標籤 攝護腺癌

美國腫瘤學家塞克雷斯,分享日常包括紫外線防護在內等5個防癌習慣。戶外活動示意圖。法新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被肺癌等家族病史夾擊 學者力行保命5原則

「我家族的癌症史令人印象深刻,我指的並非好的那方面。」美國腫瘤學家塞克雷斯(Mikkael Sekeres)透露,父母家族中有許多人罹癌,是促使他從醫專攻癌症的原因。現為邁阿密大學綜合癌症中心血液科教授兼主任,塞克雷斯也分享他平時包括提防紫外線在內,共有五個防癌習慣。若有家族癌症史也想預防罹癌,不妨聽聽這位專家是怎麼做的。

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查岱龍表示,許多基因變異與癌症生成、惡化有關。記者林澔一/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 EP44|基因檢測揪癌變關鍵 哪些人需要精準治療?

你知道什麼是癌變火車理論嗎?癌化過程中,某些基因突變就像是火車司機,駕駛著火車走向死亡之路,但現在有方法有機會找出火車駕駛殲滅它。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查岱龍用清晰易懂的火車理論,告訴你什麼是現今最流行的精準醫療,5月健保開始給付的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為你的家人帶來哪些幫助?以及,男人的痛——攝護腺癌居然跟女人的乳癌有關?

癌症又稱「萬病之王」,但我們對所有癌症是否該一視同仁?兩位腫瘤專家呼籲,現在是時候審視並更新「癌」的定義。把一些極早期徵狀通稱為癌,只會嚇得病人去接受不必要的治療。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不是所有癌症都該定義為癌?「過度診斷」恐潛藏風險

「癌」一詞是距今2500年前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最先提出,古埃及人又早他2500年描述過這種疾病,當時是透過目視或觸摸得知腫瘤。如今,人類透過驗血、切片、顯微鏡觀察等方式來辨識癌症,但隨著更敏銳的醫學科技投入使用,就愈常發現一些可能本來沒察覺卻也無大礙的病徵。充分證據顯示,這種「過度診斷」對於乳癌與攝護腺癌檢測有著不良後果。 癌症又稱「萬病之王」,但我們對所有癌症是否該一視同仁?兩位腫瘤科醫師投書紐約時報指出,人類對癌症已有更深入了解,及早發現並非難事。但有些癌症早期的致命風險極低,卻因為病人一聽到罹癌就被嚇到去接受不必要的治療,除了導致副作用,心理、人際關係及財務也蒙受打擊。兩位專家認為,現在是時候更新「癌」的定義。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2020年統計,攝護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見癌症,該年約有141萬人罹患此病、37.5萬人死亡。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每年百萬人罹攝護腺癌 英研究:跟「這一圈」息息相關

你知道嗎?2020年統計全球男性最常見癌症之中,攝護腺癌高居第二、僅次於肺癌。牛津大學一項最新研究則發現,減重可能有助於預防這種疾病上身,因為男性BMI指數每增加5,死於攝護腺癌的機率就會增加7%。雖然目前兩者的關聯機制仍不明,但研究人員說,這仍為男性維持健康體重提供了一個好理由。

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他罹患攝護腺癌,有頻尿困擾,但他只要還能動,一定努力演講、做公益。記者魏莨伊/攝影 焦點

王建煊爆罹癌、妻阿茲海默 堅持做公益到眼睛閉上

久未公開露面的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他罹患攝護腺癌,有頻尿困擾,但他只要還能動,一定努力演講、做公益,「做到眼睛閉起來為止」。妻子蘇法昭則患有阿茲海默症以及肌少症,因為站不穩常摔到頭破血流,現在已經不開車了,車子也捐給王建煊成立的無子西瓜基金會當公務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