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台灣海岸防務是重中之重,日前大陸小艇突破淡水河口防務後,監控海岸成為關鍵,且強化淡水河口防務已呈報國安會並執行。但究竟是誰來協助培訓、操作?又是誰來負責系統升級? 這篇分析告訴你,海巡署為何將原規畫建置在澎湖跨海大橋哨站的紅外線熱影像監控系統,優先調回淡水河口部署,以及未來可能改善的方向。特別是陸軍關渡指揮部增派雷達操作手,並開放操作權限給河防管制中心後,是否可能達到軍警共同監偵的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每個產業都開始擁抱數位轉型,但傳統畜牧、養殖業對於要導入數位科技,心裡還是有點「怕怕的」。業者一是擔心科技新品會對養殖生物帶來不良影響,二是怕新科技可能會為自己帶來「新麻煩」,這也讓許多傳統養殖、畜牧業者對於新科技相當躊躇。部分業者在跨入數位轉型後,又遇到哪些難題與挑戰?
淨零碳排已成各企業和政府挑戰的目標,各自揭示要在2040或2050年達標。此趨勢驅策封測業試圖以新封裝架構,讓追求高效能的晶片業也能扮演節低能耗的重要角色,業界致力研發多年的矽光子及CPO(共同封裝光學元件)因而成為新顯學。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近日扮演起睽違3年多的「吳教授」角色,幫媒體剖析矽光子的重要性及對台灣封裝業的重要性。吳田玉直接破題說:「它(指矽光子技術)在未來5年、10年,將成為泛摩爾定律突破點,不但可鞏固台灣封裝業現有的龍頭地位,也能抓住更多機會!」
照顧現場缺工,許多人冀望科技照顧取代現有人力。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創辦人徐業良說,科技很難取代人力,但是好的科技,卻可以大大提升照護品質,守護高齡者生活,全世界都在找方法,例如荷蘭有加裝感應器的「智慧尿布」,日本電力公司則透過智慧電表有效監測高齡居家安全。而關於科技如何促使照顧更精準有效率,保障高齡生活更安全,還有許多實際的小故事。 目前,台電也打算透過用電資訊,守護高齡獨居者的居家安全,他們會怎麼做?一起來聽聽徐業良的分享...
美國4日擊落一枚中國大陸偵察氣球後便展開殘骸打撈任務,美軍已從大西洋尋獲大部分殘骸,並將對殘骸進行研究。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6日還表示,不打算將這些殘骸歸還中國,究竟美方希望能從這些殘骸中查到或發現些什麼?
大數據、AI、智慧感測器、擴增實境(AR),這幾項新興科技放在一起,也許大家想到的是電動車、智慧城市、是新型態商業模式,但這些技術在卡達世界盃共聚一堂,史上首次與足球相遇,讓球賽裁判執法更精準、球迷現場觀賽更全面。
美國光學雷達創新公司Luminar創辦人羅素(Austin Russell)只有26歲,是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豪,他的自駕車光學雷達感測器(LiDAR)已被富豪(Volvo)和豐田(Toyota)等汽車大廠採用,卻曾被自駕車先驅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吐嘈「蠢透了」、「又貴又沒必要」,但後來馬斯克打臉自己,也要用光達感測器來測試特斯拉自駕車。羅素竟能讓馬斯克認錯,他有什麼過人之處?有可能成為「馬斯克2.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