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尖峰用電

今年7月7日,太陽光電最大發電量達到707萬瓩,加上風力發電146萬瓩,白天總發電量達到約850萬瓩。有別於過去的用電尖峰都在中午,部分燃氣機組甚至可以降低發電量。圖/台電提供 財經

把電存起來/綠能加儲能解救停電噩夢 拆解電力調度手法就怕這件事

還記得2017年的815大停電嗎?當時全台有838萬戶停電超過6小時,在2015至2020年間,只要夏天一到中午用電量就暴增,台電發電機組備轉容量只剩不到3%,大家都怕大停電。 但隨著用電量逐年成長,近幾年卻鮮少看到台電備轉容量在中午出現警戒的橘燈,除了電力調度得當,主要還是太陽光電立功,台電是如何規畫,又有哪些困境?

內湖的台達電雖被列為限電對象,但總部大樓力行節電。記者林俊良/攝影 生活

台北被限電/變電所難產如何突圍?企業大咖用創能、儲能超前部署

變電所被視為鄰避設施,民眾嫌惡,但沒有它會導致供電阻礙,成了都市發展絆腳石;除了台北市的松湖變電所拖延多年蓋不起來,新北市也有類似情形,造成重畫區和捷運用電危機。電力業者表示,外在環境的限制凸顯建築節能、創能、儲能的重要性,企業應及早把這三項列為「標配」。

電動車業界分析,充電站無法快速普及,一大部分的問題出在台電供電吃緊。記者鄭朝陽/攝影 生活

電動車發展卡卡 業者:跟台灣缺電脫不了關係

台灣有800多萬輛汽車,其中電動汽車還不到3萬輛,絕大多數仍是燃油車,目前充電站數量還略微超出電動車,主要受限家戶及公共停車空間的充電服務太少。積極發展車用電池及充電設備的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斷定,以此汰換速度,電動車數量成長速率有限,現在做充電站是賺不了錢的生意。業界也透露,電動車在台灣之所以難快速普及,跟台灣缺電、電力負荷沉重脫不了關係。

蔡政府死抱2025非核家園政策,已讓產業界承受缺電壓力、人民荷包縮水、電力脫碳無望等風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從能源政策到林智堅論文門 蔡政府的陪葬政治學

蔡政府上台後,台灣的政治就變了樣,為了特定立場,即便是傷害國本、讓全民陪葬的錯誤政策也要拗下去;近來被熱議的林智堅論文門事件,上從小英總統向林智堅喊加油,到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鶴明公開放話,指他不認為台大可以直接認定林智堅的論文是抄襲,屆時台大若未依客觀事實審定,那就(對林智堅的選情)加分更多,這些說法形同對台大下指導棋,也等於要拉著台灣學術倫理和誠信價值一起陪葬。

焦點

圖解新聞/電力供需報告失真 今年預估跟實際值差1座核二機組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2021年度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告訴你這份報告中的「寬估」和「失真」,都是台灣供電的未爆彈。

焦點

圖解新聞/全台多地熱到發紫 尖峰用電跟著創紀錄

台灣恐迎來連續多日的「類熱浪」,氣象局花蓮玉里測站昨午後飆出40.7°C的超高溫,台北市社子也測到38.6°C。氣象局預測,今到周日(24日)仍有局部38°C高溫發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