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孤獨

美國紐約一個家庭在感恩節大餐前禱告。美國民眾花更多時間宅在家,但在家中的多數時間是一個人獨處。美聯社 國際

美國人遠離社交 「戀家一族」崛起走向孤獨生活

你是個喜歡宅在家的「戀家一族」,還是在家老是待不住,喜歡往外走跳的人呢?根據最近一份《美國民眾運用時間調查》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發現,美國人待在家中的時間愈來愈長,且大部時間都是獨處;尤其在疫情過後,民眾在家時間急遽上升,這個「遠離社交、走向孤獨」現象的背後,暗藏哪些足以影響人們身心狀態的問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與面對這樣的社會現象?來看看專家的解釋與建議。

美國醫務總監默提表示,戒不掉社群媒體並非意志力軟弱。你對抗的是世上最優秀的產品工程師,運用最先進的神經科學,想盡可能讓你用上癮。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演算法讓你孤獨 哈佛專家教關閉臉書方法

使用社群媒體這件事有點矛盾;它讓我們與他人聯繫,卻可能反而增加自己的孤獨感。有些人或許為了顧全心理健康,嘗試戒掉卻屢屢失敗。美國醫務總監默提表示,這並非意志力軟弱。你對抗的是世上最優秀的產品工程師,將最先進的神經科學運用在演算法,想盡可能使你用上癮。讓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帶你認識其中的大腦獎勵機制,以及她是用什麼方法戒掉臉書。

一個人「獨旅」正夯,無須遷就更輕鬆,臉書粉專「一個人去旅行」今年加入會員暴漲到38萬人。記者游振昇/攝影 生活

「獨旅」正夯社團成員飆38萬人 享受躺平出遊有撇步

一個人「獨旅」正夯,無須遷就更輕鬆,臉書粉專「一個人去旅行」今年加入會員暴漲到38萬人,版主說,退休人數增加,很多人想嘗試輕鬆自在獨旅體驗,而長者如何規劃才能享躺平出遊,有哪些工具可協助,學問其實不少。聯合報數位版專訪旅遊達人、獨旅者暢談獨旅如何準備,以及為何享受獨旅。

59歲時退休、今年76歲的劉秀枝,生活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她說,有了心理準備,對於年老就不會驚慌。記者曾原信/攝影 生活

退休後有人老得快、有人卻活力滿滿?專家教你科技養老

每個人都會變老,過去祝壽常說長命百歲,近年則愈來愈強調長壽以外還要健康,但根據衛福部統計,超過八成以上的老人至少有1種慢性病,且國人平均臥床時間約7至8年,似乎健康變老並非易事。究竟為什麼有人退休後老得快,有人卻依然充滿活力? 59歲時退休、今年76歲的劉秀枝,結合醫學專業與寫作興趣,出版了多本老後生活及預防失智症的相關著作,她並開設Podcast頻道,生活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對於年老該怎麼準備才不會驚慌,她自有一套做法。...

獨老、孤老近年成熱議話題,台灣獨居戶數近10年快速成長,其中獨居老人又占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3.3%。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獨居老人出事才知已失智 從日本、歐洲看怎降低孤獨死

在台灣獨居已經愈來愈普遍,獨居戶數在近10年快速成長,其中獨居老人就占了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3.3%。許多長者初期獨居時,身體狀況良好,直到健康逐漸出現狀況,加上對失智病識感不高,常常在出事後,才被發現是「獨居失智」的患者。 而不只是長者,現在就連許多單身年輕人也開始崇尚獨居生活,不婚不生讓獨居年輕化,卻同時埋下獨居隱憂。為此,世界各國都開始意識到具有風險,現階段雖大多僅針對65歲以上高齡者做關懷訪視,但漸漸地,年輕人的獨居課題也引發關注,避免年輕獨居者提早面臨獨居風險,各國皆在想方設法改善現況。...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的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圖/123RF 生活

理應是避風港卻成受傷源頭 修復母女關係只能靠和解?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的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理應是妳避風港的母親,卻是人生沒有自信、價值低落的原因,是生命一直隱隱作痛的源頭。其實母女關係,比我們理解得更複雜難懂。而要解開母女關係的結,拿回人生的自由和主控權,就只能和母親和解嗎?如果母親不願意呢?以下從C的故事,以及專家給出的建議裡,或許可以找到屬於妳的答案。...

莎莉維年僅6歲時被迫接受了「女性割禮」,因此在她生命中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而她歷經千辛萬苦,才終於找回完整的自己。圖/取自LADbible TV YouTube 國際

真實人生/被縫起來又撕裂...她因女性割禮留創傷 今找回完整的自己

莎莉維年僅6歲時,就經歷了血淋淋的「轉大人」儀式。當時她驚駭莫名,想奔逃卻敵不過成年親人的捆綁,她的親身經歷揭示部分文化至今還遺留「女性割禮」的現實。而時至今日,受害者人數只增不減,這是全球超過2.3億女孩的真實人生。莎莉維現年31歲,長大後的她,該拿這項刻骨銘心的創傷怎麼辦?自怨自艾、暗夜哭泣?不,絕非如此,她要找回完整的自己。...

如今在台灣的長照家庭中,已有逾四成五由男性擔任照顧者,但男性成為主要照顧者後,會比女性更容易獨自承受孤單。圖為男性照顧者參加照顧技巧訓練課程。圖/長泰健康照顧體系提供 生活

長照男不難/男性照顧者更易引起手足反目、夫妻失和 該如何培養神隊友

60歲的艾先生照顧失智母親多年,導致手足反目、夫妻失和、眾叛親離,讓他感到孤獨無依。為此,他總是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別人不用像我這樣照顧?」 事實上,如今在台灣的長照家庭中,已有逾四成五由男性擔任照顧者。而男性成為主要照顧者後,會比女性更容易因為照顧責任和其他家人逐漸疏離,甚至誤會、失和,這將導致獨自承受的照顧者感到孤單。到底照顧者該如何與妻兒、手足溝通,才能讓他們成為照顧路上的神隊友?或許可以從以下過來人分享的經歷一探究竟。...

台灣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齡化,對每個人來說,變老都沒有前例可循,新一代的老人也有自己心中理想的老後樣貌。圖為雙連安養中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學習變老/不只理財!快樂的老人都有提前做3準備 專家:愈早開始愈好

變老也是需要學習的。如今台灣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齡化,對每個人來說,變老都沒有前例可循,新一代的老人也有自己心中理想的老後樣貌。人生四十載投入高齡照顧的蔡芳文根據多年觀察,發現老後樣貌分為4種,而如果想要達到享受生命的狀態,就必須趁早做好3項準備。...

日本的孤獨問題在惡化,政府最新調查,有四成的人覺得自己總是、常常或偶爾孤獨。美聯社 國際

隨時交談不怕丟臉...日本孤獨者年輕化 找AI訴苦比真人可靠?

可能顛覆你的想像,在日本,年輕世代其實比老人更感到孤獨。「孤獨/孤立對策推進法」4月1日在日本正式施行,地方政府被賦予義務,盡力把他們從孤獨中拉出來。有人認為,找機器人聆聽他們的心事,似乎比網路上的真人要可靠;但也有研究發現存在矛盾點。...

松鼠文化創辦人賴凱俐(左)克服萬難,與馬來西亞伴侶阿唐成婚。圖/賴凱俐提供 生活

人生逆轉學/慘烈童年讓她活出女性自主 賴凱俐掙脫母愛禁錮捍衛同志權益

天再怎麼熱,學生時代的松鼠文化創辦人賴凱俐也常穿長袖衣褲上學,好遮住媽媽用長尺打到斷,留下的大片瘀青。她遮不住的童年那一幕,是媽媽一手拿著刀,一手用衛生紙壓著自刺大腿冒出的汩汩鮮血。賴凱俐的成長過程,就在母親自傷、對她往死裡打的家暴陰影中長大。她如何心路轉折自我接納,從母親窒息的愛中,體會母親的難處,不僅活出女性自主,甚至爭取跨國同志婚姻權益?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作為交通運輸產業,基隆市公車的確營運不善,但是換個視角,卻能把公車當作長者預防老化的場域。記者吳淑君/攝影 生活

熟齡旅遊夯/多坐公車能防老化?直擊超大型實驗場 他用靜忍慢打破孤獨

交通工具是熟齡出遊的重要條件。目前只要年滿65歲,搭台鐵、高鐵、公車都是半價,算是生命邁入新里程的「成老禮」。而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因為政府並未編列預算補貼法定票價優待差額,這些「半價」都得由運輸業者自行吸收,帶來高額短收。 但為此提高收費或取消半價是好方法嗎?基隆的公車經驗顯示不盡然。作為交通運輸產業,基隆市公車曾最高負債達17億元,的確營運不善,不過換個視角,公車卻能當作長者預防老化的場域。本報記者直擊這個「超大型實驗場」,發現避開上學、上班時間,公車上放眼望去幾乎都是老人家,來看看有「移動式」長照據點之稱的公車如何幫助長者們預防老化,司機又如何用「靜忍慢」打破老人孤獨感。...

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研究顯示,當志工可提高幸福感。圖為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動保中心,一位志工正在照顧一隻狗。 美聯社 國際

養生專家教你…快樂長壽8個小祕訣 幸福其實很簡單

歲末年終,新的一年想要更幸福快樂,不妨參考美國養生專家、「藍區」(Blue Zones)機構創辦人布特納提出的八個小祕訣。他指出,快樂和生活中的小事息息相關,生活習慣的小改變,就能讓人充滿幸福感。

照顧是孤獨的,尤其是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時候更是如此。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失智照顧難/他是他但又不是他...照顧失智者的孤獨怎解 專家:走進對方世界

失智症因為是腦部受損疾病,生病後會變成什麼樣難以預測,病人也常常在同一天有時很正常、有時又陷入混亂與妄想中。加上病程長,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照顧技巧。這些特質,讓失智照顧變得很棘手。而照顧是孤獨的,尤其是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時候。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指出,失智照顧者獨有的孤獨感,主要來自3個原因,其中就包括社會對失智症的不理解。至於該怎麼應對這種孤獨感,蔡佳芬認為,面對失智家人的混亂妄想、讓人窒息的依賴,或許可以用一些幽默與創意來回應。一起來看看她的分享吧!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回想人生許多苦,其實都是佛家說的「逆增上緣」。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自認是最幸運的亞斯 馬大元歷經白色巨塔鬥爭:要贏就要大贏

學業、人際關係一路往上,從小喜歡養動物的精神科醫師馬大元選了考生物的第三類組,進了陽明醫學院,畢業後連獲當年國考、高考醫師榜首。他不諱言,當時他仍想著能不能贏過建中資優班也念了醫科的同學,結果他勝利了,「我們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就是很喜歡想如何贏!」...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各種周邊商品,受到不少大陸年輕人歡迎。圖/取自上海澎湃新聞 國際

精神病院當聖地?陸年輕人焦慮爆棚 催生「療癒經濟」藍海

上海宛平南路600號,近幾年在大陸網路世界,尤其是年輕人之間爆紅,不僅「宛平南路600號」成為打卡熱點,各式各樣周邊商品更受到不少網友追捧。但「宛平南路600號」其實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地址,這家創建於1935年的醫院,是上海唯一一所精神病學科三級甲等級醫院,也是大陸規模最大的精神衛生機構。

專門提供類似電影「浩劫重生」(Castaway)經歷的旅遊公司透露,他們的客戶有學生、企業家,以及過慣奢華生活的富翁,想感受孤獨並磨練野營技能。圖為電影「浩劫重生」劇照。圖/取自二十世紀影業(夢工廠製片) 國際

花錢找罪受?富豪瘋把自己丟包荒島體驗「浩劫重生」 只靠大刀求生

花錢出國旅遊,卻被丟包在無人島,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撿柴生火、覓食維生,這種看似「自己找罪受」的行程卻愈來愈受到歡迎?專門提供類似電影「浩劫重生」(Castaway)經歷的旅遊公司透露,他們的客戶有學生、企業家,以及過慣奢華生活的富翁,想感受孤獨並磨練野營技能。這樣的體驗究竟值不值得?讓他們親口告訴你。...

新活藝術創辦人暨執行長康思云認為,孤單的老年通常來自孤單的中年。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百歲孤寂/孤單不是老了才出現!從中年經營良好關係 得多講「閒話」

國內65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高齡人口的自殺死亡與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10年間也明顯攀升。 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1年是807人,但11年後,來到2022年時已攀升到1183人。而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2012年時是27萬人,2021年時攀升到48萬人。過去的研究都顯示,自殺和憂鬱症高相關。 孤獨感也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可能原本活躍的人罹患憂鬱症後社交退縮,感到孤獨;長期的孤獨感也容易導致憂鬱症。不只憂鬱症,孤獨感對人的身心都有負向影響,長期感到孤獨者,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失智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老年自殺與憂鬱症嚴重,而孤獨感又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年長者的孤獨感成為不可不重視的議題。「百歲孤寂」系列將分上下兩篇帶讀者探究,生命行至老年時期,「孤獨感」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及因應?【上篇:百歲孤寂/老伴過世、孩子忙工作...老年孤獨是必然 想克服得學會不怕死】

老年就是一個一直經歷「失去」的生命階段,孤獨是必然,因此該如何在孤獨中沒有害怕、痛苦,成了生命課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百歲孤寂/老伴過世、孩子忙工作...老年孤獨是必然 想克服得學會不怕死

國內65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高齡人口的自殺死亡與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10年間也明顯攀升。 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1年是807人,但11年後,來到2022年時已攀升到1183人。而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2012年時是27萬人,2021年時攀升到48萬人。過去的研究都顯示,自殺和憂鬱症高相關。 孤獨感也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可能原本活躍的人罹患憂鬱症後社交退縮,感到孤獨;長期的孤獨感也容易導致憂鬱症。不只憂鬱症,孤獨感對人的身心都有負向影響,長期感到孤獨者,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失智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老年自殺與憂鬱症嚴重,而孤獨感又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年長者的孤獨感成為不可不重視的議題。橘世代「百歲孤寂」系列將分上下兩篇帶讀者探究,生命行至老年時期,「孤獨感」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及因應?【下篇將於9月29日上午7點30分見刊,歡迎訂閱追蹤】

越來越多美國嬰兒潮代淪為無家可歸的遊民,逐漸形成公共政策危機。此為示意圖。路透/Alamy 國際

美國快速「老化」中 愈來愈多嬰兒潮世代孤獨老後成遊民

你以為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美國雖遠不及日本那麼老,但若以老年人口占比而言,其實也已在快速老化中。近日美國媒體揭露一些令人警醒的數據:如今每天平均有1萬名嬰兒潮世代跨入65歲門檻,且這個世代越來越多人淪為無家可歸的遊民。美國人的孤獨老後,從來不是新鮮事,但大批美國人孤獨老後變遊民,逐漸成為關注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