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15日公布2023海岸踏查報告,共走訪9個海岸、103個踏查樣點,發現天然海岸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風力發電機與消波塊。
行政院長卓榮泰最近接受彭博新聞訪問表示,對於採用新的核能技術來因應半導體製造商對電力需求激增的情況,政府態度「非常開放」。特別是他受訪時講了一句,將要求台電確保已除役核電廠的員工留任,這被視為民進黨政府檢討過往反核立場以來最明確的表態。 在非核家園的最高指導原則下,關於重啟或讓核能發電廠延役的可能性,總是曙光乍現之後又消失,民進黨政府始終未完全鬆口。卓揆此番談核電是老調重彈,還是釋放新訊息測風向?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在美中緊張局勢好不容易緩和之際,紐約亞裔官員孫雯被控充當中國代理人遭逮,再掀兩國外交風波,拜登政府低調處理背後有選舉考量。 看點2:「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線建設是俄羅斯總統普亭此趟蒙古行的重要議題,這條連接中國大陸與俄羅斯、途經蒙古的天然氣管線為何卡關多年? 看點3:6名人質之死引發以色列舉國憤怒,內唐亞胡政府正面臨來自內部、國際社會、軍方的三重壓力,持續發酵的輿論會成為加薩戰爭轉捩點嗎?
製造業持續低迷,廉價天然氣和原油被俄烏戰爭切斷,美國現在又計畫部署飛彈抗俄,智庫預估未來6個月的經濟景氣指數將創下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今年經濟正成長無望。種種跡象顯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正一步步重蹈「歐洲病夫」的歷史覆轍。何以致此?
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近來再掀戰場,年底將重啟環評。審計部最新報告則顯示,明年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為9.4天,未來3年都低於法定天數;審計部盤點原因包含興建成本攀升、環評遲未通過,造成完工其成延宕,2025年燃氣發電配比50%恐難達成。學者則直言,終究還是畫大餅的能源政策,輕諾在前,薄倖於後。
賴清德總統上任不到百日,施政上的建樹尚難列舉,但其施政風格迥異於前朝蔡總統已可確定。蔡英文在總統任內,蔡政府為所欲為的關鍵在完全執政,由於立院是絕對多數,蔡政府推任何政策都輕鬆愉快。賴總統則不然,他以雙少總統之姿就任,但他的強勢施政更勝前朝。
隨著科技公司競相開發更巨大、更強大的AI模型,但要驅動AI,資料中心的運作需要巨大電力,最終可能會減慢競爭速度。晶片設計公司Arm行銷長巴達尼(Ami Badani)表示,資料中心目前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但隨著AI的快速發展,到本世紀末,其能源消耗可能占美國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 「就AI而言,愈大愈好」的信念,推動企業轉向巨大的耗能模型。因為愈大愈好,所以根本上與永續性無法相容。有分析師認為,資料中心需要依靠多種電力選擇才能蓬勃發展,但這些選擇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缺點...
一顆新的甲烷偵測衛星正密切監測石油和天然氣的甲烷排放,協助鎖定異常排放。目前為止,地球暖化的熱量約20%至30%來自甲烷。儘管甲烷存在的時間比二氧化碳短,但在20年內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 但甲烷挑戰的規模,遠遠不止於化石燃料。全球甲烷排放60%來自人類活動,其餘40%來自自然,甚至乳牛打嗝也會排放甲烷,甲烷可說是無處不在,聯合報數位版為讀者揭開甲烷會有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來源。
自2007年以來,美國電力需求基本上持平,但過去1年,多家電力公司預估,到了2028年,電力需求將暴增近一倍,專家稱「非常瘋狂」。全美已在規畫未來15年興建數十座天然氣發電廠,還有燃煤發電廠將延役。此中原因與電動車普及有關嗎?
在密西西比州大的核磁共振實驗室內,3塊強力磁鐵讓科學家得以窺探原子如何形成鍵結,藉此設計新型聚合物,研究細菌如何附著表面。為了讓儀器設備發揮作用,他們需要一種常見卻長期供不應求的元素:氦(helium)。...
經濟部將在3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目前傳出將不分級距全面調漲,4月起開始實施,尤其調漲的時機點是在「大選後、賴清德就職前」,更被質疑是為了「拆彈」,引發討論。 有國民黨立委表示,台電虧損不是一天造成的,在選後才討論電價調漲問題,就是在「騙票」,電價調漲不是不能討論,但賴清德必須先出面道歉,經濟部與台電也要出面說明政府挹注給台電的補貼款項用在何處。
不過是8年前,美國生產的天然氣幾乎不外銷,如今卻已是世界最大天然氣出口國。這項轉變大大強化了美國地緣政治影響力,讓美國在俄烏戰後協助歐洲擺脫對俄國的能源依賴。但1月底拜登政府宣布,暫停核准液化天然氣新出口。這項美國大選年的產業政策,除了選票因素,還有什麼長遠考量?大量進口天然氣的台灣,是否應留意此舉意涵?
今年是中共低調內定的「外交大年」,這大年由一組建交周年慶串起,其中一個是中俄建交75周年。這個周年的大日子是10月3日,誰料年初就開始熱鬧,這熱鬧由民間的傳言和流言挑起,傳言是說中國大陸外交部前副部長樂玉成要復出,流言則說俄國要歸還中國大陸領土。然而不論是傳言或流言,都是在要價。
回顧2023年,國際貨幣基金IMF對英國的GDP預測可能呈現負成長,對照2020年脫歐前的雙位數,經濟成長率大幅萎縮。然而,期間經歷全球疫情、戰爭爆發等大環境因素,英國民眾生活受到哪些影響?今天的遠方,邀請旅居倫敦的華人鄭培欣Aysha,分享實際情況。
能源政策是2024總統大選的重點之一,民眾不只關心穩定供電,也在乎政府未來是否朝淨零排碳的目標前進。不過有環團近期整理各總統候選人的能源、氣候政見,認為各候選人的政見都離國際標準太遠,2030年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都未達到環團所倡議的目標。
關注中東情勢發展的讀者請將注意焦點轉到葉門。以、哈衝突爆發迄今逾2個月,除了帶頭搞事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還有蠢蠢欲動的黎巴嫩「真主黨」,現在換葉門「青年運動」異軍突起,接連攻擊紅海船隻,包括台灣長榮在內的各大國際航商紛紛改道,促成美國聯手歐洲和非洲等9個盟邦軍力護航。這次的紅海危機,牽動的是全球物價上漲,讓加薩危機自此不再只是區域衝突。究竟這個知名度還遠不如哈瑪斯和真主黨的武裝組織青年運動是何方神聖?他們又是如何以側翼之姿搶占舞台中央?以下就跟著聯合報數位版一起了解更多!
「四接(協和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還在爭議中,陪伴基隆人逾50年的協和電廠三根煙囪,被稱為「三炷香」,雖然有汙染的印記,但也成另類燈塔與旅遊地標,存廢受矚目,地方有複雜的情緒。 協和電廠人員透露煙囪無法保留的原因,表示目前最有可能的下場就是拆除,而台電也曝光未來的規畫...
2024民怨為什麼悶燒?從偏鄉到城市,從農村到工廠,聯合報記者8天7夜密集與台灣各行各業搏感情、傾聽民眾最新、最真實的心聲,比民調更精準、比政治口水更精彩。
台海有共機共艦不定期侵擾,南海有解放軍船艦與菲律賓強碰,這片海則是海面風平浪靜,海底爆炸頻傳,天然氣管線和通信電纜無一倖免,有案件拖了一年多還無法破案,凶險程度不下於台海及南海。歡迎來到波羅的海。...
如果有「台南夢」這樣的形容,姑且說黃銀姝曾有一個台南夢吧。她原是台南善化人,十幾年前舉家搬遷至位於安南區的台史博社區。 黃銀姝猶記初來乍到,當年荒涼一片,但與世隔絕,似大市中獨善其身的桃花源。再經幾年開發,社區左鄰台灣歷史博物館,右鄰安南醫院,更緊鄰校區,孩子上學無虞,要是真嫌無聊,走橋跨越鹽水溪便直達永康鬧區。 那片無毛之地,從無到有,現在宜居也宜養老,儼然是復刻版的外國社區,黃銀姝的台南夢終於開花結果。但她從沒有想過,夢到最後會闖入一座天然氣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