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塑膠袋

無包裝商店「三時生活實驗室」提供循環包材,有經過清洗消毒的玻璃容器、二手防撞網袋與氣泡布、二手蛋盒。記者陳靖宜/攝影 生活

環保態度被疫情打回原形 「源頭減塑」無包裝商店重傷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將在南韓登場,預計誕生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儘管台灣限塑政策仍僅在超市等14類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民間卻出現不少無包裝商店,為減塑推波助瀾。但為何這些源頭減量實踐家近年面臨經營壓力,甚至出現歇業潮?

政治

台灣一年生產多少塑膠袋?圖解減塑推進史 傳統市場給最凶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昨宣布與全國22縣市、47市場串聯「減塑」,鼓勵民眾在傳統市場自備環保袋,預計減少20%、約6千5百萬個購物用塑膠袋使用量。

政治

淡水河岸垃圾量倍增 圖解3大「川廢」重災區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淡水河河川廢棄物重災區,今年河岸段垃圾量比2020年暴增1倍,背後原因為何?

政治

塑膠袋用量22年增35% 圖解前4大來源

環境部為落實減塑減廢目標,要求14類場所禁用塑膠袋。但根據環團調查,傳統市場、小吃攤販、早餐店及餐廳才是購物用塑膠袋主要來源,卻未受限禁用政策管制。環團建議2025實施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政策。

斯里蘭卡每年會製造逾150萬公噸塑膠垃圾,恐阻塞水道並加劇登革熱疫情,當地環保人士盼政府能落實限塑法規。法新社 國際

垃圾山倒塌、20頭大象死亡...斯里蘭卡塑膠問題還有救嗎

2017年,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周邊一座垃圾山意外崩塌,導致逾30人身亡及數百棟住家受損。近10年來,更估計有20頭大象與無數野生動物,命喪於一次性塑膠垃圾的危害。痛定思痛的斯國再度端出新法規,欲限制多種塑膠製品使用。這次斯國政府能夠「硬起來」,不再如過去般被國內廠商「當塑膠」嗎?

陳婉婷頭顱被發現在嘉義水上鄉璿宿上天宮媽祖廟後方男公廁後,靈異傳說不斷,為免造成地方恐慌,廟方原地重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醃頭碎屍/男廁半夜傳女哭聲、狗螺吹不停 消失的無頭身軀被藏在哪?

檢警在嘉義縣水上鄉一處男公廁內,發現死者陳婉婷頭顱後,詭異靈異傳說不斷,有人曾目睹男公廁有白衣長髮女出現,也有當地住民在夜半時分,聽到男廁傳來女子悽慘哭泣聲,走近細聽哭聲卻嘎然而止,還有傳聞廁所附近經常無端吹起狗螺,令人發毛的靈異傳說,廟方只好拆除廁所重建才止謠。

環保署今天表示,8月起將與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今年底檢討試辦成果,明年起全面推動。記者蔡容喬/攝影 生活

擺脫塑命/回響:環保署提蔬果裸賣指引 北市府管制一次性包材

聯合報數位版關注蔬果包裝減量問題,體檢賣場通路現況,環保署今天表示,8月起將與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今年底檢討試辦成果,明年起全面推動,部分可裸賣的品項就不再包裝;至於傳統市場等通路,則列下一波改善對象。台北市環保局也率先在淨零自治條例中,規範賣場通路使用塑膠包材,應提出資源循環零廢棄的計畫,力行包裝減量。

超市賣場的肉類、海鮮及加工食品,標配就是保麗龍或塑膠盤包上保鮮膜。記者蔡容喬/攝影 生活

擺脫塑命/實地走訪賣場 蔬果裸賣少包裝多 市場更是人手十幾個塑袋

台灣6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排遺都驗出微塑膠,說明塑膠汙染無所不在。綠色和平組織與成功大學團隊調查,超市和量販店販售的水果、蔬菜等10類主力商品,一年至少用掉36億件塑膠包裝,這些包裝用完就丟,倡議蔬果「裸賣」是減塑最佳解方,改由民眾自備購物袋。聯合報數位版記者實地調查賣場蔬果包裝情形,發現塑膠包裝普遍,但要改變恐知易行難。

學者估計小琉球周邊存在400隻海龜,為全世界海龜密度最高海域。記者李定宇/攝影 生活

海島天堂的殘酷真相 台灣海龜受難 去年擱淺死亡289隻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周邊海域聚集不少海龜,甚至成為全世界海龜密度最高的國家,不過野生動物保育法指定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的綠蠵龜,經常因人為活動及垃圾導致擱淺或死亡。去年海龜擱淺數量已到359隻,連續4年攀升,其中,屏東海生館處理28隻擱淺海龜,就有25隻吃進海洋垃圾,體內含有人造物的比率高達近9成。

環保署近年推出網購包裝減量,減量前的商品會使用大量封箱膠帶(右),減量後的膠帶長度低於包裝箱長高總和的2.5倍。 記者吳姿賢/攝影 生活

網購包裝減量 陸韓日德出絕招 台灣有沒有跟上

新冠疫情發展下,網路購物愈來愈盛行,但也帶來更多包裝垃圾,除了環保署擬修法強制網購包裝「減肥瘦身」,各國近年也加重產品包裝減量措施。中國大陸對電商、快遞業者都要求包裝減量,南韓立法連包裝層數、空間都納管,德國電商業者要繳交許可費作為包裝的回收清潔費用,若要包裝更多就要繳更多錢,藉此約束業者避免浪費包裝。...

法國從2022年元旦起,分階段開始實施蔬果裸賣規定。第一批清單上的30種蔬果,若1.5公斤以下,禁止商家以塑膠材質包裝。圖為巴黎附近一個露天市場。美聯社 國際

台灣望遠鏡/還在抱怨禁吸管?法國推終極減塑 蔬果裸賣首部曲開始

在台灣,無論傳統市場或超市,到處可見塑膠袋、塑膠膜或塑膠盒裝的蔬果,只有部分供應商力行減塑,近年開始嘗試沒有包裝的「裸賣」。現在,世界第一個立法限制單次用塑膠製品的法國,開始實施蔬果裸賣規定──從2022年元旦起,第一批裸賣清單上的30種蔬果,若1.5公斤以下,禁止商家以塑膠材質包裝,「把蔬果從塑膠牢籠放出來」。...

PLA又稱聚乳酸,是玉米、小麥澱粉製成的生質塑膠,因目前台灣沒完善回收系統能處理,最後只好全部丟進焚化爐。記者陳煜彬/攝影 生活

【影音】環保塑膠陷阱/PLA遭拒回收大門外 混傳統塑膠成生態噩夢

踏進回收廠,回收業者郭先生搖頭嘆氣,他拿著石油提煉的傳統塑膠告訴我們「以前一公斤十幾塊,現在…你送給人家,人家都不要,更不要說環保杯了」。專門研究開發生物可分解材料的鉅田潔淨公司創辦人黃千鐘也向政府喊話應訂定完整的回收體制,他們都是在擔憂「可分解塑膠的回收問題」。

目前不少雞蛋盒、水果盒使用PLA材質,擔心PLA混入一般塑膠影響末端塑膠再利用,環署舉行諮詢會議,廣聽建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塑膠之亂回響】PLA存廢環署傷腦筋 拋「限定使用」解回收困境

PLA等可分解塑膠該何去何從?環保署今邀相關代表開會,對於PLA存廢有一場激辯,該署資源回收基金會基金管理會執行祕書謝炳輝表示,關心此事的人士眾多,將再舉行會議聽取各方意見,考慮更周延再做決策。

環保署委外進行評估報告,試驗結果確認若採用百分百可分解的塑膠製品,就可分解堆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塑膠之亂回響】PLA在環保署試驗成功分解 但真正落實要先「補破網」

環保署開放可分解塑膠PLA取代一般塑膠容器,回收、堆肥配套卻沒有跟上,循環經濟因而斷點,被批根本是假環保。不過,環保署委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及容器堆肥可行性評估,最近試驗結果出爐,計畫協同主持人陳立信說,只要把幾個環節補起來,PLA還是能取代一般塑膠、有利減塑。

台灣限用塑膠包裝、容器等「限塑政策」邁入第20年,其中可分解塑膠就是取代一般塑膠的要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塑膠之亂/上】可分解塑膠真環保嗎?掩埋實驗開箱 容器5個月後完好強韌

台灣限用塑膠包裝、容器等「限塑政策」邁入第20年,綠色和平組織調查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使用比率卻不減反增,其中打著「可堆肥分解、環保材質」旗號的可分解塑膠,就是取代一般塑膠的要角。但經本報與綠色和平合作的實驗發現,歷經5個月掩埋和自然曝曬的可分解塑膠,如蛋盒、冷飲杯、蔬果容器等,依舊完好強靭,塑膠袋裝滿水也不會破,能否分解備受質疑。

企業用可分解塑膠取代一般塑膠的比例提升,用量愈來愈大。記者余承翰/攝影 生活

【塑膠之亂/中】台塑將投產可分解塑膠 環團警告:恐造成環境更大災難

面對趨嚴的限塑政策,企業用可分解塑膠取代一般塑膠的比例提升,用量愈來愈大,台塑公司今年7月更在股東會宣布,將停止生產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加入生產可分解塑膠。學者、環保團體都認為,若不建立可分解塑膠的回收機制和成分標準,生產、使用更多的可分解塑膠只會造成更大的環境災難。

為徹底解決PLA和塑膠分不清,麥當勞已停用PLA(生質塑膠)材質容器,回收檯的「塑膠類」只剩一個寬約13公分的長方形投入口。記者吳淑君/攝影 生活

【塑膠之亂/下】麥當勞果決與可分解塑膠分手 為何環保署卻猶豫不決?

速食業龍頭台灣麥當勞2019年推行「冷飲直接喝」、告別塑膠吸管,2020年再率先和可分解塑膠PLA分手,沙拉盒和McCafé的透明冷飲杯全改為紙容器。台灣麥當勞指出,做這個決定是有許多消費者要回收餐盒容器時,常常PLA和塑膠傻傻分不清,也質疑PLA用後的流向,促使公司淘汰PLA材質容器。

陳佳富涉在2013年3月間,帶著胞妹的頭顱一路搭車到嘉義水上農會附近的公廁棄屍,陳當時穿著羽絨外套、戴假髮、墨鏡、口罩,與當時炎熱天氣,成突兀對比。記者陳宏睿/翻攝 生活

【好心人就是凶手/中】疑詐保殺害胞妹醃頭顱 假意寫信報案成鐵證

凶手是報案人的案例不少,不乏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故事,涉嫌嘉義醃頭案的男子陳佳富即是一例。他涉嫌殺害同住胞妹、割下頭顱以食鹽冰存3個月棄置,忍了2天仍沒人發現,自己以「好心人」名義寫信提醒警察,反而成為認定他涉案的重要證據。

「減廢夫妻」林姓職能治療師(左起)、呂姓工程師,一家三口奉行環保生活。圖/「減廢夫妻」提供 生活

「減廢夫妻」出門堅持帶布尿布、手帕 背包沉甸甸卻是對環境的愛

「減廢夫妻」林姓職能治療師與呂姓工程師,3年前踏上「減廢之路」,從自備筷子、吸管入門,現在有了孩子,更拒絕拋棄式的紙尿布、濕紙巾。 每次出門回家,防水袋裡裝滿孩子的濕搭搭的布尿布與擦屁股的手帕,肩膀上沈甸甸的重量,都是對地球環境的愛,以及給孩子更好環境的盼望。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研究室今年首次嘗試黑鳶巢位直播,24小時不間斷。圖為黑鳶幼鳥。 圖/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提供 生活

野生動物變網紅!黑鳶巢位直播 邀網友當科學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研究室今年首次嘗試黑鳶巢位直播,3月19日至今近1個月,可見黑鳶寶寶在巢內練習振翅,隨時將離巢。24小時不間斷直播,克服地域、電力限制,邀網友們成為公民科學家,近距離觀察黑鳶爸爸、媽媽如何照顧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