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今年天災頻仍,4月時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蘇花公路多處遭落石中斷,7月凱米颱風直撲宜蘭,北橫、中橫、蘇花公路再次出現多處土石坍塌。每一次道路中斷,宜、花山區就有村落成為孤島,聯外交通受阻,物資、醫療都成大問題。 東部山區道路脆弱,遇到天災時成為孤島對居民而言,即使不是日常,也是不時就要面對的挑戰,多年下來,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孤島求生術」,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與颱風中,頑強堅韌地守住自己的家鄉。
「中橫便道」坍塌情況原本預估2025年可從回復期進入安定期,重建工程方可望啟動,沒想到又來了403強震,太魯閣的燕子口、砂卡礑受創嚴重,預計7年後才能全面開放,中橫便道與太魯閣為何如此脆弱?學者專家用科學研究與數據解密。...
花蓮強震重創當地交通,其中台八線中橫公路至今落石不斷,復建不易。交通部規畫中橫東段6處邊坡保護工程預計今年底完成,另東段4處明隧道,包含九曲洞隧道西口、九曲洞隧道東口、錐麓隧道、靳珩隧道延長工程,預計2026年底才能完成。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山崩,中橫、蘇花公路多處阻斷,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步道群多被巨石掩埋,造成多人傷亡,救援最困難的是要在巨石瓦礫堆中尋找遺體,特搜精英出動搜救犬,靠超強嗅覺一一找出受難者,花蓮搜救犬Wilson甚至第一次出任務就建功。 搜救犬究竟如何訓練?聯合報數位版記者在災區專訪搜救隊,帶讀者了解「小犬立大功」背後故事。
1956年7月7日,台灣第一條橫貫東部與西部的橫貫公路(即今日的中橫公路)正式開工,東部在太魯閣,西部在谷關,同時舉行隆重的開工盛典。 東部的典禮會場設在橫貫公路東部入口處太魯閣峽口附近,會場上飄揚著中美兩國國旗,典禮由時任行政院長俞鴻鈞主持,國防會議副秘書長兼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會代主委蔣經國、交通部長袁守謙、省府主席嚴家淦、美國駐華大使藍欽、安全分署署長卜蘭德、行政院副秘書長桑錫菁等均前往觀禮。
台中市男子楊鴻儒涉中橫公路兩桶屍案,更一審仍判兩個死刑,迄今仍否認涉案,當時的辦案人員形容,楊是「智慧型」的罪犯,楊在台南落網時,仍老神在在,跟檢警顧左右而言他,甚至在警詢案情時,他都用「第三人稱」講述,從頭到尾沒有「我」,好像事不關己,讓辦案檢警咋舌。不過,楊嫌棄屍的一個行為,卻也讓辦案警察認為他其實很「膽小」。
台中市男子楊鴻儒涉犯下2015年中橫桶屍案,更一審在近日宣判,仍判楊2個死刑,曾參與辦案的台中市警局後勤科警務正魏綉薌回憶,當年參與偵辦時,也遇到從事外勤20多年來,未曾遇過的靈異經驗,她還說,當初在找賴姓死者被藏屍的鐵桶時,其實還曾看到山谷底下隱約還有「兩個鐵桶」...
台東強震造成東部房屋倒塌,列車出軌,橋樑斷裂,南橫公路多處坍方,再度興起還地於天的爭論,專家認為,既然南橫已花費130億元修復,卻不能改變向源侵蝕造成大崩壁等現實,人定不能勝天,應審慎評估南橫的發展,是否還要與天爭地。
首條貫穿台灣東西部穿越中央山脈的中橫公路,自1956年7月7日開工,1960年5月9日正式通車以來,就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前來攬勝。中橫由西部跨越中央山脈後,在與立霧溪交會後的峽谷地形就變得更為狹窄。尤其在燕子口路段,公路隧道時而穿出山壁,就能輕易看見溪流兩岸的大理石形成的峭壁景緻,鬼斧神工的險峻地勢令人讚嘆震懾,是最膾炙人口的一個路段。
春假期間遭逢太魯閣號發生重大傷亡意外,舉國關注,4月4日上午中橫的自行車意外,1人死亡,沒有引起外界太多注意。當天上午這名英國籍工程師,與同伴騎乘自行車,在中橫160.9公里轉彎處,連人帶車衝出公路,墜落山谷,警消獲報到場,男子已無呼吸心跳,派人前往協助搬運。
紀念中橫公路開通一甲子,當年救國團經典營隊「中橫健行隊」也推出復刻版,挑戰從東勢走到梨山、太魯閣峽谷,重溫「走過中橫,無所不能」的時代青年必經之路。當年也曾風靡一時的曲冰拓荒活動隊等各類營隊活動,近年紛紛復活,伴隨經典重現,四、五、六年級生的青春回憶也湧上心頭。 中橫健行隊不同時期有不同名稱,如東西橫貫公路徒步旅行隊、中橫徒步隊等。路線也不太一樣,目前復刻版包括東勢到梨山3天2夜走60公里,梨山至太魯閣路段6天5夜走68公里,橫越觀雲山莊、慈恩、洛韶、天祥等太魯閣峽谷路段,由於都是必須全程背負十多公斤行囊、徒步挑戰體能極限的自強活動,所以有著「走過中橫,無所不能」的勵志傳說。
橫跨台中到花蓮的中橫公路,5月9日開通滿一甲子。它是台灣公路開拓史的驕傲,曾經風光無限,卻也傷痕累累。這裡曾有1萬餘名築路人,一斧一鑿與大自然搏命,4年間失去225位築路人的生命;多名第一代築路人回憶當年開墾艱辛,當往事湧上心頭,眼眶忍不住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