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日前警告,美國正在與中國大陸進行太空競賽,如果中國趕在美國重返月球之前登月,中國可能奪取月球上的資源。不過,英國經濟學人指出,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衛星群在烏克蘭戰爭扮演關鍵角色,太空戰不必打到月球,美國單靠一家公司,就已在地球低軌道上遙遙領先。...
俄羅斯外交部高階官員稱,若美國及盟友的商業衛星用於烏克蘭戰爭,將被視為俄國的合法打擊目標。這番話似乎針對全球首富馬斯克而說。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創辦人馬斯克日前表示,將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星鏈」衛星網路服務。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今年9月以來,已將4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發射54顆「星鏈」(Starlinks)衛星上軌道,宣布電動卡車將於2022年底發售,還以440億美元併購社交平台推特。此外,他不忘分享「外交建言」給台灣與烏克蘭,包括提議為台灣制定一個合理的、令人滿意的「特別行政區」解決台海緊張,鬧得沸沸揚揚,也讓美國傷腦筋。
全球首富馬斯克愛在推特上大放厥詞,像是威脅退出收購推特、嘲笑美國總統拜登是「魁儡」。但最近他涉入更危險的地緣政治領域,提出讓俄烏戰告終及解決台灣主權問題的方案。他的發言激怒歐洲各國總統與外長,贏得中俄兩國的讚揚,也令華府頭疼。彭博指出,如果讓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成功,這種情況恐怕只會變本加厲。綜合這些事情來看,美國聯邦政府日前對推特交易案展開調查,似乎不只是巧合?
中國大陸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現任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楊毅強日前接受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專訪時說,中國商業航天已迎來最好發展機遇,已由基礎製造、產品研發的1.0時代進入應用牽引、市場主導的2.0時代,並將在10年內追上美國的發展水平。楊毅強表示,最遲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他提出3種太空旅行的模式,其中技術已較為成熟的是「亞軌道飛行」,並稱可望在2025年開始,票價大約在200到300萬人民幣。
當企業文化以寬鬆聞名的推特,遇上「控制狂」老闆馬斯克,下場會如何?答案是:大概會很慘。據報推特內部現在不但醞釀著一股離職潮,接到錄取通知的人也開始猶豫不決。因為從過去與馬斯克共事的特斯拉和SpaceX員工口中可以得知,他絕不是一位好相處的上司。馬斯克也承認「為我工作並不輕鬆」,但「每周上班40小時的人無法改變世界」。
2013年2月15日,曾有直徑大約20公尺的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以每秒約19公里速度畫過天際,它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上空約30公里處爆炸,爆炸產生的能量約是廣島原子彈20到30倍;造成的衝擊波擊破俄羅斯6座城市的建物窗戶,有些建築倒塌;不少人因為飛來的玻璃碎片割傷,約有1500人到醫院就醫。
中國大陸的「神舟13號」載人飛船即將返回,在「神舟14號」下個月發射並登入「天宮太空站」後,「天宮」的建造階段將正式展開,問天與夢天兩個實驗艙將在今年內完成與天和核心艙的組合。但另一個已步入衰退期的「國際太空站」(ISS)卻因正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出現了國際合作的深刻裂痕,這場戰爭後的國際太空合作格局走向,令人迷惑不安。
中美太空競逐升溫,先後提出在月球設基地及建設「月球Wi-Fi」等構想,月球將是中美未來太空爭奪戰的焦點。美國打算2024年重返月球,並提出在月球建立大本營,為此NASA打算在月球架設Wi-Fi網路,為太空人提供網路。而正在舉行的大陸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身兼政協常委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8日證實,大陸將赴月球南極尋找水,未來還可能建「月球Wi-Fi」。
回顧2021年,可說是太空旅行元年。7月,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先後體驗數小時短暫太空旅行;年底,日本富豪、ZOZO創辦人前澤友作完成12天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太空離人們愈來愈近。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天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近日傳出「漏尿」問題,但4名太空人預計於31日搭乘天龍號前往國際太空站,SpaceX必須在那之前,搶修其馬桶系統。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019年提出「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目標要在2024年讓人類重返月球,但該計畫一路走來困難重重,遭逢的挑戰包括火箭測試一度失敗、太空船尚未完工以及國會資金不足等,現在又傳出NASA新一代的太空衣最早要在2025年才能交付,為這項探月計畫再添變數。
英國億萬富翁布蘭森11日搭乘旗下維珍銀河的太空船「團結號」前往太空,亞馬遜前執行長貝佐斯也預計在20日乘坐自家太空公司藍源的太空船「新謝帕德號」展開太空之旅。全球富豪們掀起的這股太空探索熱潮,除了讓太空產業進一步蓬勃發展外,也將讓市場投資太空新創企業的熱度持續升溫。
億萬富豪馬斯克29日在世界移動通訊大會(WMC)發表線上演講,公布SpaceX旗下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的進展。他宣稱,今年8月之前可望開通在南北極區外的全球各地寬頻連線,用戶數量可能在一年內超過50萬人。不過據星鏈正在進行的公測卻顯示,整個計畫正面臨兩大挑戰:成本過高與需求度不明。
美國航太總署(NASA)17日宣布,選中馬斯克的SpaceX為「阿提米絲」(Artemis)計畫開發新一代登月載具。但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顯然對他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沒能勝出心有不甘,27日正式具狀提出抗議,認為NASA的決策有問題。對此馬斯克忍不住推文嘲諷,並在正式聲明中批評藍色起源要怪自己開價太高。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爭相開拓宇宙事業,太空移民似乎更具象化,英國一家信貸公司發布史無前例的月球置產貸款指南;日本人更說,未來在他們打造的月球住宅喝無重力下釀造的啤酒,不是夢想。...
億萬富翁馬斯克跨足電動車、太空市場與太陽能面版產業後,目光現在似乎轉移到「開發新市鎮」。他3日在推特上宣告他的「未來都市」計畫,要把SpaceX的星艦發射地、德州偏遠村莊博卡奇卡(Boca Chica)納入打造成前往火星的太空港都,並改名為「星際基地」(Starbase),似乎是想在火星殖民計畫前,先實現他的造鎮夢想。
兩名祖父和一名三個孩子的爸爸,將成為美國民間太空旅行首發團的三名旅客,他們每人付5500萬美元(新台幣15.6億元),預定於明年初搭乘SpaceX公司的「天龍號」(Dragon)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漫遊八天。影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去年曾表示有意參加太空之旅的首發團,美國太空總署(NASA)官員也證實他有興趣在太空站拍電影,不過他是否成行,目前還不確定。
台灣團隊自主研製的兩顆國產立方衛星「飛鼠」、「玉山」,台灣時間24日晚間11時在美國順利升空,今天上午終於首度接收到「飛鼠」訊號,但「玉山」至今連線「卡關」通聯失敗。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科技中心判斷,可能是因玉山衛星體積小、訊號不強,傳回台灣的訊號微弱導致。
SpaceX 24日順利發射名為「Transporter-1」的衛星共乘火箭,將破紀錄的143枚衛星發射升空,前往太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