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譴責科技大亨馬斯克宣傳反猶主義,卻無法停止與馬斯克合作,美國政府明年仍將耗資12億美元(約台幣380億元)委託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發射衛星。五角大廈官員透露,馬斯克旗下SpaceX等公司的太空科技無人能敵,目前找不到替代方案。
馬斯克所創辦的SpaceX公司所打造史上最大火箭「星艦」於4月時試射升空,但飛行約四分鐘之後隨即爆炸。這足以代表太空發展朝載人飛往月球或是火星的方向更前進了嗎?太空旅行甚至是太空移民就在眼前? 本集遠方邀請天文物理學家孫維新,來談馬斯克的諸多瘋狂計畫,也談低軌道衛星對於天文觀測所帶來的美麗與哀愁。
據說,1963年印度發射第一枚衛星時,火箭的鼻錐是由一輛自行車推到發射台。當時那個貧窮的國家發射了一枚小型人造衛星到距離地面約200公里的高空,勉強假裝跟上了美國及俄國這兩個太空大國的步伐。60年後的印度,今非昔比,全球太空產業也有了重大變化,這一切是否與中國大陸有關?
億萬富豪馬斯克決定卸下推特執行長職務,找來廣告業菁英接手。但除此之外,馬斯克依然身兼數職,擔任特斯拉、SpaceX、Neuralink等公司執行長。究竟一個人要如何同時管這麼多家公司?原來據媒體報導,至少在特斯拉,真正維持公司運轉的不是馬斯克,而是另有其人。出了特斯拉鮮少有人知道這號人物,但在內部,他因為善於應付馬斯克時而無理的要求而備受信任。
由曾為世界首富目前排名第二的馬斯克領導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本周首度準備發射星艦(Starship)飛船,但在發射倒數計時進入最後40秒時,因推進器的一具閥門結冰問題無法即時解決,臨時宣告中止發射,並在美國時間20日再度執行發射計畫,雖成功發射但升空後4分鐘爆炸。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SpaceX星艦昨試射卻升空4分鐘後爆炸,這次的圖表帶你看這場史上最大火箭試射為何全球矚目。
太平洋上,帆船「祈雨舞者號」(Raindancer)的4名船員正悠閒吃著披薩,突然一隻大鯨魚從後方撞過來。15分鐘後,帆船沉沒,但應付得宜的船員在9小時後順利獲救。這起發生在3月13日的意外事故,美籍船長羅德里格茲(Rick Rodriguez)說,是科技救了他們的命。在那危急時刻,他們迅速把瓶裝水、食物等搬上救生艇,真正救命的還有什麼?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日前警告,美國正在與中國大陸進行太空競賽,如果中國趕在美國重返月球之前登月,中國可能奪取月球上的資源。不過,英國經濟學人指出,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衛星群在烏克蘭戰爭扮演關鍵角色,太空戰不必打到月球,美國單靠一家公司,就已在地球低軌道上遙遙領先。...
俄羅斯外交部高階官員稱,若美國及盟友的商業衛星用於烏克蘭戰爭,將被視為俄國的合法打擊目標。這番話似乎針對全球首富馬斯克而說。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創辦人馬斯克日前表示,將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星鏈」衛星網路服務。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今年9月以來,已將4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發射54顆「星鏈」(Starlinks)衛星上軌道,宣布電動卡車將於2022年底發售,還以440億美元併購社交平台推特。此外,他不忘分享「外交建言」給台灣與烏克蘭,包括提議為台灣制定一個合理的、令人滿意的「特別行政區」解決台海緊張,鬧得沸沸揚揚,也讓美國傷腦筋。
全球首富馬斯克愛在推特上大放厥詞,像是威脅退出收購推特、嘲笑美國總統拜登是「魁儡」。但最近他涉入更危險的地緣政治領域,提出讓俄烏戰告終及解決台灣主權問題的方案。他的發言激怒歐洲各國總統與外長,贏得中俄兩國的讚揚,也令華府頭疼。彭博指出,如果讓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成功,這種情況恐怕只會變本加厲。綜合這些事情來看,美國聯邦政府日前對推特交易案展開調查,似乎不只是巧合?
中國大陸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現任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楊毅強日前接受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專訪時說,中國商業航天已迎來最好發展機遇,已由基礎製造、產品研發的1.0時代進入應用牽引、市場主導的2.0時代,並將在10年內追上美國的發展水平。楊毅強表示,最遲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他提出3種太空旅行的模式,其中技術已較為成熟的是「亞軌道飛行」,並稱可望在2025年開始,票價大約在200到300萬人民幣。
當企業文化以寬鬆聞名的推特,遇上「控制狂」老闆馬斯克,下場會如何?答案是:大概會很慘。據報推特內部現在不但醞釀著一股離職潮,接到錄取通知的人也開始猶豫不決。因為從過去與馬斯克共事的特斯拉和SpaceX員工口中可以得知,他絕不是一位好相處的上司。馬斯克也承認「為我工作並不輕鬆」,但「每周上班40小時的人無法改變世界」。
2013年2月15日,曾有直徑大約20公尺的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以每秒約19公里速度畫過天際,它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上空約30公里處爆炸,爆炸產生的能量約是廣島原子彈20到30倍;造成的衝擊波擊破俄羅斯6座城市的建物窗戶,有些建築倒塌;不少人因為飛來的玻璃碎片割傷,約有1500人到醫院就醫。
中國大陸的「神舟13號」載人飛船即將返回,在「神舟14號」下個月發射並登入「天宮太空站」後,「天宮」的建造階段將正式展開,問天與夢天兩個實驗艙將在今年內完成與天和核心艙的組合。但另一個已步入衰退期的「國際太空站」(ISS)卻因正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出現了國際合作的深刻裂痕,這場戰爭後的國際太空合作格局走向,令人迷惑不安。
中美太空競逐升溫,先後提出在月球設基地及建設「月球Wi-Fi」等構想,月球將是中美未來太空爭奪戰的焦點。美國打算2024年重返月球,並提出在月球建立大本營,為此NASA打算在月球架設Wi-Fi網路,為太空人提供網路。而正在舉行的大陸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身兼政協常委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8日證實,大陸將赴月球南極尋找水,未來還可能建「月球Wi-Fi」。
回顧2021年,可說是太空旅行元年。7月,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先後體驗數小時短暫太空旅行;年底,日本富豪、ZOZO創辦人前澤友作完成12天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太空離人們愈來愈近。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天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近日傳出「漏尿」問題,但4名太空人預計於31日搭乘天龍號前往國際太空站,SpaceX必須在那之前,搶修其馬桶系統。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019年提出「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目標要在2024年讓人類重返月球,但該計畫一路走來困難重重,遭逢的挑戰包括火箭測試一度失敗、太空船尚未完工以及國會資金不足等,現在又傳出NASA新一代的太空衣最早要在2025年才能交付,為這項探月計畫再添變數。
英國億萬富翁布蘭森11日搭乘旗下維珍銀河的太空船「團結號」前往太空,亞馬遜前執行長貝佐斯也預計在20日乘坐自家太空公司藍源的太空船「新謝帕德號」展開太空之旅。全球富豪們掀起的這股太空探索熱潮,除了讓太空產業進一步蓬勃發展外,也將讓市場投資太空新創企業的熱度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