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隆」公司旗下借貸媒合平台「im.B」日前遭控吸金詐騙,投資人投資虛假標的後,契約到期卻討不回本金,犯嫌透過龐氏騙局手法吸金,上千人血本無歸、總財損上億元,有受害者向本報自揭,從最初單純想學習投資理財觀念,到最後被吸金詐財,竟是有im.B業務員潛伏在理財課程當學員,並與講師一搭一唱,讓「同學」一步步走進詐騙陷阱...
詐騙集團利用人頭帳戶行詐多年,各縣市警局推動「警銀聯防」機制,警方與轄區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聯繫管道,讓行員在發現可疑帳戶的第一時間,可即時通知警方到場阻詐,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騙集團發現人頭戶易被防堵,改以成立人頭公司方式行詐,利用公司帳戶不易被行員察覺的特性,變成「警銀聯防」的破口。
1990年代跟2000年的分野在哪裡?張惠妹在1997年以一首〈Bad Boy〉橫掃華語流行樂壇,這是當時整個靡靡樂風的轉捩點,也是我愛情的終點;周杰倫在2000年出道,這兩件事在我心中是真正跟九〇年代說再見的指標,從此之後華語樂壇就不一樣了,人際關係不一樣了,戀愛的模式也不一樣了,傳統流行音樂再見,有距離感的愛情再見,從耳朵到腦袋,都不一樣了。
在上篇提到,妻子偷拍丈夫與女網友的交友軟體對話記錄,吃上妨害秘密官司,如果是把自己與別人的對話記錄截圖,貼上網路公開是否也違法?新竹李姓女工程師,不滿前夫未依照約定給付小孩的扶養費,把兩人為了扶養費起爭執的通訊軟體對話記錄,貼上臉書社團上公審,雖然未觸犯妨害秘密罪,卻因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被法院判刑。
NCC一部《數位中介服務法》吵吵嚷嚷兩個月,終於在行政院長蘇貞昌一句「沒有共識的法案,行政院不會繼續推動」之下,暫時畫下休止符;看在數位原生世代眼裡,「由上而下制定的法令」可說是中介法走不出NCC大門的最大敗筆,「現在Web 3.0都要去中心化了,你還在執行由上而下的法令,彷彿活在Web 0.1時代,誰要聽你的?」 數位原生世代提出新思維,表示「如果我是政府,我要推一部網路管理法令,我就不會走舊路。」
如果民進黨政府強推數位中介服務法,未來在各類網路論壇上,服務提供者因擔心鉅額罰款,乾脆自我審查刪除貼文。舉個例子,2019年底網路論壇PTT上一篇「武漢疑爆發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群聚感染?」如果套用數位中介法,可能不到一小時就被版主懷疑是謠言而刪除,設錯鬧鐘起床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不會看到這篇文,台灣防疫單位無法超前部署,與歐美同步疫情大爆發;這篇「謠言」當時救了多少人,民進黨政府心知肚明,但為了謀政治利益,與黨作對,就是謠言。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訂《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以下簡稱中介法),本月舉行三場說明會、一場公聽會。在昨天第三場說明會上,PTT(批踢踢實業坊)代表直言,「中介法」若真要把非營利組織納管,「那就等於跟命令PTT關站相去不遠」。言論自由風氣熾盛的PTT都有此憂心,不難理解為何外界對這部新法恐淪為「網路文字獄」尚方寶劍的恐懼,絕非空穴來風。
「你把我的LINE刪了嗎…」、「疑你怎麼沒有加我?我是之前與你通話的徐小姐,有急事找你請加我LINE…」、「我是元大林凱麗,有急事找你,麻煩加我LINE」,近期這類「裝熟簡訊」轟炸許多人的手機,幾乎每天都會收到一、兩封以上,甚至很多是透過蘋果系統的iMessage發送,讓人困擾不已,甚至有部分民眾真的因此受騙。 這是繼飆股詐騙簡訊後的新招,過去的飆股簡訊例如「早安,周一推薦的3652已獲利15%,下一檔飆股盤中即將買進加LINE領取」,這樣的詐騙簡訊寫法被民眾熟知後,詐騙集團開始轉向裝成熟人傳訊息,且多數會冒用金融機構名義,讓民眾誤以為金融機構人員真的有急事要找。
疫情共存、暑假來臨,加上交通部觀光局悠遊國旅補助方案7月15日上路,各大業者鎖定親子度假商機,不僅和角色IP合作,或與網紅教師、學校單位、博物館等合作,推出住房、特色遊程體驗,更特別打造專屬孩童的遊戲空間,讓客房變身一間間兒童FUN玩遊戲室,力拚暑假檔期住房率與平均房價「價量齊揚」。也讓原本位於都會區的商務型飯店和郊外的休閒度假型飯店界線越來越模糊。...
當恩愛夫妻成離異怨偶,會計較的除了小孩監護權之外,剩下大概就是錢了,每次看到怨偶為錢鬧上法院,不僅勞師動眾、纏訟多時還不一定會勝訴,只要養成一個習慣,萬一日後鬧翻,你(妳)為另一半的付出就可以簡單取回,台中一對夫婦結婚四年,離婚後黃姓男子只憑一張LINE截圖,就讓陳姓前妻無條件吐出26萬元,法界人士指出,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其實親如夫妻在法律上也是要明算帳。
台股去年底一度攻上萬八高點,掀起股市熱潮,幾乎人人都在談股票。網路上充斥「財經老師」或股市網紅。台南還有除毛師都收費當起股市老師,最後被判刑。律師指出,不是券商或投顧公司的業務人員,不能收費提供股票分析、推介個股,網紅不要以為有附註「純屬個人操作看法,不代表任何買賣建議」,就能收費暢談投資建議,必須有分析師資格才能對股市進行分析,不會因為附註一句話就能免責。
不少民眾收到熱情邀約簡訊被拉入投資群組,將百萬積蓄存到「投資老師」帳號,以為會代操作股票,被告知虧損時,要拿回資金還被要求付「保證金」,最後「已讀不回」才驚覺是詐騙,苦嘆血本無歸。 詐騙集團會分工扮演「投資老師」、助教、投資者,透過LINE或簡訊邀被害人加入社群看老師直播講解,扮演投資者的詐團成員則天花亂墜說已跟隨老師,買飆股獲利數十趴,鋪好一步步圈套,「沉浸式」讓民眾信以為真,步入陷阱。...
兒童染疫後中重症案例增加,引發家長恐慌,網路社團掀起搶購兒童保健食品熱潮,讓孩童吃藻精蛋白、益生菌、維他命C等,增強抵抗力,不少家長不了解保健品成分,看見網友分享就跟團訂購。醫師提醒,保健品不能取代藥物治療,只想靠單一保健品就讓身體健康,效果不大。...
天風撩亂,我冷得格格格地牙齒直打顫,但一雙雙小情侶興致高昂,拿璀燦燈火當他們愛情的見證,喀嚓,喀嚓喀嚓;愛啊愛,說起來很俗氣,但它可以禦寒……
去年本土疫情期間,一位居民到分行開戶,開戶時為了通過身分驗證,在行員面前拿下口罩,沒想到他是新冠肺炎的帶原者,不只傳染給行員,更導致整間分行關閉清消,當時金管會呼籲民眾多使用線上開戶,透過線上開戶的就是近年國銀最大的戰場「數位帳戶」。 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國人開立的數位帳戶已經高達1046.9萬戶,突破千萬戶大關,等於每2人就有1人擁有數位帳戶,手機裡擁有數位帳戶APP,利用數位帳戶完成儲蓄、投資、轉帳已成趨勢。...
春節9天長假,民眾返鄉過年,大幅提高通訊軟體與好友拜年、聊天殺時間的使用率,網路影音時代來臨,民眾也從分享「長輩圖文」逐漸改為「長輩影片」,不過,有一種分享方式是很容易觸法、有著作權問題的,在LINE分享時影音時,一定要非常注意。
國內電子支付使用人數已經突破1500萬人大關,尤其疫情推波助瀾,使用電子支付人數持續攀升。近來電子支付市場蓬勃發展,有些決定「合縱連橫」,有些則「貌合神離」,前兩大電子支付龍頭如何持續鞏固住自家通路與會員,都成為觀察重點,多方勢力搶電子支付版圖,預料明年上半年電子支付市場將出現大洗牌。
在元宇宙議題熱燒帶領下,NFT(非同質化代幣)也開始在亞洲市場發酵,本周更是熱鬧非凡,不僅HTC選在17日舉行首場NFT藝術品拍賣會,LINE更宣布成立LINE NEXT擴大發展全球NFT生態圈。 為什麼全球今年瘋NFT?App 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認為:「NFT將為數位資產擁有全帶來突破性的改變。未來,資產擁有證明也將變成以NFT來儲存,並取代傳統證明。」點出了NFT在Web 3.0時代將扮演重要的發展地位。
學校班級都會成立LINE群組,方便和家長聯絡,但群組發言經常擦槍走火,響不停,有不少老師改用官方帳號與家長一對一溝通,看不到別人意見,家長又嘆缺乏班級事務參與感,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楊書成指出,LINE官方帳號主要用於企業行銷及客服,可以一對一對話,但在交流互動上的功能並沒有那麼好,他曾經將學生LINE群組改用官方帳號,「結果變成一場災難」。
疫情解封,近半月全國各地鬥毆不斷,街頭亂象再起,警察疲於奔命抓人,壓不住全台四竄的暴戾之氣。台北市士林社子橋一場鬥毆,雙方揪眾多達37人,街頭砍殺3人重傷,有人當場斷指,宛如香港古惑仔電影真實上演。新北則有「認錯人」追到分局照樣砸車,囂張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