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這幾年每逢選舉,就會聽到有人喊「亡國感」。《他鄉.故鄉》這本書的作者、聯合報顧問沈珮君認為,台灣應該沒有哪一年會比1949國民政府遷台那一年的「亡國感」更深。她在書中書寫尹仲容、傅斯年、蕭萬長、曾繁城、黃春明等人在台灣的故事,她稱他們為「台灣行者」——畢生以行動愛台灣的人。
紀念臺灣那個很有骨氣的年代。感恩那些從大江南北匯聚在此、不分彼此的「臺灣行者」。 行者,行動的人。 我所深愛的孫悟空另一個名字就叫「行者」。他是《西遊記》中智仁勇兼具的人,目標明確(一心保護三藏赴西天取經,毫不搖擺),斬妖除魔(剷除障礙,不怕磨難),憤世嫉俗(神魔經常是一家人,怎不令人生氣),他愛哭(九九八十一刼,哭過十來回,比例不低),偶爾也被三藏罵回水濂洞(現實總是令人沮喪),但他完成了天命。胡適把《西遊記》列為中國第五大奇書。而我認為:悟空,行者,充滿赤子之心,他是晦暗世界那道最奇的光,不放棄,不認輸,不怕惡勢力,即使被鎮在如來佛的五行山下,他終要跳出來抖擻。
黃春明的客廳不放獎座。明明獲獎無數,還拿了六個名譽博士,他卻自有堅持:「創作動機要很純,如果得獎是我目的,我會覺得很榮耀,但我從來沒想要得獎。」他只想把故事寫出來,深信若創作懷有目的,即使是寫同個故事,感覺也會不同,「這是動機不良」。
聽黃春明說話,就像看他的書,眼前都是畫面。也像看著時光膠囊出土,裡面那些古樸的人事物,都是我們的一路走來。我忍不住把他說的話一字一字記錄、整理成文字,以誌我們那個年代,並且致敬。 我的童年是「日本尾,中國頭」。我的日文讀到小學三年級。四年級都在躲空襲,美國轟炸台灣,那段時期叫「非常時期」,我們常要逃警報,日文叫「疏開」。當時的宜蘭四結是造紙工業,二結是糖廠,都被炸得很嚴重。
這是一個孤獨的孩子。黄春明最有資格談教育,他曾是在教育中被打趴在地上的孩子,他知道他們的傷和徬徨;他曾是學校氣得不想再教育的孩子,幸運的是,最後都有人又替他開了學校大門。他知道教育多麼重要,足以旋乾轉坤。這跟他後來致力童書、兒童舞台劇、在家鄉開書店,不無關係。 他退學四次,屢仆屢起,其中有幾個意義: 一,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一心回到學校。學校是他的救命草。 二,始終有人不放棄他,其中只要有一人拒絕了他,他的人生故事將重寫。尤其可貴的是,給這個「壞孩子」機會、替他「關說」的都是陌生人。 三,他在童年、青少年匍匐谷底,日夜嗅聞的都是土地和小人物的氣味,這些成就了未來獨特的他。而又因為始終有人在關鍵時拉他一把,他的寂寞故事通常有光。
被學校勒令退學,小小年紀,人生可能就此瘀青一大塊;若被退學四次,百口莫辯,應是「作惡多端」了,而這小子最後居然完成「師範」教育,為人師表,並成為備受敬重的大作家,除了得到國家文藝獎,他還獲得四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最新一個是台灣大學在2022年、他88歲時頒贈的。 他是黃春明。多數人就算沒看過他的小說,也看過改編的同名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莎喲娜拉.再見》⋯⋯。
常被稱為「素人畫家」的洪通50歲才作畫,之後17年間揮灑300多件作品,雖曾暴紅4年,最後貧困死去。台南美術館正舉行洪通百歲紀念展,是他首次在美術館個展,也掀起洪通畫作未來去向何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