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少年

政治

獨老列冊比率低、未成年虐老激增 社安網2大危機

我國老年人口逾440萬,但全國僅列冊5萬3千多長者需關懷,6都列冊比率約1個百分點上下。另衛福部統計虐老案件,去年直系卑...

《少年事件處理法》新制去年7月上路,第一線社工點出修法後的三大挑戰,司法人員也指出隱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少事法新制3挑戰 兒童誰接、觸法少年免進法院恐更惡化

《少年事件處理法》新制去年7月上路至今超過一年,外界對於承擔重責的「少年輔導委員會」給予肯定,認為少輔會能整合各類資源,並扮演有別於司法人員的「白臉」腳色來協助少年改變。 然而,第一線社工點出修法後的三大挑戰,司法人員也指出隱憂,直言需要司法監督的「曝險少年」若缺乏公權力介入時,偏差行為常會進一步惡化…

專題

【聯合73】從毒寶寶到受虐老人 法醫解剖刀下的4道社會傷痕

法醫為死者發聲,與檢警一起追查真相,也在死者身上,看到台灣正在惡化、加劇的社會悲歌。《聯合報》專訪4位法醫師,訴說不同生命階段的社會悲劇,剖析問題、尋找解方。

Threads在台灣推出後引發熱潮,但也引起諸多爭議。路透 生活

飲料吐口水、躺超商冰櫃 Threads爭議頻傳恐因特殊演算法

今年總統大選後,社群平台Threads成為年輕網友最愛用的社群平台,下載量超越小紅書、Instagram、臉書和抖音,近期卻頻傳爭議,先有醫院急診室工讀生發文揭露病患隱私,最近又有手搖飲店員吐口水、玩茶凍、學生躺超商冰櫃等事件在該平台瘋傳。專家分析,這些爭議往往肇因於使用者忽略了Threads特殊演算法的「威力」。...

改裝噪音車深夜擾民,新北市汐止警方加強取締。記者王長鼎/翻攝 生活

改裝車噪音之大如飛機起降!提高罰則仍抓不完 究竟問題出在哪

改裝車街頭飆行,噪音之大宛如飛機起降聲,民眾飽受折磨深夜難眠,不想發火也難。雖環保單位與警方、監理單位加強查緝,政府修法提高罰則,但仍無法有效杜絕改裝噪音車橫行擾民。基層警員指出,坊間充斥許多幫民眾違法改裝的不肖業者,瞄準一漏洞規避,才導致抓不勝抓。...

某已故科技業大老的孫子,疑似遭保母不當管教,經家長提告,台高檢已發回北檢續查。記者林澔一/攝影 生活

逼女兒當街下跪沒問題?律師舉實例:虎爸虎媽這些行為觸法了

虎媽虎爸注意!日前嘉義市1名少女遭母親當街怒斥要求下跪,民眾拍照上傳網路引熱議,警方表示會依強制罪嫌將母親送辦。律師列舉實例,管教行為超過紅線,將觸刑法遭送辦。

日本的孤獨問題在惡化,政府最新調查,有四成的人覺得自己總是、常常或偶爾孤獨。美聯社 國際

隨時交談不怕丟臉...日本孤獨者年輕化 找AI訴苦比真人可靠?

可能顛覆你的想像,在日本,年輕世代其實比老人更感到孤獨。「孤獨/孤立對策推進法」4月1日在日本正式施行,地方政府被賦予義務,盡力把他們從孤獨中拉出來。有人認為,找機器人聆聽他們的心事,似乎比網路上的真人要可靠;但也有研究發現存在矛盾點。...

教育

青少年網路成癮變家庭衝突主因 如何跨出解決第一步?

2023年國人每日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是7小時14分鐘,高於全球平均的6小時37分鐘。這個結果也反映出從小使用手機和上網,已成為許多兒童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過早或長期接觸電子產品,產生成癮的現象令人擔憂。

時常詢問孩子當下感受的爸媽都在傳達一個明確訊息,即幸福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然而根據心理學家研究,這麼做可能適得其反。路透/Alamy 教育

家長該停止問孩子「開心嗎」 專家:檢視情緒反造成心理負擔

「冰淇淋好不好吃」、「明天要上學開不開心」、「公園好不好玩?」要是有機會與育有孩童的家庭共度午後時光,你大概免不了聽到類似的親子對話,父母三句不離這些關心小孩當下感受的問題。但心理學家警告,這種無時無刻的「情緒檢視」(emotion check-ins)會對孩子的心理建設產生負面影響。這是為什麼?

日本的函授高中絕大多數用學分制,在家完成報告,一年到校上課20天左右,配合網路課,在學3年以上,就能拿到高中畢業證書。 路透Alamy 教育

日本近一成高中生念函授學校 不因拒學而是為未來鋪路

函授高中是日本拒學、社會人士拿高中畢業證書的管道,近年學生數增加到26萬人,等於近一成日本高中生在家進修。他們有的嚮往前進南韓演藝圈成為K-POP的一員,或是當聲優、YouTuber、設計程式等,甚至自己創業。

校園發生割頸案件,師生安全議題引發熱議,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教部導正暴力校園 加強安檢「搜書包」校安就會好?

震驚全國的新北市國中生遭割頸身亡案件,成為總統大選前,政黨與候選人間互相攻擊、指責的議題,甚至「找戰犯」,教育部疑為平息怒火,與各團體開會後提出可免除人員陪同「緊急抽查」等措施,卻不願花更多時間探討如何讓中介教育更完善、讓走偏的孩子走回正軌。急就章的決策,真能在拉少年犯一把與維護校園安全間找到平衡點?

校園發生喋血案件震驚全台,師生安全議題引發熱議,顯示社會安全網破了個大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要被害家屬放下仇恨談何容易 政府補社安網破洞才是正道

新北市國中生割頸案震驚社會,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也透露,自己的姊姊在19歲時被追求者以39刀殘忍殺害後棄屍,死者家屬公開信句句血淚,讓人鼻酸。從割頸案到反對廢死爭議,都顯示社會安全網破了大洞,要家屬放下仇恨談何容易?能像游媽媽擁抱殺子凶手的又有幾人?政府不要再口號治國了,趕快把破洞補起來才是正辦。

黑幫滲透校園嚴重,政府在檢討國中生割頸案時也應該重視。圖為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出事再談修法根本畫錯重點 迷惘少年因「三不管」誤入歧途

新北市日前發生令人遺憾的國中生割頸殺人事件,再度引發社會各界對於校園安全網破洞的討論。校園安全網的組成,不單只是教育機關要負起責任,家庭、社會與治安等各層面都責無旁貸。然而現實是,迷惘少年之所以誤入歧途,多肇因於「家長沒空管、老師不敢管、警察不想管」的三不管狀態,而政府只會等出事後大談「修法」的補破網心態,對於解決少年問題根本毫無幫助。...

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評比顯示,台灣學生數學、閱讀、科學素養排名均較2018年進步。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國文會考成績和PISA評比正相關 老師:3方面提升閱讀理解

台灣在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評比中,閱讀項目拿下全球第5名,但值得關注的是,閱讀表現高水準的學生比例連續3次增加,低水準的學生卻拉不太上來。國文老師觀察,國中教育會考的成績也有類似情形,學校國文課礙於段考進度壓力,很難花更多時間在閱讀理解上訓練,導致閱讀理解呈現「城市越飛越遠、偏鄉還在原地打轉」。閱讀表現高水準的學生通常資質較好、學習動機較強,想提升孩子閱讀理解力,國文老師建議有三方面可以突破。

圖/AI生成圖 生活

當AI大軍來襲/汪漢澄|醫療AI這孩子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發軔於1950年代,隨著科技突飛猛進,近年隱隱然有大軍來襲之勢。面對這波浪潮,與其摒拒,不如深入了解、善加利用。本專題從文學、教育、設計、音樂、醫療五個面向,邀請盛浩偉、須文蔚、蘇黎、鄭司維、汪漢澄等人,提出他們的觀察與建言。 【精彩語錄】 AI是我們的後代,人類智慧的繼承人,也是人類未來生存的關鍵……

15歲巴勒斯坦少年艾亞德今年初在一場以色列軍隊的突擊中遭射殺身亡,他母親把他的遺書裱框放在家中。圖/紐約時報 國際

「爸媽別哭」巴勒斯坦青少年隨身帶遺書 寧當烈士殉難

早在這波以巴衝突之前,世人幾乎未曾注意雙方緊張不斷上升之際,巴勒斯坦青少年就有寫遺言的習慣。紐約時報報導,巴勒斯坦社會一向把以色列部隊擊斃的巴勒斯坦人捧為「殉難烈士」,許多巴勒斯坦青少年因此並不畏懼死亡,反而隨身攜帶遺書,那些遺言讀來令人鼻酸,例如,「媽媽不要哭,爸爸別傷悲,我想當烈士,現在我如願以償。」

新加坡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而這個人人稱羨的社會背後,卻潛藏著嚴重貧困、不平等現象。路透 生活

張優遠|低收入家庭資源匱乏 新加坡窮孩子難逃階級複製

認識梅(Mui)時,她已經生病了,她當時40多歲,正在接受癌症治療,預後的狀況不太好。梅是單親媽媽,兒子艾倫(Aaron)14歲。她在家中擺放兒子念幼稚園時的照片,她深情地指著照片,描述兒子當時有多聰明可愛。儘管我去過她的組屋3次,不過我從未見過那個男孩。她發病時,艾倫已是典型的青少年,喜歡和朋友出去玩。她感嘆地說兒子經常對她擺臉色,還學會抽菸。隨著身體愈來愈虛弱,兒子的未來,包括他將來住哪裡,以及跟誰住,都令她焦慮不已。

近年檢警經常查獲在住處重達大麻販售牟利案件。圖為大麻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把青少年染毒推給網紅 法務部畫錯重點 從明星高中集體吸毒案反思

聯合報日前專題報導學生吸食大麻問題嚴重,隔天法務部回應警告網路上教導吸食大麻或散布大麻無害論而引誘,可處重刑,但對國內青少年吸毒問題卻隻字未提;為了提醒法務部別把青少年染毒責任都推給網紅,聯合報數位版獨家找到一件判決,應可暴露出問題的冰山一角。 國內某兩所頂尖、具指標性的高中,分屬兩校特定社團幹部的兩人,透過暗網買了LSD與大麻,不僅把毒品直接寄到學校,還相約在學校頂樓儲藏室吸毒,錄下吸毒後「產生距離感錯誤、倒地難以爬起」的畫面,而這件案子當時曾被民代踢爆,卻被校方稱是民代烏龍爆料,之後不了了之。然而,根據判決,爆料情節遠不及判決書敘述的嚴重,因為在學校吸毒的,還有知名大學的學生。

政治

大麻入侵校園 呼麻者年齡比你想的小很多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大麻施用人口成長且年輕化、白領化,不只校園有危機...

政治

憂鬱少年問題多嚴重?看驚悚數字飆升 想幫卻找不到他們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藍色少年」問題有多嚴重,每10萬人輕生人數,幾年間從5.1人飆升到10.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