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6月10日,中國大陸和美國代表在倫敦經貿磋商的第二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罕見在頭版登出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專訪。北京透過這篇專訪,向外宣示不會對美中科技戰存有幻想,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的大門也不會關閉。 這會成為北京在美中角力上,最終勝出的關鍵嗎?聯合報大陸中心主任羅印沖為讀者解析,任正非的專訪透露出什麼深刻含意。
每周一推出「簡立峰專欄」,簡立峰為國內知名AI專家,現為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新經濟顧問、曾任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憑藉其縝密分析與深度觀察,帶領讀者全方位掌握AI核心脈動。 提問:年初Deepseek掀起全球震盪,日經新聞4月公開的「AI模型評分」榜中,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的AI模型「通義千問(Qwen)」也成為日本AI開發基礎。中國大陸AI模型的出現,對全球AI發展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國際焦點仍在關稅大戰,此時中國大陸最大外貿城市上海市不但沒有成立應對貿易戰小組,反而成立了「上海市數據發展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還有人不解中共高層就算去了上海,也不是組織抗擊關稅戰,而是召開首場五年規畫座談會。 聯合報香港資深特派員李春,層層剖析中共在上海組成這個小組和舉辦這場座談會,與北京智庫人士認定關稅戰是前戲、貨幣戰是高潮、科技戰是主戰場的說法,有對應關係。更有建制內說法,指中方握了一把美方不知的牌,會一張張打出……
中美關稅戰戰雲籠罩下,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經濟會議的內容,正在被翻來覆去的揣摩,聯合報資深香港特派員李春扣住中央政治局會議的2個時間點,以及會內會外3大熱詞「鬥爭」、「持久戰」、「第三次轉型」,條分縷析,挖掘其中另外的一些政經新動向。 究竟北京當局能否透過這場中美關稅戰,反向對內推動改革或經濟轉型,解開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自身的問題?不僅中國內部關切,也值得讀者關心。...
DeepSeeK(深度求索)橫空出世,在全球AI市場丟下一顆深水炸彈,印證透過軟體優化,也能做出比美ChatGPT o1的生成式AI模型。在各界還不敢置信DeepSeek如何能以極低的建模成本,挑戰美國AI全球霸權地位之際,卻也暴露美國過去幾年極力封殺中國AI技術發展,出現很大破口。
1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就職,中國大陸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的報導。接著就是DeepSeek橫空出世,血洗美國股市。兩周來,全球熱議DeepSeek,從DS的內部架構、高科技產業競逐、AI人工智慧走向,到中美展開另一種國家意志的對抗。 網友將DeepSeek發布R1模型後的時間軸,說明DeepSeek面世的背後,有著美中官方國家隊的影子在內。
川普日前重返白宮,宣布將通過發布緊急命令,集合軟銀、OpenAI及甲骨文等公司合資成立名為「Stargate」(星際之門)的合資公司,為美國建設AI基礎設施,未來4年內投資最高5000億美元,這無疑將掀起未來全球AI算力新戰爭。而台灣是全球AI產業發展的後盾,是否能隨之受惠? 在生成式AI ChatGPT於2022年底掀起風潮後,未來AI又會以什麼面貌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技術又會如何演變?
川普重返白宮,北京輿論界傳出悲觀、審慎樂觀、極度樂觀3派判讀。悲觀一派相信川普仍利益至上,且中共決策層可能上二次當;審慎樂觀一派認為貿易戰、科技戰、貨幣戰「三戰」將熄火,中美雙方會針對這3個領域進行交易;樂觀一派認定川普上台主要是「刀刃向內」至少忙一年,期間中國只要讓利多,中美「小蜜月」春天可來,中國經濟「小陽春」夏天將至。 但真正影響政策制定的北京當局究竟怎麼想?聯合報資深香港特派員李春,用一篇內部演講帶讀者一窺端倪。...
媒體議價法在今年內閣換屆之後,仿若銷聲匿跡,即使傳統媒體發表共同聲明,疾呼媒體議價仲裁法應於一定期限內完成,但主管機關數發部以「研議」為名,始終不推出政院版媒體議價法草案。學者指出,不管是執政的民進黨,還是在野的國民黨、民眾黨,各政黨都支持媒體議價法上路,只有行政部門不為所動,「數發部實在沒有藉口再繼續拖延」。 數位平台Google、Meta兩大巨擘,長期以來,運用數位科技,侵蝕傳統媒體業利潤。過去幾年,歐、各國都在積極擬定媒體議價相關法令,截至現在,澳洲「新聞媒體議價法令」、加拿大「線上新聞法」已分別於2021年、2023年上路。
路透報導,中國大陸科技巨頭華為的人工智慧(AI)處理器被發現使用台積電晶片後,台積電停止向陸晶片開發商算能科技供貨。根據2019年美中科技戰後的美國法規,華為應無法取得台積電晶片。美國商務部表示,已獲悉出口管制規定可能遭違反...
延宕多時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5日至18日終於要在北京登場,除了備受關注的人事議題,會議對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將提出哪些具體措施更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很可能將牽動中國大陸未來數年政治經濟發展方向。 而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共政治局4月30日開會決定今年7月召開三中全會後,中共政壇就開始出現微妙變化:各省區紛紛成立了「科技委員會」,並由省委書記擔任主任,其中不少省分的省長也擔任科技委員會主任,形成「雙主任」格局。...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進入最後籌備期,這期間召開的重頭會議,都被大放檢視與中共三中全會的關連。剛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議題之一是科技創新,加上中國自然科學兩大頂級機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近期展開組織調整並動員院士,這種種動作都被視為與中共三中全會有重要關連,從中可看出中共領導層面對最新經濟發展和國際關係變局的基本思路,可用六個字來總結。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在母校史丹福大學演講時表示,未來10年輝達會將AI算力再提高100萬倍。一時之間「算力」成了熱議話題。而在中國大陸有錢有權有地位的階層,近來也熱心討論著兩個關鍵詞,一是算力,一是大模型。 從中國科技日報前總編輯劉亞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前任部長苗圩,到獨立財經研究者,皆提及在國際地緣政治及美中科技戰背景下,中國大陸政經體制面對「大算力」時代該如何突圍。其中有哪些困境與挑戰?聯合報資深香港特派員李春為讀者深入解析。
中美科技戰甚至整體國力對決最終勝負,恐決定於雙方高階人才的素質與數量。中國報導雜誌就指出,人才是未來世界各國「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美競逐短期來看是科技之戰,長遠來看將是人才之戰。值得關注的是,英國調查公司Clarivate(科睿唯安)近期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人員的人數已經超越美國哈佛大學,首次排名第一。
睽違12年的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經過3天密集交流,15日落幕並召開記者會,會後首席科技顧問廖俊智、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報告,卻在記者會上重申「半導體xAI」、「淨零科技」兩項早已全球如火如荼發展的項目,再重申執政黨的「晶創台灣方案」和「台灣AI行動計畫」政見,還指出台積電、聯發科董事長及其他科技顧問,對台灣半導體目前發展、未來挑戰、國家資源因應,都沒有提出意見與質疑。
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示警,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管制,恐將使美國科技業面臨巨大損失。中美科技戰下,近年陸企頻在台挖角高科技人才,檢調更將此營業秘密列為重點偵辦案件,這幾年遭陸資科技廠商挖角遭起訴的案例不少。 行政院在12月5日公布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第一波清單,涵蓋國防、半導體及資安等22項關鍵技術,若有任職相關企業者帶著核心技術跳槽到對岸廠商,將面臨違反國安法重罰。然而中美雙方互抓商業間諜,也曾出現冤案,司法檢調機關近年來對於科技人才被陸方挖角的行為採嚴查嚴辦,對國內科技界及人才發展均已產生一定效應,是否就能因此維持技術領先?
美國拜登政府本周宣布將加強出口管制人工智慧(AI)半導體晶片及製造設備,以阻止中國大陸取得或生產先進晶片。這是美國一年前宣布中國晶片禁售令的升級版。試圖彌補2022年出口管制的漏洞,同時也考量到日後的科技發展。 最新的出口限制擴大到涉及AI功能的所有晶片,並對其他類型的晶片製造設備實施控制。此外,美國將編製一份敏感晶片清單,要求製造商如果將清單中的晶片出售給中國等受限制國家,都必須通知美國政府。這些限制措施也針對伊朗和俄羅斯,將於30天內生效。 包括輝達、AMD和英特爾在內為AI產業製造晶片的製造商,預計都將受到這些規則的衝擊……
儘管美國對中國大陸不斷加大高科技封鎖力道,華為9月開賣新旗艦機Mate 60 Pro,被專業拆解公司證實是由中芯國際採用7奈米製程生產,被認為是華為突破美國封鎖一大壯舉,雖然事後華為和中芯對於晶片生產絕口不提,中芯也堅決否認由其代工。但據本報掌握可靠消息,幫助華為和中芯達成此舉的最大功臣應是荷商艾司摩爾(ASML)。
彭博點名4家台廠正協助華為的相關企業在深圳建設晶圓廠,引起各方關注。經濟部長王美花先前才說,台廠處理的都是低階工程,沒想到才隔兩天,她就翻盤改口表示,表示已對此展開行政調查,若業者在大陸做的項目和當初投資核准項目不吻合,最高可處2500萬。令人好奇,這短短的48小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王美花的說法大轉彎,更讓人不解的是,王美花究竟是哪一國的經濟部長?
台積電先進製程獨步全球,COVID-19疫情肆虐、各國封境期間,國際對我國半導體的讚譽不絕,令我國本就享譽的半導體產業更加錦上添花。但隨著他廠的製程亦不斷精進改良,我國始終無法排除遭後人迎頭趕上的可能,當我國傾盡資源挹注半導體產業,矽盾卻可能光彩不再,我國是否將面臨經濟與國際關係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