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教授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間藝術大學沒錄取,直接去學校向教授討要說法。學者分析,這是躺著就能進大學造成的「普信」現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普信時代/面試不錄取找教授討說法還要求翻譯作業 普信生為何自認好棒棒?

一名高三生申請某間藝術大學沒錄取,她直接去學校向教授討要說法。一名頂大英文系教授收到學生寄信給他要求幫忙翻譯英文作業;學者分析,這是躺著就能進大學造成的「普信」現象,但也有大學教師肯定考生,勇敢為自己爭取權益;普信生們的特質是什麼,出了社會吃過資本主義的鐵拳才會覺醒?

大學兼任教師鐘點費問題,教育部始終未改善,到這個學年度都還有58所私校30年未調。其它有調整的公校及部分私校,標準仍偏低。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兼任師哀歌/鐘點費漲了但…只多30元 兼任師自嘲:可多吃便當免淪街友

全台約有4萬多人在大學兼課,這群兼任教師薪資低、沒年終還被當免洗筷,去年有近萬人被校方以各種理由不續聘,政府今年終於幫兼師調漲鐘點費30至40元, 但仍有58所私校30年未調漲,公立大學也未達標,為何兼任老師工作權益受損,卻不敢發聲?

高希均共有6個孫子女,現在均已大學畢業。這是他們兒時留影。圖/天下文化提供 生活

我問我聞/高希均,斯人斯文 incredible 君子教育家

2024年四月天,高希均教授米壽。回首平生,他最欣慰的是:「我對得起爸爸」,充滿孺慕之情。高爸爸在大陸老家擔任過小學校長,對唯一的兒子只有一個簡單的願望:「做一個教育工作者」。高教授說:「我始終堅持在教育崗位」。他的好友張作錦先生說:「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從來不會退休」,說的就是高教授。 六十多年來,高教授從未真正退休。他在威斯康辛大學任教34年,在美期間,即不斷為台灣導入進步的觀念,自1970年中開始,他每年都會返台,有時是任政府顧問,有時是講學,後來參與創辦台灣第一份經濟專業雜誌,並成立出版社。進入21世紀,落葉歸根,他的人生第二春局面更大。離開校園的高教授,「傳道、授業、解惑」,不再只是面向學生、面向台灣,還面向全球華人,除了出版以外,他每年舉辦「遠見全球華人高峰論壇」,不僅在台灣舉辦,也在大陸辦。他鍾愛的「人文空間」咖啡書坊,不僅在台灣設立,在大陸更大。

推薦函若由教授、醫師撰寫是否含金量比過高中教師?偏鄉和都會區學生的人脈、資源不同,推薦函恐變成另類軍備競賽或家長人脈比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個申拚二階/推薦函如何幫學習歷程加分?找對人寫出優點更勝家長人脈

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選開跑,台大醫學系等系所須檢具推薦函,找教授、醫師撰寫含金量更勝高中教師?教團指出,推薦人不是愈有名愈好,「找對人」推薦才能幫學習歷程加分。台大教授也透露,內容不必是出色的成就,但要具體敘明被推薦人的優點特質,高中生提前布局自己的推薦人是有必要的。

知名高中教師作家蔡淇華表示,這幾年詢問許多大學教授,在面試時最想看到哪一種學生?八成的教授都想要找到「兩眼發光的學生」。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個申拚二階/面試要當「兩眼發光學生」 展現跨界、自主學習能力會加分

大學個人申請面試正陸續展開,許多大學教授表示,最想看到的是「兩眼發光」的學生,聯合報數位版採訪多位大學資深教授及高中名師,分享面試攻略,他們也提醒考生要表現得「有點自信,又不會太自信」,別只打安全牌,有6項具體建議也可能是被錄取的彩蛋。

傳出葉丙成將出任政次,讓外界眼睛一亮,更期待葉丙成也能真正「為台灣教育帶來創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葉丙成傳內定教部政次被稱讚 能大刀闊斧邁向教育創新?

繼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將出任賴清德政府的教育部長,26日再傳出台大教授葉丙成及前立委張廖萬堅內定為教育部政務次長。教育內閣團隊底定,其中兩人來自大學,「鄭校長」和「葉教授」未來如何擘畫少子化下的大學經營、高教創新提升競爭力、以及如何留才攬才,外界寄予厚望;而10年一改的新課綱在即,葉丙成和張廖萬堅都曾對課綱有所倡議,118課綱怎麼修是重中之重。

台積電每年提供研究經費,公開徵求大學教授研究計畫(Joint Developed Project, JDP),藉以補台積電內部的不足。路透 教育

血汗產學/台積電計畫經費比工程師年薪還低 有教授被企業當免費研發工

台灣不少大學教授把研究量能投入產學合作,不過合作經驗冷暖自知。近年有頂大教授面對台積電等科技大廠產學計畫時,從趨之若鶩轉向默默退出,因為經費比台積電工程師年薪還要低,甚至有教授被企業當成「免費白工」,不過也有清大教授肯定台積電的計畫挹注不無小補。國外產學合作先簽約,要做樣本試片,一定要收費,為何台灣不行?

去年《教改萬言書》滿20周年,當年參與的學者再聚首開記者會,這是沉寂許久的「教改論壇」再次發聲,卻是黃光國教授有生之年主導的最後一次「教改論壇」記者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改30年/當年黃光國教授萬言書批教改一一說中 李家同拋解方:恢復聯招

已故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21年前帶頭發表、上百位學界人士連署的「教改萬言書」,當年他們對教改的警告,如今不幸都言中。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甚至建議恢復聯招,最簡單也最公平。 參與草擬教改萬言書、教改論壇召集人之一的周祝瑛則說,台灣教改導致大學退場,更造成公立學校崩解,卻不見當年教改主事者反思的聲音,如今無法收拾善後,她給家長的建議是「自救!」

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郭位受訪說,教改是政府討好人民的後果,「有教無類」的後果則變相培養出許多通才,選擇技職的人愈來愈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改30年/廣設大學害教授和年輕人低薪?技職教育弱化讓缺工惡性循環

教改廣設大學被認為導致技職教育衰敗。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郭位說,教改是政府討好人民的後果,「有教無類」的後果則變相培養出「通才」,「高教平頭主義」讓學歷通膨,教授和年輕人都低薪。 為何郭位認為,台灣只需要50所大學、30所專科?也有學者表示,台灣不需再分普通或技職高中/大學?但也有專家認為,國內過去其實投入大量教育經費驅動技職教育,關鍵在教育體系迭代慢,但世界迭代快,高速迭代產生的落差導致傳統教育的價值沉沒。

「台灣教授是有錢做研究,沒錢過日子。」學者說,台灣學術研究界如果要與全世界競爭,就應給高科學影響力者肯定及獎勵,而不是抱著鴕鳥心態不看排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科學家排名/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台灣不在乎?提高教授薪水才能改變學術影響力

「你走在校園如果不是前2%,你會抬不起頭。」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郭位說,香港城大工學院教授裡面,三個人就有兩個是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其他人也在追求2%的路上,因為這是全世界頂尖大學教授都想擠進的排名。但台灣學界卻很少人在意。台大教授說,台灣教授是「有錢做研究,沒錢過日子」,香港、新加坡祭出高薪,從國外挖角頂尖學者,學術水準馬上大幅提升,想和世界競爭先應提高台灣教授薪水。

學者指出,國際近年開始做論文引用數的統計,代表這是一個重要的世界學術趨勢,但台灣高教仍停留在衝刺論文數的階段,不看重影響力。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科學家排名/大學過度追求論文發表數成陋習 政府期刊獎勵淪「三流台灣清單」

「台灣投入的高教資源淪落為算論文篇數,而不是看引用數、影響力。」有台大資深教授直言,政府會列一些獎勵的期刊清單,但這些清單有很多是台灣清單,往往夾帶很多二、三流期刊,跟國際認可的頂尖期刊清單有很大落差。研究型大學不應以學校論文產出為KPI,而應以畢業的博士生能夠在國際學術市場具有競爭力為指標。然而,相較國外大學,國內博士生素質不夠好,讓指導教授很吃力,最悲慘的下場是,還要幫博士生寫論文。...

在AI時代,師培課程需大幅度改變,過去是教學生知識和概念的理解,現在是教學生在一定基礎知識下更有效率學習。路透 教育

AI衝擊/懂生成式AI的教授有限 政策過時師培改革需加把勁

AI時代來臨,人人都有了「超級軍師」,如何引導學生善用而非濫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朝一日,若AI的回答比老師更快更完整,而且不會喊累,學校要教給學生的是什麼?是知識、能力、或是態度?未來的老師,師培課程勢必要大幅度改變。 國立興大附中校長陳勇延表示,未來的老師,必須有與AI共存的準備,AI就是生活與工作的一分。「未來AI像水一樣,我們是魚。」企圖用禁絕圍堵恐是徒勞無功,善用AI的人才不容易被淘汰。

歷年調查發現,考進東京大學的人,有高比例的人童年開始學游泳和鋼琴。路透 國際

台灣望遠鏡/東大生童年多學游泳和鋼琴 「非認知能力」養成更重要

日前「才藝無用論」在台灣社群熱議,列出童年學過十大最沒用才藝。日本人一樣熱中送孩子學才藝,歷年調查發現,考進東京大學的人,有高比例的人童年開始學游泳和鋼琴。專家指出,學才藝培養學業以外的非認知能力,對孩子的影響不在「長大有沒有用到」。

德國紅點設計獎讓不少設計圈人士趨之若鶩,但昂貴的報名費和繳獎費、浮濫的獲獎數,都令設計圈詬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設計獎錢坑/設計界掠奪性期刊?只要付20萬包得獎 揭報獎代辦手法

德國紅點設計獎讓不少設計圈人士趨之若鶩,但昂貴的報名費和繳獎費、浮濫的獲獎數,都令設計圈詬病。有設計公司負責人揭露,近年經常收到專門幫忙「報獎」的代辦經紀公司電郵,提出近百個國際獎項建議列表,從紅點、iF到沒聽過的都有,並提供多個方案,費用從10萬到30萬不等;有的設計獎還會直接搜尋設計師、邀請參賽,也難怪被學界稱是「設計界的掠奪性期刊」。 聯合報數位版取得某代辦公司企畫書,究竟「包準得獎」的手法為何?

今年5月即將展開113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面試,為了進入理想大學系所就讀,面試就成為考生脫穎而出的關鍵。圖為為推甄申請入學的高三生所舉辦的模擬面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個申面試被反拋「有何想問」怎麼回? 應答攻略公開

113學年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面試5月開始,教授最後通常會問考生「有沒有問題要問我們?」此時考生又應該如何回覆?如果要反問教授,該問些什麼?台大等頂大教授說,建議問一些有深度的問題。聯合報數位版採訪多位面試豐富經驗、不同領域的頂大和老牌私大教授,整理出實戰攻略,除了對系所的了解要做功課,被問及沒料想到的題目,「這樣」應答也是相當加分。

近年各大學都面臨教授退休潮,不少國立「中字輩」大學教師,往頂尖大學流動。圖為成大校園。記者周宗禎/翻攝 教育

高教震盪潮/名校博士捨台積電高薪跳槽頂大 台大教授:時代改變了

這些年各大學都面臨退休潮,出缺多,國內人才流動相對多,不少國立「中字輩」大學教師,往頂尖大學流動。博士級人才學界跟業界薪資落差大,曾在台積電、台達電子等工作後的高階研究人才,也有人選擇轉往學界。有學者直言,升等的六年條款常讓年輕助理教授演變成工作、家庭兩頭燒,很不友善。

近年頂尖大學資深教授的退休潮逐漸加大,頂大教職空缺不少。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高教震盪潮/頂大教授退休讓教職空缺多 但本土博士為何仍處劣勢

近年頂尖大學資深教授的退休潮逐漸加大,頂大教職空缺不少,從其他各校延攬師資是最容易的途徑之一,加上各頂大的彈性薪資與補助研究啟動經費越來越有吸引力,師資流動情況越演越烈,不少「中字輩」教師往台成清交及國外大學流動。有中字輩大學某個系今年2月走了2名新生代教師,開缺後,17人搶1,該缺至今卻仍懸著,本土博士為何仍處劣勢?

當學測級數不相上下,面試成為決勝關鍵,而面試第一印象很重要。圖為為推甄申請入學的高三生舉辦的模擬面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考招攻略/面試官愛問思考性問題 成功的自我介紹是「留下伏筆」

當大學學測級數不相上下,面試成為決勝關鍵。此時的首要任務是「了解敵情」,徹底蒐集甄試學系的資訊;專家指出,自我介紹切忌冗長,成功的關鍵是「留下伏筆」,醫學系面試經常會找精神科醫師觀察考生,因此考官挑毛病時,考生千萬不要動怒。面試官很愛問的思考性問題等五大題型,及可能「踩雷」的題目,專家建議這樣答題,千萬不要說大話露出馬腳。

高中生常以為學習歷程頁數越多就越能展現誠意,努力上傳頁數繁多的小論文、簡報,導致教授審查資料時,常常消耗在「按下一頁」的動作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考招攻略/學習歷程自述非「數大便是美」 拿PDF檔備審小心1風險

學測落幕,準備申請入學的高三生也要開始整理過去2年多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清華大學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觀察到,學生在準備學習歷程時常以為「數大便是美」,或是附上影片QR Code、用影片呈現的學習成果,其實這些都是NG作法,教授並非排斥學生使用ChatGPT,但使用要有眉角。去年仍有約18%的考生在申請入學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重新製作、編排備審資料採PDF檔案格式上傳,何者有利?專家這樣解析。

學界分析,大學教育「隧道化」,只在乎專業、不尊重通識教育,才讓通識教師變成可灌水、可拋棄的人力。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通識教師編制遭濫改 校方東窗事發祭3奧步逼退

教育部設有大學系所師資質量基準,如學士班至少應有7名具備系所專業的專任教師,但不少學校將原本隸屬於「通識中心」的專任師資編制轉移到「專業系所」,以此「灌水」因應教育部基準。教育部去年為此首次進行技專校院師資查核,發現部分通識師資不合系所專業進而不認列,未料隨後竟有學校以三「奧步」,明示或暗示逼退這些被灌水的教師。 學者還認為,學校此舉背後,更大隱憂是大學教育「隧道化」,只在乎專業、不尊重通識教育,讓通識教師竟變成可灌水、可拋棄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