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解封,民眾消費力回升,各家餐飲集團、飯店、觀光業者都在喊缺工,逐步替員工調薪,目前連鎖餐飲業者、飯店業徵人的起薪,3萬元月薪很難找到人,就只好3.3萬、3.5萬元一路往上加。但人力成本年年攀升的...
走過疫情,民眾生活逐漸回到正軌,內需消費回溫,上電影院看電影的行為卻似乎回不去了。影城業者指出,民眾悶了太久,娛樂花費大都流向出國、旅遊、餐飲等,連強檔大片的票房都不如預期,預估今年業績最多也只能回...
農曆春節到,不少民眾都習慣購買幾個福袋碰碰運氣,對於百貨業者來說,新春福袋也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今年汽車仍是福袋中不敗的主旋律,搭上國境解封、國門開放的時機,旅遊相關用品、甚至機票也開始回到福袋裡,除...
根據統計,國內的生乳收購者主要是四大加工品牌商統一、味全、光泉、義美,收購的生乳比率約為國內生乳供應的70%,其餘30%則由其他小品牌及品牌代工場供應。鮮乳大廠表示,低價的進口鮮乳已經衝擊到國內市場...
泰山經營權之爭仍未落幕,公司派與市場派在法律層面開戰後,公司派再開新戰場大打輿論戰,痛批前董座詹岳霖是晉惠帝。這場經營權之爭從內外之爭進一步演變成家族內鬨的續集,接下來小股東更關心的是,詹岳霖若將手...
超商宣布茶葉蛋漲價,且一口氣調整了30%,讓這項許多民眾幾乎是每天必吃的庶民商品變得有些遙不可及,而對於超商的鮮食來說,茶葉蛋則是重要的業績構成之一,有業者就透露,光是茶葉蛋,每年的業績至少在數億元...
四大超商中的全家、萊爾富,接連將原本一顆10元的茶葉蛋價格調漲了30%,漲到13元,讓民眾驚覺從2021年底起,由餐飲業開始的一波漲價潮,一路蔓延到今日都沒有平息的跡象。小老百姓連吃一顆茶葉蛋都覺得...
根據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等於每三天就要喝一杯,且自2018年起每年增加1.6%,但相較於歐美國家,這數字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瞄準這股「黑金...
後疫情時代加速各類訂閱服務發展,「訂閱經濟」愈趨發達,根據統計,2022年全球訂閱經濟市場價值已經高達2750億美元,幾乎已經達到「萬物皆可訂」的程度,各大類型品牌也紛紛投入訂閱經濟的領域。
過往在大陸手搖飲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雅茗-KY宣布轉型,大陸事業要改為授權代理,更不排除完全處分,加上八方雲集年底前也將完全撤出大陸市場,台灣餐飲企業在大陸虧損連連、頻頻受挫,過往的動能已經成為想甩...
疫情封鎖近三年,電子商務發展態勢迅猛,而各大超市生鮮同樣銷售火熱,但東森購物旗下,被稱為「全職媽媽神隊友」的熊媽媽買菜網,同時具備電商與生鮮話題,日前卻黯然收場,也是近年來少見收攤的電商。到底發生什...
泰山經營權之爭如火如荼,公司派與市場派龍邦國際大打焦土戰,雙方進入法律戰階段。由於龍邦掌握持股遠高於公司派,經營權易主幾乎已經成為定局,但公司派出售金雞母全家,加上公開市場上流通股份已經相當少,被炒...
泰山近來再度陷入經營權之爭。72年前由詹家第一代創立老牌食品大廠,在市場派龍邦掌握過半股權後恐將面臨「改姓」危機。泰山在2016年爆發第一次家族內鬨,起因即是超商二哥-全家,全家這隻金雞母,也是泰山...
看準消費者對於日常民生用品的高度需求,近年來包括超商、超市都推出了「整買零取」的服務,讓消費者能夠用更低的價格,買到使用頻率高的商品,加上科技的發展,而後更發展出了「訂閱」的服務,讓善用的民眾能夠買...
儘管疫情造成的諸多不便逐步解封,但因現代人工作型態改變,加上近三年新冠疫情的推波助瀾下,餐飲業者指出,「一個人吃飯」的商機更甚以往,業者相繼推出一個人也能吃燒肉、吃火鍋,從以往需要揪上三五好友才能吃...
電動自行車(微電車)過去因不需申請牌照、投保強制險,常衍生改裝、車禍、無法理賠等爭端,幸好,微電車從11月30日起納管,未來須辦理投保強制險及領牌,不只可以使市場更受規範,提高安全性,預計還可以成為...
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挑選的除了品牌、車款、價格與性能之外,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就是「安全性」,但安全性的標準,過去消費者只能參考紙面上的數據、安全氣囊數量,未來新增一項指標就是經「撞擊測試」檢驗的「新車...
便利超商的服務雖然日新月異,但要掀起畫時代的流通革命不再容易,超商業者只能絞盡腦汁不斷推陳出新。近來業者不約而同鎖定「老東西、新做法」策略,要讓超商鮮食不再只是單純的充飢,除了多樣化,更要品牌化。 ...
歷經近3年的疫情下生活,讓民眾對超市的依賴程度明顯提高,超市業者開始調整商品結構,以配合民眾需求。長期在超市龍頭全聯的陰影下,超市「二哥」美廉社的生存應戰之道是透過線上線下融合,甚至未來還要開放顧客...
近年來餐飲業者興起透過增設自助吧的方式,增添吸引消費者進門用餐的誘因,但增加了不限量的食材提供,相對的也拉高了成本。餐飲業的自助吧大戰,帶動業者營收上升,但是否能真有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