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專題精選

只能驗生肉 萊肉加工品 難抓出來

為確保國人食安,地方政府規畫明年起採取大規模檢驗,防止問題肉品進入市場,但政府去年公告修正的「乙型受體素類多重殘留分析」檢驗方法,只適合驗生鮮肉,若拿來驗香腸、摃丸等加工肉品的萊劑含量將「失準」,更凸顯源頭管理的重要;地方擔憂,未來邊境和上游進口業者把關不確實,問題肉品一旦流入加工廠製作,恐死無對證。

根據中央畜產會統計,台灣去年進口冷凍豬肉、各式豬雜碎約十二萬公噸,多數流入加工市場,再製成香腸、水餃、肉包、摃丸等食品。桃園市衛生局食藥科長薛惠文表示,加工肉品成分複雜,像摃丸還會添加麵粉、香菇等佐料,製造過程中,因為豬肉量相對少,萊劑含量可能會被稀釋,因此加工肉品要檢驗到萊劑超標的機率相對低。

薛惠文表示,未來若業者採用這種作法,稀釋掉問題肉品,雖然檢驗結果不會違規,但依照衛生單位的作為,仍會往上游追溯檢驗;假設香腸驗出含有2ppb萊劑,可以合理懷疑原肉的萊劑含量會更多,就可往上追查。她也說,「能管住最上游才是根本」,有些豬肉加工品使用的肉量很低,像肉鬆的豆酥粉用量比豬肉高很多,成品可能連肉的成分都驗不到。

一位衛生官員說,加工肉品靠末端檢驗會失準,凸顯源頭管理的重要性,邊境港口若沒管好、進口商也沒檢驗,流入工廠端製成香腸、水餃等食品,衛生局再抽查也於事無補,頂多透過文件知道豬肉產地;至於萊劑有無超標,除非當場抓到那批原肉,否則很難驗證。

官員說,全國地方稽查人力不可能長年耗在查進口豬肉上,人力一定癱瘓,中央應在邊境就要求輸出國提出萊劑檢驗證明,建立高風險通報機制,通報含萊豬的資訊,地方才比較容易管理重點廠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