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聯合七十】見證70個守護台灣的故事

【 為台灣未來許下心願的 7 大領域實踐家 】

他們許下心願,守護台灣。

2 萬 5550 個日子,聯合報見證歷史,也見證每一個留鄉愛土的人。

許願不必雙手合十,我們可以繼續攜手同進,下一個 70 年。

▍完整故事:【人物特展】聯合報 70 周年 70 位許願人物們

◎ 平權未來

蔡依林用音樂反映台灣社會的轉變。圖/凌時差
蔡依林用音樂反映台灣社會的轉變。圖/凌時差

「蔡依林」已是當今樂壇的一個標竿。近年,她的身影更跨過「社會議題」,以音樂符號傳達理念態度,即使剛過了 40 不惑的年紀,Jolin 仍在感同深受、不斷摸索,為她熱愛的這片土地持續發聲。

▍閱讀更多:亞洲天后,用音樂挺平權-蔡依林|亞洲流行天后

◎ 安居未來

呂秉怡投身居住議題超過 30 年,他為全台租屋族發聲,希望政府從政策面著手,讓租屋市場更健全。記者曾原信/攝影
呂秉怡投身居住議題超過 30 年,他為全台租屋族發聲,希望政府從政策面著手,讓租屋市場更健全。記者曾原信/攝影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認為台灣要讓人人安居,打房之外更應放眼健全租屋市場,呼籲政府修正相關條例、租屋市場資訊更公開透明,讓所有買不起房的人都能滿足居住需求。

▍閱讀更多:健全租屋市場,人人安居-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 高齡未來

廖振益不捨長輩獨坐家中,在龍眼林開辦日間照顧,將長輩帶出家門,重新找回生活重心。記者黃仲裕/攝影
廖振益不捨長輩獨坐家中,在龍眼林開辦日間照顧,將長輩帶出家門,重新找回生活重心。記者黃仲裕/攝影

921 地震後,廖振益在中寮鄉成立龍眼林福利協會,發起送餐活動、開辦日間照顧,一做 22 年。眼看中寮鄉老年人口愈來愈多,他希望在龍眼林打造養生村,讓長輩老有所安。

▍閱讀更多:偏鄉長輩 能老有所安-廖振益|龍眼林福利協會總幹事

◎ 永續未來

綠地、荒野是一直跟隨著吳書原的關鍵字,他希望做出呼應自然、台灣風格的庭園。記者曾原信/攝影
綠地、荒野是一直跟隨著吳書原的關鍵字,他希望做出呼應自然、台灣風格的庭園。記者曾原信/攝影

2018 年在台中國際花卉博覽會以森林園區浩大展示台灣原生植物多樣化,到 2020 年讓五節芒搖曳在打開圍牆後的空總文創園區,景觀建築師吳書原說:「不再矯揉造作,真正的美才會出現,因為清麗蘊於無華,我要做出呼應自然、台灣風格的庭園。」

▍閱讀更多:讓台灣物種 立足世界-吳書原|景觀建築師

◎ 經濟創新

郭家佑希望透過協會與各界攜手,努力透過社群媒體、民間力量,讓台灣在國際上有更深度的曝光。記者林澔一/攝影
郭家佑希望透過協會與各界攜手,努力透過社群媒體、民間力量,讓台灣在國際上有更深度的曝光。記者林澔一/攝影

郭家佑 2018 年創立數位外交協會,透過網路社群在不同國家、議題間找尋台灣公眾外交的機會,她許下「號召 10 家企業,提供境外生參訪機會或技能認證」的願望,希望各界攜手,一起將境外生納入台灣的「人脈存摺」。

▍閱讀更多:為台灣建立人脈存摺-郭家佑|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

◎ 教育創新

葉丙成希望未來的台灣人都不會打臉,都可以心平氣和的跟大家一起討論事情。記者林伯東/攝影
葉丙成希望未來的台灣人都不會打臉,都可以心平氣和的跟大家一起討論事情。記者林伯東/攝影

遊戲化學習平台 PaGamO 創辦人葉丙成看見網路世界的惡意批評愈發猖狂,多元聲音式微,他要從教育開始釜底抽薪,藉由培養台灣兒童的閱讀思辨力,促進人人敢言、尊重多元的台灣文化。

▍閱讀更多:為台灣培養思辨文化-葉丙成|PaGamO 創辦人

◎ 在地創新

林峻丞希望台灣各地都能建立地方支持系統,讓孩子從小認識家鄉,有能力時願返鄉發展,改變在地。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峻丞希望台灣各地都能建立地方支持系統,讓孩子從小認識家鄉,有能力時願返鄉發展,改變在地。記者林澔一/攝影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 10 多年前回到故鄉三峽推動地方創生,成功促進三峽社區發展。看見台灣許多鄉鎮文化逐漸流失,他希望能攜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台灣各鄉鎮建立永續支持系統,讓每個社區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閱讀更多:用行動扭轉故鄉土地-林峻丞|甘樂文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