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選戰最前線/輔選比參選更有戲 一個神探、兩位醫師先打總統前哨戰

副總統賴清德(前左)日前為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前右)站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副總統賴清德(前左)日前為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前右)站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倒數,選情「北熱南冷」,過去「決戰中台灣」的氛圍今年消失了,新竹頭前溪以北的選情激烈。縣市長參選人搶票,目標瞄準2024年總統大選的藍綠白天王,也搶在這次選舉賣力輔選,試水溫也拚人氣,「一個神探、兩位醫師」的對決戲碼已提前上映。

首都三腳督大戰打得火熱,綠營人氣王、副總統賴清德上周替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站台造勢,賴清德一番「台北是疫情的開始」招致批評,更引發藍綠白三方熱戰,賴清德意外「失言」,行政院長蘇貞昌順勢「接球」,強調疫情始於中國大陸武漢,綠營再炒作「抗中保台」,效果不若2020總統大選。

失言無損人氣 賴清德看板全台可見

但賴清德的人氣還是很旺,他9月15日啟動輔選列車,首站就到故鄉新北,拉抬林佳龍的選情,才隔了兩周,賴清德再到民進黨新北大票倉三重合體林佳龍,小小的向日葵廣場湧入近6000人,「賴副每來一次,選情就更熱一點!」競選幹部私下振奮地說,很多支持者就是來看賴清德。

從純樸的宜蘭鄉間,到燈火通明的台中、高雄都會區,已隨處可見副總統賴清德與民進黨縣市長議員參選人合照的「信賴台灣」看板,就連賴清德黨內潛在對手鄭文燦的大本營桃園,「信賴台灣」也沒缺席。

民進黨內很看好賴清德能重現去年四大公投,全台走透透宣講的高人氣,再成九合一選舉的綠營吸票機。但與蔡英文關係密切的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說,「行有餘力,我也會跨縣市助選」,做好市政收尾、輔選桃園市長參選人鄭運鵬,是他目前唯一目標,但他也會跨縣市為黨籍參選人站台。

2022選戰,副總統賴清德(圖)與議員參選人的「信賴台灣」看板深入新北。記者林澔一/攝影
2022選戰,副總統賴清德(圖)與議員參選人的「信賴台灣」看板深入新北。記者林澔一/攝影

跨區輔選鞏固結盟 侯友宜儼成「藍營領頭羊」

「賴清德是副總統,都還不見得能從綠營出線,那國民黨的人選呢?」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憂心地說,民進黨攤開都是牌,國民黨必須先盤點人選,現在就要布局2024,如果不做,可能會就會跟2020年一樣「亂」。

江啟臣憂心藍營重演2020年總統初選的亂局,正爭取新北市長連任的侯友宜則展現「跨縣市結盟」的企圖心,早已跨出新北市為藍營縣市長參選人輔選。除了以「市政參訪」的名義,到宜蘭參訪清水地熱發電廠及三星鄉上將梨果園,同黨籍的宜蘭縣長林姿妙全程陪同,侯友宜力讚林姿妙「腳踏實地」,為因案被起訴的林姿妙送暖。

9月30日侯友宜南下高雄,替選情艱困的國民黨市長參選人柯志恩站台,比起馬英九、朱立倫等前後任黨主席,侯友宜壓軸出場,讓造勢晚氣氛嗨到最高潮。隔天一早,侯友宜踏進台北市,替藍營議員參選人張斯綱、柳采葳輔選;侯友宜翌日又邀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參訪塭仔圳故事館,這是侯友宜首度與蔣萬安合體,營造雙北連線共贏氣勢,侯友宜是「藍營領頭羊」的角色更加確立。

新北市長侯友宜(右)日前到宜蘭參訪,力挺宜蘭縣長林姿妙(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長侯友宜(右)日前到宜蘭參訪,力挺宜蘭縣長林姿妙(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綠批恐成落跑市長 侯友宜「願意承擔」直球對決

「我們要的就是熱戰!」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執行長張其強說,這次新北市長選舉,林佳龍、侯友宜都當過直轄市長,大方比政績比能力,讓選民做選擇。至於綠營猛攻「落跑市長」炒作侯友宜要選2024總統的話題,侯友宜也選擇直球對決,侯友宜競選總部開張第一天,同日媒體刊登專訪內容,被問及是否願扛下2024年重擔,侯友宜大方回應「願意承擔」,令人聯想是2024起手式,但侯遲未明說願意承擔什麼,保留想像空間,張其強則說,就看看選民的反應。

最近侯友宜和台中市長盧秀燕展開雙火車頭環台輔選,大受藍營參選人歡迎。對於侯友宜頻繁跨區輔選,令人聯想是為2024衝刺,盧秀燕說「沒有不好」,選民經過多年「歷練」,都希望政治人物不要再像過去,想選還要「隱喻」。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前排左二)日前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前排右二)在新北合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前排左二)日前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前排右二)在新北合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布局總統路 先拚擴大民眾黨版圖

藍綠都有輔選「最強母雞」,志在2024的還有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連柯的妻子陳佩琪都說,柯文哲正在著手準備2024競選總統,找熟悉國政的老師上課。柯文哲要順利步上2024總統路,首要之務就是在今年選舉擴張民眾黨政治版圖。他最近對民進黨火力全開,還嗆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不要以為防疫成績是陳時中的,你只是給大家製造困擾。」全力拉抬黃珊珊選情守住首都,新竹市也是民眾黨勢在必得的縣市,柯文哲為市長參選人高虹安論文爭議,怒批民進黨和國家機器「全國打一人」。

據了解,柯文哲為了布局2024年總統大選,早已跨出淡水河,中秋連假期間,多位中小企業主齊聚台中市,他們在等待柯文哲。柯到場後,企業家們劈頭就問,「我們來就是要挺你,但你要告訴我們,未來要怎麼做?」柯文哲對兩岸路線、企業缺工缺料逐題回應,柯還自豪地說,「我當市長8年,最自豪的就是清廉、勤快。」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全力為黨籍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左)站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全力為黨籍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左)站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情北熱南冷 「決戰中台灣」氛圍也消失

柯文哲選在台中密會企業主,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建仁等民進黨「大咖」,9月底則在台中市合體慶祝黨慶,隔了2周,民進黨中常會再移師台中市舉辦,綠營傾全力拉抬中部縣市選情,但過去「決戰中台灣」的氛圍,今年卻消失了。

擔任蔡其昌競選總幹事的立委張廖萬堅說,選情真的好冷、選舉氣氛好像有點Lag,選戰議題無法聚焦,「打不太起來」。選區在台中的立委江啟臣也說,今年少了「韓流」,又有疫情,目前選情冷,預估投票率不會比上次高。

2018年的「韓流」,全台瀰漫「討厭民進黨」的氛圍。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不但終結民進黨在高雄20年的執政,「韓流」效應更外溢到其他縣市,韓國瑜以及「討厭民進黨」兩股海嘯,合力沖垮民進黨選情,全台22縣市,只剩6處是綠地。

更早之前的2014年選舉,先是太陽花學運占領國會23天,重擊馬政府威信,後來台灣又刮起一陣「柯P旋風」,那一年「討厭國民黨」彷彿成了全民運動,選舉結果國民黨在六都中,只保住新北市。

討厭民進黨的引信 終於被點燃了?

「民進黨執政民怨在悶燒,但今年少了掀鍋蓋的那個人。」北市府前發言人柯昱安說,疫情失守、疫苗採購爭議、林智堅論文案、物價飛漲,數位中介法管制言論自由,其實民眾對民進黨很不滿,大家心裡很悶,但今年沒有像「韓國瑜」的宣洩出口。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也說,「今年選舉,還沒起風。」

直到日前,周玉蔻侮辱證嚴法師及慈濟為「下人」、狠酸民眾黨立委高虹安靠補習變學霸,又狂打蔣孝嚴緋聞,最近又爆發鏡電視設台府院「施壓」疑雲。柯昱安說,「民眾對民進黨的仇恨值、討厭民進黨的引信,終於被點燃了」,周玉蔻事件對民進黨選情的負面效應,絕對比林智堅論文案的威力更強。

周玉蔻事件全面引爆討厭民進黨的「仇恨值」,讓2022選情快速升溫;另一方面,藍綠白天王為了爭取2024大位,檯面上輔選比人氣,檯面下布局總統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的三方攻防,將愈來愈激烈。

【感謝祭活動】訂戶限定,累積閱讀再享誠品禮券11抽,看越多賺越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系列文章

宜蘭頭城漁民已三年等不到大陸移工開放來台,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中共軍演,漁民不敢出海捕魚。圖為宜蘭頭城烏石港宏棋號船隊老闆陳宏棋(左)與菲律賓漁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攝影

九合一選情冷 那些民怨卻在沸騰…

九合一選舉選情很冷,但民怨卻在基層沸騰:北部民眾憂心高房價、貧富差距M型化加劇,中南部農漁民受大陸暫停進口的影響,飽嘗果賤傷農、魚價崩跌的辛酸。生計沒著落的焦急與不滿,就像悶燒鍋快要炸開……

用電吃緊成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難題,豬隻在養殖過程需要散熱風扇與烤燈來確保豬隻健康生長。記者黃仲裕/攝影

選戰最前線/農漁民缺電、缺工卻不敢張揚 誰讓老百姓噤聲?

9月中旬仍似溽暑,雲林口湖豬舍裡,剛出生的小豬仔在保溫燈照射下,彼此緊挨著取暖。再過3個月入冬後,初生的小豬仔將面臨生存大考驗,一旦跳電一夜,失溫的小豬可能撐不到上市,就要面臨死亡…… 今年2月,林口跳電,庭少香草園整櫃契作葉菜一夕全毀,青農王庭少說,他撐過蟲害、雨災,沒想到最大損害,竟來自跳電。

攀高的房價不只是參選人交鋒的話題,隨著人口從都會區遷出,也改變各地的藍綠選戰版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戰最前線/高房價不只民怨也是大選X因子 撼動各地選票結構

高房價成民怨之首,年輕族群感受最深,「買不起市區房子」是他們的共通語言。高房價區年輕人口流失、「脫北族」南漂,正在改變地方政治生態,更可能是影響今年底選舉、甚至撼動2024年總統大選的重要因素之一。 「房市三箭,青年躺平!」、「租屋黑市,難以安居!」、「高房價,購屋無望!」民間團體巢運、OURs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與「靠北房價」平台,今年5月在蔡英文總統執政滿6年的日子,齊聲向政府發出怒吼,但是阻止不了房價繼續飆漲,民眾購屋的痛苦指數屢創新高。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參戰後,疫情攻防炒熱首都市長選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戰最前線/疫情是選民刻在心底的名字 那些仇恨值讓陳時中亂箭穿心

2022大選,聯合報巡迴採訪團隊從台灣頭走訪台灣尾,疫情成為這趟行程最大變數,許多受訪者不是「已確診」,就是「正確診」,疫情從未遠在天邊,其實近在咫尺。疫情是近兩年揮之不去的關鍵字,「聞疫色變」更是刻在許多人內心深處的名字。那些因疫情受創的「仇恨值」在全台各地悶燒,不只炒熱首都市長選戰,2022大選更彷彿成了選民對蔡政府防疫的信任公投。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