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憂鬱世代1年後】面對青少年身心問題 不可忽視「童年逆境」帶來的創傷

青少年很多心理問題如憂鬱症、失眠、易怒,可能來自童年負面經驗與創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青少年很多心理問題如憂鬱症、失眠、易怒,可能來自童年負面經驗與創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2021年推出「憂鬱世代」系列專題,與長期關注兒少的兒福聯盟合作,推出訂閱數位版年會員、捐款179元給兒盟的公益方案,獲得讀者熱烈響應。在「憂鬱世代」推出滿一年之際,聯合報採訪兒福聯盟,追蹤過去一年間,第一線社工對青少年憂鬱現況的深刻觀察,並提供家長應對青少年煩惱的專業建議,回饋給關心孩子的每一位讀者。

兒福聯盟從事兒少服務近30年,一直難過於「為什麼孩子好像愈過愈不好?」服用憂鬱症藥物的青少年愈來愈多,跟社工說「想自殺、不想活了」的青少年也愈來愈多。

長年服務經驗讓兒盟發現,當碰到複雜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時,處理孩子當下遇到的困境只能治標,青少年很多心理問題如憂鬱症、失眠、易怒,可能來自童年負面經驗與創傷,例如家暴、被霸凌、家人離婚或身故等。若缺乏理解,可能在回應時造成兒少二度傷害;若不深入挖掘與陪伴孩子面對,問題更將持續循環。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最佳時機】11/30前訂閱年方案抽 iPhone 16
累積閱讀量再享訂戶好禮11抽!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最佳時機】11/30前訂閱年方案抽 iPhone 16
累積閱讀量再享訂戶好禮11抽!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