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被迫離開家園已6年,流離失所至孟加拉,生活仍被拘禁在難民營的羅興亞人。8月25日的今天,正是羅興亞人遭緬甸屠殺6周年的日子。 台灣已經很少看到的麻疹疫情,西非奈及利亞卻苦無疫苗施打;塔利班掌權後的阿富汗,女性權利被迫受限。這些地方,都有無國界醫生身影,他們不只提供醫療援助,更重要的是「見證」。 台灣為什麼要了解無國界醫生、了解國際醫療呢?極端氣候、戰爭災難造成糧食供應短缺,脆弱的人民挨著餓,營養不良威脅著兒童,儼然成了全球公衛議題,我們都住在同一個地球。 捨棄會計師優渥薪資和亮麗頭銜,鄭巧鈺是台灣無國界非醫療專業人員第一人,在她的聲音故事,走訪當地,看見被迫流離失所的人民,他們的醫療需求。
當絕大多數台灣人渴望新冠疫苗之際,部分美國人卻在即將有疫苗的情況下拒絕接種。究竟是為什麼?美國參議院8日的一項聽證會中,請來多位醫師,說明他們拒絕疫苗的理由。美國內科與外科醫師協會執行長奧瑞安特強調,「我的身體,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