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今年以來,全台很多縣市都曾發生無預警大停電,尤其入夏後更頻繁,北、中、南都有夜間停電酷熱卻無法吹冷氣、風扇等情形,冰箱也掛點,讓民眾和店家叫苦連天。 「供電不足不是秘密,今年夏天台電多次降壓供電,如果能穩定供電,怎需要降壓?」清華大學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說,今夏在7月22日出現用電高峰,用電量飇到4074萬多千瓦,與能源局原本預測的3970萬千瓦多了不少。 頻繁降壓又升壓除了對一般家用電器有影響外,台電變電設施也會有累積性影響,今年多次大停電造成電力設施損傷。過去他主張在大停電後需安排更多人力巡檢變電設施,但台電人力不足、經費不夠,在更新變電設施上也有難度,久而久之設備就愈來愈脆弱。...
台灣近兩年的大停電危機,從五月提早到三月,供電危機成了全民日常,而台電的降壓措施不斷增加實施次數,也被民眾注意到。不過,每當業者確實測出電壓下降,或是有爆料台電執行降壓時,台電卻指出,這是因為氣溫高而出現的「自然壓降」。但台電其實也會主動執行降壓,一旦電力供應吃緊,「自然壓降」和「人為降壓」可能同時存在,考驗台電線路末端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