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財劃法

國民黨、民眾黨聯手在立法院推動國會改革三讀闖關後,引爆民間團體揚言發起罷免立委運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罷免密碼/國會改革點燃罷免戰!仇恨值恐成關鍵 藍委「降溫術」能奏效?

國會改革點燃大罷免之戰!國民黨、民眾黨聯手在立法院推動國會改革三讀闖關後,引爆民間團體揚言發起罷免立委運動。親綠民間團體鎖定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徐巧芯、葉元之;而親藍側翼則直指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吳沛憶等要小心。不過從選區得票率、網路數據等觀察,究竟誰會被罷免?或許仇恨值才是關鍵。...

立法院近日討論「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各版本歧異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財劃法修不修?民間報告:沒中央撥款 一般縣市發不出薪水

我國財政收支劃分法已逾25年未修,立法院近日再度討論財劃法修法。針對財劃法是否有必要修法?有濃厚官方色彩的團體「中技社」提出報告,指出三項須改善的重點,包括中央與地方財政差距過大;地方財政自主性低;以及地方財政收支僵化等,更強調在現行制度下,一般縣市沒有中央統籌分配款及補助款的挹注,根本發不出薪水。

法務部研擬的「科技偵查及保障法」新草案已完成,未來M化車取證須先向法院聲請許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打詐四法本周排審!藍綠白高度共識 卻恐因王義川案蒙陰影

經過大半個月國會全武行,藍白聯手讓國會改革法案三讀通過後,本周立法院進入「民生周」,財政委員或排案討論「財劃法」,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則排案審議「打詐四法」。鑑於國人深惡痛絕詐騙橫行,藍綠白立委對修法原本是有高度共識,僅在科技偵查該立專法或專章有小歧異,近來卻因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引發「監控案」,讓全案蒙上陰影。...

國會改革表決大獲全勝後,堪稱國民黨睽違8年後,在立法院拿下的第一份三讀法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國會風雲/朱立倫親操「財劃法」 國民黨傾全力返民生戰場

國會改革歷經4天表決戰,終於在立法院闖關,不過好不容易重返多數、世代交替換上新血的國民黨,如今不少新科藍委身陷罷免案泥淖,再加上近期國民黨總召傅崐萁,不只稱賴清德總統國情報告可以「只說不答」,甚至語出驚人指要成立「在野黨特偵組」、廢監院等,不少藍委也直呼不妥,將在下會期逐步把主軸拉回民生議題、嚴審預算。

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主導下,國民黨智庫邀集藍白16縣市會議,由立院國民黨團提出財劃法修正草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藍白16縣市聯手地方包圍中央 要跨財劃法25年未修法魔障

繼國會五法後,藍白聯手闖關國會的下一個重大法案,將聚焦財政收支劃分法。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的「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這是國民黨和民眾黨執政新竹市等16縣市前所未有達成的共識版本,聯手「地方包圍中央」,要求中央釋出5133億元稅收財源。 相關國會五法強調國會自主,財劃法修法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展現強烈意志主導,而結合藍白16縣市提出的黨中央版本修法案,被視為朱立倫競選黨主席連任的重要起手式。藍白若能再聯手改革地方財政,也將是2026年縣市長地方選戰是否再現「藍白合」的重要觀察指標。

民進黨人士表示,中間選民可能在總統與立委選舉上分裂投票,明年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機會不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治

國會成績單/下屆立院恐三黨不過半 勞保黑洞、財劃法改革路迢迢?

2024年總統與立委選舉進入倒數階段,立法院第10屆會期於20日停會,朝野在停會前完成「最低工資法」、「囤房稅2.0」等重大法案,不過盤點立法院本屆還有許多重大法案未改革,下屆國會恐出現三黨不過半情況,未來「新國會」面對國家多年留下的勞保、財劃法等燙手山芋,新任國會立委是否會提出改革?是下屆觀察重點。


前瞻軌道建設計畫被批執行率低,已變成藍綠白共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前瞻軌道建設拼裝車 變藍綠白共業剛好而已

最近藍綠白為了前瞻計畫交火,藍白執政縣市為了籌不出高額的地方自籌款發愁,這計畫都已經執行6年了,到目前為止,軌道完工率只有5.3%;蔡政府則是誇耀前瞻計畫成效卓越,並聲稱軌道計畫的執行率已經達到92.44%,這兩個天差地別的數據是怎麼來的?前瞻又是怎麼變成藍綠白共業的?

日前民進黨仰仗國會多數席次,強推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引來「多數暴力」的批評聲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你給我記者 EP43|立院粗暴「逕付二讀」怎能不生氣?文場、武場竟還要懂玩

立法院前陣子很夯的「逕付二讀」,讓跑國會的記者幾乎氣炸了,還說連萬年國會都不敢這樣搞,到底他們在氣什麼?國會殿堂關起門來玩什麼把戲?跑立院20多年的記者解釋給你聽。

竹竹併方案引發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茶壺風暴,讓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不得不先喊出黨團要團結。記者林伯東/攝影 焦點

【合併之亂】「竹竹併」府院黨高度共識 為何壓不住綠委茶壺風暴

新竹、雲嘉嘉、彰化升格的九都議題,竹竹併方案最有可能優先適用,趕得上2022年九合一選舉。雖然竹竹併方案獲得民進黨高層一致支持,卻引發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茶壺風暴,讓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不得不先喊出黨團要團結,原因何在?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成為政壇話題。記者張裕珍/攝影 財經

新竹升格能解財政問題? 五都經驗…僅台南市債務少了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成為政壇話題,在行政區域劃分為6都16縣市後,20多年來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儘管已無法反映真正需求,但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各有盤算之下,財劃法修法卡關,多分一點統籌分配稅款以擴大財政規模,成為縣市爭取合併升格的主要訴求。然而,根據五都升格的經驗,直轄市不是財政資源大增的保證,多數反而是負債成長,顯示升格絕非解決財政問題的解方。

台灣從雙直轄市變成六都,6個直轄市分配到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相對被稀釋,但財劃法牽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重新洗牌,縣市長磨拳擦掌。圖為高雄舉債支援建設示意圖。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焦點

六都喊窮搶錢搶糧 修財劃法仍是無人敢碰的潘朵拉盒子

2010年,台灣一下子從雙直轄市變成六都,但財政收支劃分法長達21年未修正,早已不適合台灣當前的政經環境,歷任行政院長或財政部長都曾要試圖展現修法魄力,但擺不平地方勢力,六都百里侯都喊不公平,最終胎死腹中。2021新年初始,至今仍是打不開的「潘朵拉盒子」。

搭桃園機捷進入新北,可見到塭仔圳地區大片的鐵皮工廠。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焦點

一個新北、兩個世界...新北拚長骨轉大人 仍時常矮台北市一截

從桃園機場搭機捷進入新北市,放眼左側是新莊副都心的高樓大廈,右側則是塭仔圳地區的大片鐵皮違章工廠,機捷線猶如一道人工分野,切割出「一個新北、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