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身為碳排大戶的航空業,無法迴避面對淨零永續目標,但眼下不論是國籍或外籍航空公司,就算有心想做永續航班,卻也受限諸多因素難以達標,甚至就連被各界認為「錢」根本不是問題的阿聯酋航空,面對2050淨零達標,也有瓶頸。
全球大喊節能減碳,但減碳所耗費的成本,會轉嫁到哪些商品上面?民眾最擔憂碳費開徵造成營建成本增加,因建商已開始喊出,房價將因此大漲二成。但專家反駁,僅因水泥鋼鐵要徵碳費,所以只好將成本轉嫁消費者,這邏輯既簡單又粗暴,也顯示這潮流太新,建商可能還沒搞懂。
因應氣候變遷,各國陸續在政策上做出調整,導致企業營運與財務狀況都可能受到影響,尤其對於財力較弱的新興市場及「棕色產業」而言,無疑壓力更大,在綠色永續的時代潮流下,棕色企業不得不設法脫碳轉型,否則可能面臨資產困境及更高的融資成本。
今年開始,淨零排碳不再是一句口號,因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10月1日起上路,要求進口的螺絲、螺栓等金屬扣件和鋁等多種貨物申報碳排數據,2026年起須繳納與歐盟碳價的差額(俗稱碳關稅),目前歐盟碳價每噸約90歐元(約台幣3060元)。換言之,碳關稅已兵臨城下,但全台1791家上市櫃公司,目前僅約7%企業承諾淨零,如此牛步且被動的態度,台灣怎麼跟得上世界?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台灣碳權交易所7日掛牌成立,這次的圖表帶你了解碳權要如何交易。
我國欲推出台灣版ChatGPT 高性能人工智慧,卻恐使碳排及能源用量大幅增加。美國科技公司OpenAI日前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上架不到兩個月吸引一億名用戶,國科會日前也透露,預計年底推出台灣版ChatGPT,然而,構建高性能人工智慧搜尋引擎,需要運算能力大幅提升,連帶造成的影響就是科技公司能源用量和碳排放恐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