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中韓近日再爆齟齬,這次雙方的爭執是,到底「石鍋拌飯」是誰的傳統美食? 事實上,中韓文化遺產之戰早在20年前的「江陵端午祭」就開始。中韓這些文化之爭,除了與雙方各自膨脹的民族自尊心對撞有關外,有分析稱,中韓的文化之爭,某方面還有經濟上的考量。...
長崎「泰益號」文書吸引跨國學者爭相研究,泰益號本身歷史也如傳奇。從祖先數百年前就與日本貿易,到在日本自設貿易商號、貿易據點近10國,還捐獻給國父孫中山革命資金,乃至因早早在長崎購置大批房產,得以成「包租公」度過戰時艱困歲月,並因此保存大批珍貴文書,其中,自編的電報冊更是當年商業機密,讓人稱奇。
立法院長韓國瑜曾經評論過他的老長官柯文哲,說柯文哲是在急診室看過太多生死的外科醫生,也因為這種另類生命歷程,讓柯文哲的政治判斷「異於常人」。柯文哲另類的政治抉擇,果然讓他自己在面臨牢獄大關時也異於常人,他不急於要透過司法救濟程序走出看守所,反而想靠這羈押過程累積政治資本,圖謀再起。
1966年5月21日,時任總統蔣中正、副總統嚴家淦,當日上午10時在圓山忠烈祠遙祭國父陵寢。上午10時,蔣中正在樂聲中步上忠烈祠的祭台,典禮隨即開始。總統向國父遺像獻花後,率領全體參加典禮人員行三鞠躬,並俯首默念3分鐘,由五院院長陪祭,與祭的有政府高級文武官員、民意代表、各界領袖與華僑代表等約三百餘人。
1955年,蔣中正總統藉著撤退大陳,換得美方承諾協助我方防衛金門馬祖;同年,與美國人關係密切的參軍長孫立人,又因捲入「兵變」而遭軟禁。接下來的1957與1958年,則分別經歷衝擊對美關係的「五二四」劉自然事件,以及中共大舉砲轟金門的台海危機。而1960年,蔣中正兩屆總統任滿,透過修改憲法臨時條款達成三連任,也引起國內外不少批評。這些重大事件,都可以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第二批出版的蔣中正日記中,看到蔣總統當時的感想與決策。
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再度登陸,展開為期11天的參訪行程。儘管中國大陸方面一開始就提醒隨行採訪記者,不得稱呼「馬總統」,而必須稱之為「馬先生」,但依舊給予其高規格接待。除了1日抵達深圳時由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接機,所有行程警車開道,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院甚至罕見地在清明連假期間,清場讓馬英九能安靜地參觀兵馬俑,各項維安工作更是做到滴水不漏。 馬英九此行先後造訪廣東、陝西、北京,中國大陸各地究竟有多費心籌備接待馬英九?從廣東省一名官員的回答,就可看出端倪…
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學子二度訪問中國大陸,從深圳、廣州到西安,馬英九淡化政治面的色彩,在廣東凸顯的是兩岸人民最關心的民生經濟社會面,在西安強調傳統中華文化的兩岸共同根源;從過去不斷重複的政治語言到老百姓的語言,馬英九試圖走出一條不同於過往、更貼近平民的「和平之路」。 然而一旦北京「馬習二會」登場,屆時的政治張力及效應,仍將是各界關注馬英九此行的最大焦點。
1965年10月29日,這一年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年紀念,全國各界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偉人,籌辦國父百年誕辰紀念大會,當局邀約國父孫中山的哲嗣孫科返國,中午12時許行政院前院長孫科偕同他的夫人陳淑英搭日航客機自東京飛抵台北。在飛機場的候機室中,有1000多人熱烈的歡迎他們。
不少國小校園矗立著國父孫中山、孔子等銅像,新竹市載熙國小則有一尊獨一無二的「吳載熙」銅像,原來載熙國小就是因紀念1966年殉職的空軍飛官吳載熙而得名,校內設置吳身著空軍制服的半身銅像。 吳載熙「遺腹子」吳興華尋根,近日得知學校有心整理銅像區主動捐款,含淚表示從未見過父親,這也是他現在唯一能為父親做的事,希望父親的精神永遠流傳。
1981年4月16日,邵氏與中影合作攝製的中華民國開國史實鉅片《辛亥雙十》在台北賓館開鏡。這是港台首次合作的影片。時任邵氏公司總裁邵逸夫及中影公司總經理明驥。邀請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蔣彥士主持開鏡典禮,各界人士包括秦孝儀、白萬祥、趙自齊、毛松年、夏功權、宋楚瑜、梅長齡、張法鶴等多人出席。...
前總統馬英九以大九學堂赴陸參訪交流團的團長身分,開啟了中華民國卸任元首訪陸的先河;這表面上看似一段平淡無奇的訪程,實底裡...
馬英九前總統登陸訪問,根據幕僚安排,馬英九此行會在相關場合致詞、談話及行程的安排上,宣示中華民國主權的相關意涵,昨天在南京的第一天正式訪問,馬英九就有2次「突破」,不但講出中華民國,而且2度提到他是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身分。...
蔣介石可說是台灣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他曾是眾人歌頌的民族英雄,也是屢遭撻伐的血腥獨裁者,如何定義蔣介石,是所有台灣人都需面對的課題。曾撰寫《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鄧小平:革命人生》的俄羅斯近代史學家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日前推出最新鉅作,應聯經出版邀請,在2023台北國際書展進行跨國視訊對談,與台灣讀者分享重寫蔣介石的過程與觀察。
自從蔣介石去世後,很多事情都變了。戒嚴法早就被廢止了,是在1987年7月15日由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廢止的,經國在他父親去世3年後當選總統。自1991年以來的國民大會代表、1992年以來的立法委員,以及1996年以來的總統,都一直是真正的民主選舉產生的。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敗選已有4次。民進黨在2000、2004、2016和2020年打敗了蔣介石的國民黨。 蔣介石知道這種種事會不高興嗎?當然會的。畢竟,國民黨像是他的孩子。他會恢復戒嚴來終結這些「違法亂紀」嗎?很有可能。他嚴厲、專橫、脾氣暴烈。在他一路掌權的過程中,他對人們從不心軟…
內閣改組聲浪不斷,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受訪時一席「袁崇煥不死,清兵怎麼入關?」引發各界聯想與議論。
1957年1月5日,國父孫女孫穗芬于歸之喜,下嫁民航空運公司美籍飛行員薛康威。孫小姐的母親藍妮女士特從香港趕來主持婚禮。婚禮下午3時半在美軍顧問團教堂中舉行,由墨菲神父福證。孫小姐一直是一位天主教徒,新郎從前是基督教徒,現在也隨著自己的太太信了天主教,所以是依天主教儀式舉行的婚禮。
1954年11月12日,為紀念國父誕辰及國父生前兩度蒞臨台灣而建立的國父行館及紀念碑,當日上午11時在中山北路國父史蹟紀念館舉行揭幕禮,由副總統陳誠主持。陳誠於紀念碑揭幕後,發表演說,略謂國父一生奔走革命,只知救國救民救人類救世界,從未想到他個人的一切,更未想到後人如此紀念他。
1990年11月1日李登輝總統以愉快的心情,接受創校125年的美國康乃爾大學首度頒贈的「國際傑出校友榮譽狀」。李總統致詞時說,此一來自母校的最高榮譽,無疑的是對他本人一項最大的鼓舞,也是最有意義的肯定。他的成就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台灣的整體成就之上。
陸委會欲出售澳門國父紀念館的消息,近日成為台灣與港澳關係的焦點,而陸委會隨後強調會全力保護在澳門的國有財產。看似事件落幕,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澳門國父紀念館的「產權」亦有爭議,這更涉及到這棟建物的「國產」定位。
南韓總統大選日前結束,由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候選人尹錫悅以不到0.8%得票數差距勝選,一般認為尹錫悅獲勝關鍵在於選前與另一在野黨「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完成整合。「戰鬥藍」發起人、中廣公司董事長趙少康因此呼籲以南韓在野黨為師,呼籲國民黨、民眾黨也思考在野合作,覺得民進黨做不好,就要團結一起拉下民進黨,否則永遠無法執政,只能當老二、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