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空人

日本豐田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聯合開發的月球表面探測車輛,能讓太空人不著太空衣在內生活30天。美聯社 國際

豐田月球越野車Lunar Cruiser開箱 太空人免穿太空衣漫遊30天

日本豐田汽車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聯合開發的月球表面探測車Lunar Crusier,將供美國主導的阿提米絲(Artemis)計畫使用,革命性「加壓」設計,能讓太空人不著太空衣在內生活30天。

2021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33個先進國家,日本以平均7個小時又22分鐘的睡眠時間墊底。路透 國際

員工睡不飽是雇主責任? 日企業找解方甩睡眠負債困境

不同調查都顯示,日本人睡眠很少,部分數據指他們一天睡不到7個小時。 睡眠負債大國是怎麼成形的?專家說,員工睡不飽,是企業經營者的能力問題。

美國白宮17日譴責馬斯克宣傳反猶主義。路透 國際

批馬斯克反猶卻不得不陪笑臉?美官員嘆:我們沒得選

白宮譴責科技大亨馬斯克宣傳反猶主義,卻無法停止與馬斯克合作,美國政府明年仍將耗資12億美元(約台幣380億元)委託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發射衛星。五角大廈官員透露,馬斯克旗下SpaceX等公司的太空科技無人能敵,目前找不到替代方案。

蔡英文總統今天上午到高雄出席「潛艦國造原型艦命名暨下水典禮」。記者林伯東/攝影 政治

蔡總統擲瓶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今下水

•台船今天上午在高雄海昌廠房,舉行潛艦國造原型艦命名暨下水典禮,現場只有艦艏露出,由蔡英文總統主持,但由於事涉軍事機密,包括蔡總統擲瓶等過程中所有畫面,都由軍聞社在電視牆轉播,儀式後經過濾核定再轉交媒體報導。

印度登月艇「月球飛船3號」23日傳回月球表面照片。美聯社 國際

印俄登月之爭只是熱身賽 專家:重頭戲是美中爭奪戰

印度太空船「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23日成功登陸月球南極(South Pole),該區是陽光永遠照不到的月球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由於俄國的「月球25號」(Luna-25)登月艇19日登陸時墜毀,印度顯然是這回合的贏家。不過有專家指出,對月球的俄印之爭只是熱身賽,月球南極可能成為下一個充滿主權爭議的南海,真正的重磅對決將由美國與中國大陸擔綱。

政治

印度登月成功 俄國才剛敗北 一圖看兩國太空競賽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印度登月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昨晚成功於月球南極軟著陸,而對手俄國探測器上周才墜毀。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兩國的探月計畫比一比。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指稱,印度登月探測器「月球飛船3號」已於台灣時間23日晚間8點34分成功於月球南極軟著陸。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國家,也是繼美國、蘇聯及中國大陸後,第4個登月國家。

月球最近幾天即將迎接兩個來自地球的「訪客」。俄羅斯月球25號(左)與印度月船3號(右)先後要降落在鮮少探索過的月球高緯度地區。兩國登月任務被外界形容是一場「迷你太空競賽」。圖/俄羅斯航太、印度太空研究總署 國際

「迷你太空競賽」俄國硬著陸出局 印度能搶登月球南極?

印度與俄羅斯先後在7月中與8月發射月球探測器,目標降落在鮮少探索過的高緯度地區,那裡據信蘊藏令人夢寐以求的水冰(water ice),可大幅提高月球作為永久太空基地的價值。俄國憑藉強大火箭實力「後發制人」,比印度慢近一個月出發,硬是比對方快三天抵達,20日卻傳出已「硬著陸」墜毀。這場「迷你太空競賽」,成敗影響著美中未來殖民月球的計畫,現在就看印度能否順利達陣。

美軍第六軍種「太空軍」成軍超過三年,軍服、標誌、軍歌和預算樣樣齊備,但美軍內部仍對其定位爭論不休。美聯社 國際

無重力下的戰略與補給 美國太空軍勾勒未來戰場

美軍第六個軍種「太空軍」成軍超過三年。其制服類似電視影集「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軍種標誌有「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影子,成員自稱是「守護者」(guardians),像是出自科幻小說。

大陸神舟十六號載人太空船5月30日9時31分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順利點火發射。新華社 國際

神舟十六號出現戴眼鏡太空人 是噱頭還是突破常識?

大陸載人太空船神舟十六號5月30日順利發射升空,執行此次任務的三名太空人中,擔任指令長的景海鵬是大陸首位第四次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人,但他已57歲。另一名引起關注的太空人桂海潮,他是第一個戴眼鏡的太空人。年過半百、近視都可以當太空人,究竟中國大陸的太空人是如何訓練的?

大陸天宮太空站將與多國開展科學合作。圖/取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 國際

陸天宮太空站啟動國際合作 十多國搶加入 美國沒入選

大陸天宮太空站已於2022年底正式完成基本結構組裝,將長期在軌進行多項科學研究,目前全球已有17個國家的23個機構,共有9個項目入選太空科學實驗,包括日本東京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將共同在天宮上啟動實驗。

隨著人類計畫睽違50年再次登陸月球,為何世界各國太空機構現在都非常需要月球土壤?這樣的需求也導致優質的月球仿製土「寸土寸金」。路透/Cover Images 國際

為何登月計畫急需月球仿製土 每公斤千元起跳要上哪找?

隨著人類計畫睽違50年再次登陸月球,為何世界各國太空機構現在都非常需要月球土壤,而且愈多愈好?當年阿波羅任務帶回來的月球岩石與塵土十分有限,無法滿足這種大量需求,而地球上只有少數地方的塵土與月球類似,這也導致月球仿製土可說是「寸土寸金」。問題是這種土要上哪找?

到目前為止,月球上還沒有GPS與網路。負責開發這些系統的人現在提出了一個好問題:月球該有自己的時區嗎?圖為2022年12月5日,NASA阿提密絲1號任務拍下的月球畫面。路透/Cover Images 國際

月球現在幾點?定出月球時區 為何對太空任務至關重要

2025年,太空人將開始重返月球,最終建立基地與太空站,讓探測器登陸並開採資源。在這個繁忙的月球新時代,常駐太空人將需要彼此同步。但到目前為止,月球上還沒有GPS與網路。負責開發這些系統的人現在提出了一個好問題:月球該有自己的時區嗎,如果有,又該由誰來決定?

SpaceX的新型太空火箭「星艦」(Starship)是史上最巨大、最強大和載運量最大的火箭,原定在美東時間17日進行飛行測試,不過在發射前最後一刻緊急喊停。法新社 國際

馬斯克「星艦」升空 史上最強火箭能實現移民火星夢嗎?

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一枚巨大的新型太空火箭「星艦」(Starship)預定在美東時間17日早上9點開始的兩個半小時內自德州南部發射升空。不過在發射前最後一刻緊急喊停,決定延遲發射。「星艦」高度120公尺、載重量達150至250公噸,是史上最巨大、最強大和載運量最大的火箭,其設計還可以回收,大大降低載運成本,將成為既強大又便宜的火箭。英美媒體均稱「星艦」將改造人類太空探測和太空旅行,「星艦」將創造什麼歷史?

1984年2月,MMU首度上太空測試。NASA太空人史都華進行的無繫繩太空漫步,被稱為航太史上最折騰人的太空漫步之一。路透/alamy 國際

40年前完美執行無繫繩太空漫步 如今NASA為何不敢再試?

人類自1981年起進入太空梭時代,當中曾有一小段期間,NASA太空人實現過真正的太空漫步,即不靠任何繩索維繫,只憑一具噴射背包在太空中來去自如,執行維修或回收衛星等任務。2014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地心引力」(Gravity)生動刻畫過這種場景。現實世界中,NASA也留下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真實畫面。但為何後來,太空人再也不從事這種活動,連同巨大噴射背包也被NASA封印?

2022年11月28日,NASA獵戶座太空船達到離地球最遠距離:43.2萬公里,比以往所有阿波羅任務都更深入太空。 圖為獵戶座以太陽能相機捕捉月球和地球同時入鏡的獨特合影。路透/alamy 國際

回顧阿提米絲1號月球之旅 為何NASA選這條不尋常軌道?

登陸月球不是件易事。事實上,儘管月球跟我們的距離比火星近500倍,但登月所需的能量卻比登陸火星還多。每趟飛往月球的火箭都在盡可能節省能源。去年12月完成任務的阿提米絲1號,將獵戶座太空船送到月球軌道,卻走了一趟看似迂迴的路線,全程共花26天。相較之下,阿波羅8號的路線精簡許多,只花6天就完成任務。問題是,阿提米絲1號為何大費周章,走如此奇怪的路線前往月球?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警告,美國正陷入與中國的太空競賽,中國最終可能會聲稱「擁有」月球上資源豐富的地區。圖為NASA月面基地的概念圖。路透/Cover Images 政治

NASA署長:太空競賽激烈 須提防中國控制月球資源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警告,美國正陷入與中國的太空競賽,必須「提防」對手取得穩固的立足點並控制月球上的資源。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今天報導,尼爾森曾是太空人,也擔任過代表佛羅里達州的聯邦參議員,他提醒,中國最終可能會聲稱「擁有」月球上資源豐富的地區。...

根據近期研究,人們若長時間坐著不動,對身體的壞處就跟漂浮在太空沒什麼不同。對此,美國NASA曾募集34人在床上躺兩個多月,模擬太空人生活並開發出一套健身法。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久坐傷身如同漂浮太空 挽救肌力試試「太空人健身法」

人類身體無法適應太空,肌肉與骨骼處在微重力下會迅速萎縮,心血管健康也會惡化。而根據近期研究,人們若長時間坐著不動,對身體的壞處就類似於漂浮在太空。對此,美國NASA曾募集34人在床上躺兩個多月,模擬太空人生活並開發出一套健身法,能抵銷失重狀態對身體的傷害,在地球上的我們若根據這套菜單訓練,也能避免久坐造成的不良影響。

月球覆蓋著一層細小、類似滑石粉的塵埃,在部分地區有數英寸深,透過與太陽風的交互作用而帶靜電,具有很強的研磨性和粘性,很快會損害太空服、車輛和系統。示意圖/路透/Cover Images 國際

人類重返月球為何要等50年?專家說跟錢和技術都無關

美國航太總署(NASA)上世紀的阿波羅計畫總共將12人送上月球,至今仍是該機構最偉大的壯舉之一。太空人們採集月岩、拍攝照片、進行實驗,插上美國國旗後返回地球,距今已是半世紀前的事。人類最後一次登月是在1972年12月,如今則有很多理由重返並常駐在那。NASA正進行「阿提米絲」(Artemis)計畫,承諾最快2025年就會看到美國太空人再次登月。但為何這件事沒能盡早成真?專家表示,原因並非卡在科學或技術障礙。

日本太空人古川聰首度登上國際太空站前,測試他的太空裝。路透 國際

JAXA認日本太空人研究造假 大咖掛名經費輕鬆拿還免負責

在國際太空站待過167天的日本太空人古川聰,在地面主持的研究計畫數據造假,JAXA(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緩頰說古川非執行者,不影響他明年的太空任務。這項研究申請到1.9億日圓公帑,是日本菜鳥研究員平均分到的經費138倍,掛名大咖,還能不擔責任。 近年日本國家研究費高額度、集中化,傾向實用性,但內閣府曾主導的550億日圓研究基金,也出過大包。其實追求科學技術立國的日本,在他國學術圈眼裡,名聲可能不怎麼樣。

中國大陸神舟14號與15號兩個乘組共六名太空人11月30日在天和核心艙會師,創下同時六人同時在軌的中國紀錄。美聯社 國際

陸天宮太空站首度6人在軌 下階段擴建T形變「干」字形?

11月29日深夜,搭載三位中國太空人的神舟15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六個半小時後,它與中國天宮太空站順利對接成功,實現了首次有六個太空人同時在軌的新紀錄與壯舉。 中國大陸第一位上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在神舟14號乘組工作任務時曾透露,大家都知道中國空間站是一個T字形三艙基本結構,將來可能會有六艙同時在太空工作,重量可能達18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