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生能源

台電中火爭議再起,中火分2期新建6部燃氣機組,目前規畫拆除4部燃煤機組,保留6部備用引發抗爭。記者趙容萱/攝影 評論

10萬噸燃煤量6機組?卓榮泰8年後無煤中火遭疑空頭支票

台電中火大戰再起,依台中火力發電廠二期燃氣計畫環評結論,將新增4部燃氣、保留6部燃煤機組緊急備用,但每年燃煤量上限為10萬公噸。地方憂心,未來啟動燃煤機組的國安因素太模糊,更怕區區10萬噸燃煤量,為何需要保存6部燃煤機組?地方質疑難道箇中有何不能說的秘密?

台電中火二期燃氣環評過關,爭議未隨之停止。環境部1日開記者會,宣示監督減汙減排,台中市政府研擬提出行政訴訟反制。圖為環團在中火二期環評大會當天場外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從颱風天火力發電飆到94% 就知中火環評案為何要橫柴入灶

就在爭議聲中,環境部環評大會通過中火2期新增4座燃氣機組環評案,且原有6座燃煤機組依舊保留備用,機組規模不減反增,引發外界高度質疑。而就在中火環評通過隔天,強颱康芮襲台,有網友從台電系統各機組發電量發現,當天的火力發電竟高達94%,從這令人吃驚的數字,也洩露了為何賴政府中火環評案會橫柴入灶,6座燃煤機組說什麼也不能拆除的貓膩。

環境部昨天審查中火二期環評案,最後在爭議聲中過關。記者黃仲裕/攝影 評論

喊淨零台灣卻通過中火二期 賴政府還有臉談能源轉型?

不顧台中民意反對,環境部環評大會拍板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增設4部燃氣機組,中火恐將成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反觀台南九崴燃氣電廠興建案,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帶頭反對,政府就立刻暫停蓋電廠,藍營立委轟賴政府把台中人當「細漢」是次等公民。

台中市再生能源開發「食水嵙溪排水小水力發電廠」今年7月舉辦啟用典禮,是全國首座由縣市政府主導開發完成的小水力發電案,可生產1000張綠電憑證。圖/台中市政府官網 財經

不傷環境的綠電找到了 竟是有近百年歷史的小水力發電

經濟部在能源配比執行現況與未來規畫報告中,把「小水力發電」也納入未來推動目標。因考量環境衝擊,現在已不再推動大型水庫,所以優先推動對環境影響比較小的小水力發電。究竟何謂小水力發電?它可說是既古老又現代的發電方案,生產的電力正符合現代淨零碳排目標的低碳電力。

微軟已與「星座能源」簽署協議,重啟關閉的賓州三哩島核電廠,預計2028年正式營運。圖為三哩島核電廠外貌。法新社 國際

搶AI財科技巨擘瘋核電 小型反應爐能帶動核能復興?

亞馬遜、谷歌及微軟等科技巨擘近日和核能營運商簽署協議,以供應資料中心電力,此一需求正因AI大規模投資而加速成長。谷歌向能源新創公司Kairos Power採購由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發動的電力,亞馬遜也承諾投資X-Energy研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技術仍未成熟,專家卻認為,相較於美國自1950年代以來興建的大型核反應爐,新技術更廉價也更容易建造。

長榮航空於去年底和空中巴士簽約引進33架最新一代客機,雙方也緊密合作,攜手建立策略夥伴關係。記者黃淑惠/攝影 政治

台灣航空最大訂單 長榮百億美元買33架新機 2027年交機

為落實2050淨零碳排,長榮航空與空中巴士合作導入18架A350-1000廣體客機及15架A321neo窄體客機,相較舊款機型可減少25%燃油消耗及二氧化碳碳排量,今天正式簽訂,預計A350-1000於2027年第一季交機、A321neo於2029年交機。長榮航空表示,去年8月使用混合比率達40%永續航空燃油,盼2030年可達到所有空中巴士飛機均以100%永續航空燃油運行目標。...

綠色能源發電屬於一種間歇性的發電,這意味著它們產生的電力,必須搭配電網或儲能加以完善。電網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丁學文專欄/綠色轉型是主流 台灣想穩定供電關鍵在哪?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即將在11月11日登場,本屆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讓各國同意新的年度融資目標,以協助較貧窮的國家應對氣候變遷。愈來愈多開發中國家表示,它們根本沒有能力進行綠色轉型。隨著極端氣候愈趨頻繁,綠色轉型已經無法迴避,有關台灣能不能穩定供電的爭論更是欲罷不能。

Gogoro等企業雖有國發基金投資的光環,但最終經營績效仍將被市場檢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從Gogoro看只靠國發基金光環不夠 經營績效才是本質

每當國發基金宣布要投資特定企業,被投資企業往往因此帶有「國家扶持」的光環,只是最終經營情況不佳的也不少,包括寶德能源在2020年破產,東貝光電終止上市,加上聯合再生、如興虧損連連,甚至到現在都未獲利的Gogoro也面臨危機,顯示光靠光環不夠,經營績效才是本質。但若國發基金退場,光環消散之後,企業要谷底翻身就更難。...

台電規畫擴建仁澤的地熱電廠,並與鳩之澤溫泉合作,被擷取完熱能之後的尾水,溫度約40多度,剛好可供泡湯使用。圖為宜蘭仁澤地熱發電廠。圖/台電提供 財經

仁澤地熱電廠將擴建 地熱符合綠電條件會是電力救贖嗎

時序進入10月,天氣明顯降溫,想去泡湯了嗎?宜蘭的仁澤不僅有地熱發電,也有知名的鳩之澤溫泉,可以煮蛋、泡溫泉,台電規畫擴建仁澤的地熱電廠,並與鳩之澤溫泉合作,被擷取完熱能之後的尾水,溫度約攝氏40多度,剛好可供泡湯使用。地熱發電不僅能就地取材不用靠進口,還能符合綠電條件,也可以24小時不間斷發電,但要成為基載電力,還差一件事。

台電解釋,因應再生能源發展,調整2025年電網端儲能建置政策目標由590MW至1000MW,今年9月已提前達成目標。圖為愷蘭電力E-dReg儲能案場。圖/力麗店提供 財經

dReg維持0元破盤價!大型儲能案場投資喊卡 台電說原因

國內電力調度,或許沒有想像中的緊張。但是可以彌補再生能源波動性的儲能案場設置,最近紛紛喊卡,東和鋼鐵、北基、嘉泥等公司的儲能計畫短時間內陸續喊停,是無利可圖?還是供過於求? 即使備轉容量經常遭到批評,台電也早已聲明不需要那麼多儲能。...

台灣發展氫能的同時,也得建設加氫站等關鍵基礎設施。圖為日本東京芝公園加氫站,每月有1000台次的氫能車來加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白話財經EP143|2050淨零碳排 氫能前行 台灣會遇到哪些新挑戰?

台灣平均氣溫自1990年起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觀察最近這30年,平均氣溫是每10年上升0.27度,而且台灣升溫速率明顯加快,預估到了本世紀末,冬季將剩不到1個月。這樣的情況不只是發生在台灣,全球各地都在面對極端氣候挑戰,野火、暴雨、洪災頻傳,這都跟氣候暖化有關。 造成氣候暖化的原因,是人們在工業革命之後,透過各式製程,加快了生產流程、也生產了更多高科技產品,但是,這些製程會排放諸如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這樣的溫室氣體。為了有效控制氣候暖化問題,全球訂定以2050淨零碳排為重要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各國都在發展乾淨能源,除了再生能源之外,氫能也是其中一項新發展,台灣也在積極發展氫能。本集白話財經邀請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來跟我們聊一聊台灣發展氫能的挑戰與未來。

今年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上,業者展出加氫站、氫能設施以及混氫發電等多項氫能應用,但仍待政府完備相關法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全球拚氫能 先天不足的台灣想跟上國際有何優劣勢?

全球都在發展氫能,就台灣的角度來說,氫能目前最大的應用,是使用在交通工具、工業製程上,不過,國情不同,各國發展氫能、生產氫能的能力不同,台灣能跟上國際嗎?又有何優劣勢?

儲能系統是太陽光電等綠能發電不可或缺關鍵,不過外界疑慮安全性,圖為台南市消防局配合相關單位,前往儲能系統演練救災。圖/台南市消防局提供 生活

儲能廠會自燃?地方頻抗議 學者釋疑、消防曝憂慮

再生能源占比逐漸提高,儲能系統是「淨零轉型」重要關鍵,只是各地蓋儲能廠屢遭反彈,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教授張家欽說,可以把儲能系統想像成「滯洪池」,受風吹日曬影響發電量的設施,當大量電力湧入電網就需要有去處。 但為何儲能廠會變成鄰避設施?學者認為恐與鋰電池自燃事件頻傳有關,居民憂慮會失火甚至爆炸,恐延燒附近社區,學者也針對這點釋疑,然而儲能貨櫃一旦起火,救災也成為相關單位的新型考驗。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天首度登場,由賴清德總統(中)親自主持。 圖/總統府提供 評論

氣候變遷的能源焦慮,護國用電不在核不核,而在綠不綠

賴清德總統親自主持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首日登場兩大重點就是氣候變遷和電力供應的挑戰,擁核和反核兩派也成為關注焦點。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在會前即強調,他仍會持續主張核電、綠電應共存,顧問李遠哲也主張核電應延役,行政院和環境部也強調,非核家園是法定國家政策,政府對能源政策態度並未改變。

台電在基隆港嘴外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重回環評階段後,台電申請展延今年12月31日。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呼籲永續四能取代協和四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能源風暴/天然氣安全存量沒問題?審計部攤數字打臉

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近來再掀戰場,年底將重啟環評。審計部最新報告則顯示,明年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為9.4天,未來3年都低於法定天數;審計部盤點原因包含興建成本攀升、環評遲未通過,造成完工其成延宕,2025年燃氣發電配比50%恐難達成。學者則直言,終究還是畫大餅的能源政策,輕諾在前,薄倖於後。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月時,推出在總統府下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新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氣候變遷委員會首次召開 核電延役等能源議題將成焦點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預定25日召開,執行秘書、環境部長彭啓明上周表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有7大主軸,首次會議將談到台灣2050到2100年間的氣候變遷與衝擊,能源議題如核電延役等也是未來的討論重點。

政治

AI、半導體產業吃電 圖解台灣未來10年用電規畫

經濟部能源署15日公布112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其中考量AI科技用電需求大增,預估從去年的24萬瓩增加至117年的224萬瓩,增加200萬瓩,5年成長約8倍,AI新增用電量已超過核三廠的兩部機組容量。

隨著AI應用和相關產業快速擴張,背後潛藏的是缺電隱憂,包含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Meta執行長祖克柏都直指電力供應恐阻礙AI發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ChatGPT日用50萬度電!6圖看AI產業多耗電 台灣電力能支撐?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月在台大演講時指出,新的運算時代正在開始,一席「未來所有PC都會是AI」震撼全場。然而,隨著AI應用和相關產業快速擴張,背後潛藏的是缺電隱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Meta執行長祖克柏都直指電力供應恐阻礙AI發展,輝達則積極研發更快速且更節能的下一代GPU,如Blackwell、Rubin等平台,目標是降低資料中心功耗,凸顯AI發展背後的能源問題已成各方關注焦點。聯合報透過6張關鍵圖表,帶讀者看AI產業有多耗電。

台灣當前正為供電不足、電費漲價陷入擔憂,但其實國外有不少地方,反而為了能源太便宜而傷透腦筋。記者黃仲裕/攝影 財經

丁學文專欄/當中國掀綠色浪潮影響地緣政治 台灣能源政策何去何從?

相對於國內擔憂著供電不足電費漲價,國外更多的地方卻開始為了能源太便宜而傷透腦筋,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大陸的綠色浪潮,來勢洶洶席捲歐洲大地。太陽能產業的獨占鰲頭,讓中國掌握下一波綠色科技的權杖,中國正在以太陽能嘗試改變全球的再生能源產業布局。IEA預測,2023年的全球太陽能生產已經第一次超越了石油,太陽能取代石油後,對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將無比巨大。

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月,執政成績尚無明顯突破,反而被過去蔡政府執政所遺留下的諸多政策失當糾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SRF廠爭議到新青安 賴上任將滿月還能靠「甩鍋」執政?

賴政府執政即將滿月,在內政上並未看到亮眼的政策與執政成績,反而被糾纏在蔡政府執政遺留下的諸多政策失當,如果不能正視前朝施政的錯誤,就無法單靠甩鍋或卸責撇開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