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Meta

臉書母公司Meta在2021年10月發布公司更名影片顯示,執行長祖克柏的虛擬化身扛著美國國旗。路透 國際

全球瘋ChatGPT 回看元宇宙從當紅到消亡 該不該解雇祖克柏

Open AI的ChatGPT席捲全球之際,還有人記得紅極一時的元宇宙嗎(Metaverse)?

大型數位平台長期無償使用新聞內容,造成新聞媒體廣告收益大幅下滑,立委陸續提出媒體議價立法草案,但礙於行政院遲遲未提出立法版本,導致立法進度延宕。記者邱德祥/攝影 評論

顧民主,維護多元健全媒體環境的必要

外媒日前報導,Google和紐約時報簽下了1億美元的3年合約,讓Google能在新產品裡使用紐約時報內容,這項合約當然為紐時打下了一劑強心劑,看在國內媒體的眼中當然是百味雜陳,因為國內新聞媒體產製的內容,在網路上被大量引用,卻得不到相對的報酬與支援,讓傳統媒體的營運愈來愈困難,所以才會有所謂「新聞議價法」的草擬與討論。

普發6000元現金原定在4月6日陸續入帳,有銀行搶先在3月底及4月1日發放,多數銀行則是在4月6日可撥付給民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普發6000元陸續入帳、製造業無薪假估維持高檔

全民期待的普發現金6000元,除了部分銀行在3月31日及4月1日已提前撥款,多數銀行4月6日起將陸續發放,4月10日起開放民眾前往ATM領現,4月17日起可至郵局臨櫃領取。另針對特定偏鄉則採造冊發放,特定族群則可直接入帳。

蘋果已經悄悄地從事AR項目開發至少5年,估計6月就會推出MR頭盔,銷售量面對市場考驗。 財經

無視Meta前車之鑑 蘋果硬推超貴MR頭盔有信心能成功?

人工智慧(AI)最近搶盡風頭,另一廂,蘋果已經悄悄地從事AR項目開發至少5年,估計6月就會推出MR頭盔,這將是蘋果自Apple Watch後長期空窗以來最重要的新產品,蘋果甚至預計第一年銷售100萬台,但是一台高達3000美元(約新台幣9萬元)的MR,真的好到能夠被市場接受嗎?

外媒彭博今報導,麥卡錫證實了今年將在美國與台灣總統會面的計畫。法新社 政治

外媒:麥卡錫證實今年將在美國與蔡英文見面 更喊話想訪台

日前外媒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披露,蔡英文總統計劃四月初出訪中美洲,期間將在美國加州和紐約停留;在加州期間,蔡英文總統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外媒彭博(Bloomberg)今報導,麥卡錫證實了今年將在美國與台灣總統會面的計畫。...

華爾街日報預測2023年可能發生的科技趨勢,包括讓智慧型家電更容易使用。圖為亞馬遜智慧型助理Alexa。 美聯社 國際

今年6大科技趨勢 華爾街日報:網飛更用力抓共用帳戶

華爾街日報預測2023年可能發生的科技趨勢,包括更多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頭戴式裝置問世、科技企業裁員和暫停招聘、串流媒體巨頭網飛(Netflix)打擊寄生帳戶、美中脫鉤、人工智慧(AI)科技更實用和智慧型家電更容易使用。

澳洲國會通過媒體議價法,臉書與Google等數位平台須付費給澳洲的新聞媒體。路透 財經

媒體議價戰/歐洲多國媒體議價陷僵局 澳洲成功典範背後有兩關鍵

愈來愈多國家支持媒體與平台議價,澳洲、法國已陸續成功進行媒體議價,是世界上少數成功的案例,不過,也有失敗的例子,捷克就因為政府較為強勢,最終讓Google選擇終止當地市場服務。這些國際案例的發展路徑,也許,也能成為台灣媒體議價的重要借鏡。

三大媒體公學會表達希望以徵收特別捐的方式,要求數位平台必須支付媒體內容轉載費用,學者直言「數位稅會是比協商更難走的路」。路透 財經

媒體議價戰/台灣想收數位稅 國際市場卻已不再課徵? 學者:比協商更難走

媒體議價首輪4場會議已於12月召開完畢,三大媒體公學會表達希望以徵收特別捐的方式,要求數位平台必須支付媒體內容轉載費用;只不過,學者表示,台灣打算收受數位稅,不僅違逆國際潮流,更直言「數位稅會是比協商更難走的路」。

數位發展部召開媒體體議價會議,數位巨擘Google、Meta都提出自己的立場。路透 財經

媒體議價戰/轉載新聞該分潤? Google、Meta與媒體會談未進深水區

媒體辛苦做出的內容長期被大型網路平台使用,卻只獲取微不足道的利潤,此一不公平的現象在全球引發討論。台灣媒體議價會議終於在本月登場,首輪4場媒體議價會議中,數位巨擘Google、Meta都提出自己的立場。學者提出二大重點,平台必須派出有決策權的人參與會議,協商才能有結果,第二,平台應提出議價資料,包含轉載新聞頁面流量、點擊狀況與廣告收入等資料,這對雙方協商才會有幫助。

人才招聘是「風向球」職業。景氣好時公司擴大徵才,需求就會上升,一旦雇主要縮編,需求則下降。許多招聘專員在人力仲介公司上班,服務對象要節省成本時往往最先被裁。路透/alamy 國際

美科技業裁員潮哪些人最先丟工作?生存指南幫度過難關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長期以來的求才熱潮逐漸消退,紛紛展開大幅裁員,這種時候,哪些人最容易先被開鍘?說來有點諷刺,矽谷科技巨頭往往將人力資源工作外包,這些承包商的人才招聘專員之前忙著獵人頭,如今卻在這波大裁員潮中首當其衝。若在年末佳節時期丟掉工作,該如何應對並邁出下一步?職涯專家提供了一些生存指南。

推特11月初開始大舉裁掉半數員工,圖為推特總部。美聯社 國際

矽谷「大屠殺」 一周砍掉2萬人的恐怖連鎖反應

矽谷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近幾個月紛紛大裁員,或陸續叫停招聘員工計畫。這一波職場「大屠殺」正震動美國科技業,除凸顯產業榮景告終,還勾起人們對20年前網路泡沫破滅的回憶。

由於經濟預測看起來很糟,美國科技業開始勒緊褲腰帶,一波裁員潮大浪正在襲來。路透 財經

逾5萬人被解僱!美科技業掀裁員風暴 專家分析:恐才剛開始

裁員季節到來,矽谷地區科技公司大規模瘦身。Meta日前宣布裁員1.1萬人、Lyft裁員近700人、金融科技巨頭Stripe裁員14%。不過業界專家說,這可能只是開始。由於經濟預測看起來很糟,科技業正開始勒緊褲腰帶。

馬克祖克柏與來自台灣的Meta軟體工程師陳鵬仁一同示範了全新AI語音翻譯技術在英語與台語之間的流暢翻譯過程。圖/Meta提供 財經

Meta研發閩南語AI翻譯引起話題 背後著眼元宇宙應用

Meta近期發表一款全新AI語音翻譯系統,首波推出的語言竟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閩南語,讓台灣人又驚又喜。Meta為什麼在此時推出全新AI語音翻譯系統?這後面又蘊藏著Meta的哪些夢想?

從目前谷歌、Meta與微軟等公司公布的上季財報來看,矽谷巨擘也在對美國經濟發出警訊,表明艱苦的日子可能即將到來。美聯社 國際

超級財報周聽不到好消息 美科技巨頭預告「凜冬將至」

本周是美國重量級科技業的財報周。回顧過去十年,科技公司是美國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並在疫情最黑暗期間為股市提供動力。然而從目前谷歌、Meta與微軟公布的上季結果來看,在頑強的通膨與升息衝擊下,即使是矽谷巨擘也在對美國經濟發出警訊,表明艱苦的日子可能即將到來。

政治

人工智慧翻譯發功 英語、閩南語暢聊不卡關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瞭解Meta最近推出以人工智慧驅動的口語翻譯系統。19日釋出的翻譯系統展示影音中,Meta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用英語和說台語的人工智慧研究員陳鵬仁對話,經由中介翻譯,無縫溝通。但在系統開發之初,不論收集文本、解譯資料,和訓練翻譯模型時均困難重重。

臉書母公司Meta周二(11日)將在開發者大會發布新款VR頭戴裝置,以及新的元宇宙功能。自去年10月臉書改名Meta後,公司投入數十億美元與數千名員工實現祖克柏的願景,但「元宇宙元年」卻走得十分坎坷。圖/擷自臉書 財經

Meta高喊元宇宙一年後 業界、華爾街、民眾依舊搞不懂

臉書母公司Meta周二(11日)將在開發者大會發布新款VR頭戴裝置,以及新的元宇宙功能。自去年10月臉書改名Meta後,公司投入數十億美元與數千名員工實現祖克柏的願景,但「元宇宙元年」卻走得十分坎坷。旗艦版虛擬實境應用程式bug多,甚至連自己人也不想用;內部戰略頻繁改變,讓員工士氣低落。專家表示,元宇宙最大問題在於「沒人知道那是什麼,連矽谷天才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