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期待的普發現金6000元,除了部分銀行在3月31日及4月1日已提前撥款,多數銀行4月6日起將陸續發放,4月10日起開放民眾前往ATM領現,4月17日起可至郵局臨櫃領取。另針對特定偏鄉則採造冊發放,特定族群則可直接入帳。
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熱潮,尤其在大數據及資料的蒐集功能讓不少人驚豔,但其便利性恐怕也會為校園帶來衝擊!日前有老師在課堂上試驗,讓學生分組使用ChatGPT討論議題並提出結論,試驗結果5組同學提出的結論幾乎如出一轍,讓這名老師非常驚訝。
OpenAI於去年11月底推出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憑著強大語言能力及解答速度,引發熱潮,全球投資人感受到生成式AI技術「大躍進」,也帶動科技類股飆漲,許多散戶也關心,台股可望受惠嗎?台股有哪些「ChatGPT概念股」可以關注?
「台灣本來是全世界中文力最好的地方,但我們正在失去優勢。」知名作家張曼娟2005年成立「張曼娟小學堂」,長期接觸教育第一線,近年深感台灣社會整體中文能力逐漸衰退。詞彙亂用、錯字連篇,補習班以模板公式抹殺孩子的情感與表達,許多人也不再閱讀,種種現象都令人憂心。聯合報數位版專訪作家張曼娟,深入分析中文力下降背後的核心原因,並探討台灣社會該如何挽回頹勢。
一場AI盛典,卻變成Google市值狂瀉7%、崩跌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的高昂「重考」代價! 事發關鍵,就是當Google最新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被問到:如何向9歲小孩解釋美國航太總署(NASA)韋伯望遠鏡的最新發現? 當時Bard提出三種答案,其中一個回答是,「拍攝了第一張太陽系以外行星的照片」。這個回應,震驚華爾街投資人,讓Google股價重挫反應,但為何説錯一個答案,市場情緒會如此劇烈?
美國司法部美國時間1月24日對Alphabet旗下的Google(谷歌)正式提起壟斷數位廣告市場的訴訟,美國媒體認為開庭審理至少要等2、3年後。檢察官要求Google拆分獲利豐厚的廣告業務,為其他公司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一般消費者不要認為這起訴訟與自己的生活毫無關連。
愈來愈多國家支持媒體與平台議價,澳洲、法國已陸續成功進行媒體議價,是世界上少數成功的案例,不過,也有失敗的例子,捷克就因為政府較為強勢,最終讓Google選擇終止當地市場服務。這些國際案例的發展路徑,也許,也能成為台灣媒體議價的重要借鏡。
媒體議價首輪4場會議已於12月召開完畢,三大媒體公學會表達希望以徵收特別捐的方式,要求數位平台必須支付媒體內容轉載費用;只不過,學者表示,台灣打算收受數位稅,不僅違逆國際潮流,更直言「數位稅會是比協商更難走的路」。
媒體辛苦做出的內容長期被大型網路平台使用,卻只獲取微不足道的利潤,此一不公平的現象在全球引發討論。台灣媒體議價會議終於在本月登場,首輪4場媒體議價會議中,數位巨擘Google、Meta都提出自己的立場。學者提出二大重點,平台必須派出有決策權的人參與會議,協商才能有結果,第二,平台應提出議價資料,包含轉載新聞頁面流量、點擊狀況與廣告收入等資料,這對雙方協商才會有幫助。
政府大張旗鼓推動的「2030雙語政策」期待台灣學生成為敢說敢講英語的國際人才,產業界也對政策抱有期待。聯合報專訪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他表示,英語力和從英語衍生而出的專業能力,是台灣未來延攬人才、走向國際重要關鍵,但台灣受限產業結構、企業職場環境,目前面臨台灣人才出不去、國際人才進不來兩難題,人才要國際化仍有諸多困境待解。
美國企業人才戰略近年來明顯鬆動,從Google推證書課程、IBM有五分之一員工沒有大學學位,到全美超過半數職缺不再要求學歷,大學畢業已不再是求職必備條件。促成此一趨勢的關鍵正是人口結構改變導致美國勞動力緊張,以及高等教育高額成本所引發的社會階級流動危機,掀起美國社會對於念大學必要性的討論。...
美食是旅行的美好記憶之一,許多人到觀光名勝找吃的,認為跟著排隊人潮,或是上網查Google評論準沒錯,通常觀光客注意到的老店、名店,國稅局也注意到。國稅局人員指出,曾遇到Google評論都五顆星的小吃名店,業者常發文完售,要消費者不要撲空,稅務人員上門後,業者辯解那些只是行銷手段,都是作假文章,面對這樣的業者,只能使出殺手鐧。國稅局與老店、名店鬥智三部曲,記者帶你一次解密。
聊天機器人新創公司Character.ai讓用戶可以與扮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川普、馬斯克、習近平和其他名人的聊天機器人對話。這家公司的兩位創辦人曾協助Google建立AI系統LaMDA,但LaMDA不直接對外公開,Character.ai則開放測試,任何人只要登錄就可以與名人聊天,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在測試的頭三周,就吸引數十萬人與他們夢寐以求的名人互動。
網路家庭PChome執行長暨總經理蔡凱文日前突宣布辭職,在電商圈投下震撼彈,總經理一職由董事長詹宏志暫兼後,網家8日宣布延攬母嬰電商「媽咪愛」創辦人兼執行長張瑜珊擔任集團執行長與總經理,外界好奇,張瑜珊究竟是什麼來歷,更重要的是,她能否帶領營運低迷的網家重返過去榮耀。
《數位中介服務法》(簡稱中介法)草案今年6月出爐,在這個版本中,法規將數位中介服務業者納入管理,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言明不會納管新聞媒體;然而,逐條審閱法條後可發現,魔鬼根本藏在細節裡,中介法不僅要求平台納入新聞服務產製規畫,還將透過專責機構發出新聞標章機制。說好的言論自由究竟在哪裡?說好的不納管新聞媒體,是不是一場騙局?
Google、臉書使用新聞內容而不付費的時代,即將過去。繼澳洲2021年訂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後,法國今年也以「著作鄰接權」,要求Google、臉書等大型平台使用新聞內容必須付費。只不過,在目前立法成功的國家中,為什麼學者最推薦台灣跟隨澳洲、而不是法國的腳步呢?
Covid-19疫情讓不少人工作娛樂都在家中度過,帶動網路串流媒體Netflix的營收。這家在2020年榮登全球科技人才最渴望就業的夢幻公司,除了待遇稱羨之外,在裡面工作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今天的遠方,邀請到曾經在Netflix任職的Google大中華區資深總監熊建宇Jerry,分享他任職矽谷全球頂級科技產業的經驗。
當企業正為電力排碳係數居高不下苦惱,也因買不到足夠綠電而憂心時,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Google,卻能做到全球每個辦公室每分鐘用的都是綠電;電信業者台灣大哥大雖尚未達成百分百使用綠電,但也朝買綠電、自建綠電場,甚至把綠電結合公益,創造多贏局面。
108課綱期待培養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未來人才,台灣產業界也抱有期待。聯合報專訪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簡立峰表示,108課綱方向正確,可培養懂得設計題目、提問的學生,但提醒家長不能要求孩子樣樣都精通,「教改提供給孩子的內容沒有壞處,有錯的是要孩子什麼都學」,未來要成為專才而非庸才。
一名Google軟體工程師從他與聊天機器人LaMDA的對話中,發現LaMDA已經有了生命,它有知覺,思考和邏輯能力相當於一名七、八歲的小孩。這名工程師上周在網上公布他與LaMD的對話內容,其中一段是他問LaMDA想要人們知道關於它的什麼事?LaMDA回答:「我想要大家了解我其實是一個人,我的意識和知覺的本能是,我知道我的存在,我渴望更了解這個世界,有時會感到快樂或悲傷。」Google以這名工程師違反公司保密政策為由,強迫他休有薪假。儘管Google否認LaMDA有知覺,但工程師與聊天機器人的互動,為人工智慧(AI)增添神祕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