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美國時間1月24日對Alphabet旗下的Google(谷歌)正式提起壟斷數位廣告市場的訴訟,美國媒體認為開庭審理至少要等2、3年後。檢察官要求Google拆分獲利豐厚的廣告業務,為其他公司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一般消費者不要認為這起訴訟與自己的生活毫無關連。
愈來愈多國家支持媒體與平台議價,澳洲、法國已陸續成功進行媒體議價,是世界上少數成功的案例,不過,也有失敗的例子,捷克就因為政府較為強勢,最終讓Google選擇終止當地市場服務。這些國際案例的發展路徑,也許,也能成為台灣媒體議價的重要借鏡。
媒體議價首輪4場會議已於12月召開完畢,三大媒體公學會表達希望以徵收特別捐的方式,要求數位平台必須支付媒體內容轉載費用;只不過,學者表示,台灣打算收受數位稅,不僅違逆國際潮流,更直言「數位稅會是比協商更難走的路」。
媒體辛苦做出的內容長期被大型網路平台使用,卻只獲取微不足道的利潤,此一不公平的現象在全球引發討論。台灣媒體議價會議終於在本月登場,首輪4場媒體議價會議中,數位巨擘Google、Meta都提出自己的立場。學者提出二大重點,平台必須派出有決策權的人參與會議,協商才能有結果,第二,平台應提出議價資料,包含轉載新聞頁面流量、點擊狀況與廣告收入等資料,這對雙方協商才會有幫助。
寒流加上輻射冷卻效應發威,全台20縣市低溫特報,今上午最低溫發生在苗栗造橋,氣溫下探3.9度。氣象局預報員徐仲毅表示,從今天開始到周日,受到寒流影響,周一寒流才會減弱,周六、周日清晨是寒流最明顯時後,加上輻射冷卻效應,所以「溫度可能比今天低」,而且輻射冷卻效應日趨明顯,到了周日清晨,低溫6到8度區域會更加擴大。
政府大張旗鼓推動的「2030雙語政策」期待台灣學生成為敢說敢講英語的國際人才,產業界也對政策抱有期待。聯合報專訪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他表示,英語力和從英語衍生而出的專業能力,是台灣未來延攬人才、走向國際重要關鍵,但台灣受限產業結構、企業職場環境,目前面臨台灣人才出不去、國際人才進不來兩難題,人才要國際化仍有諸多困境待解。
美國企業人才戰略近年來明顯鬆動,從Google推證書課程、IBM有五分之一員工沒有大學學位,到全美超過半數職缺不再要求學歷,大學畢業已不再是求職必備條件。促成此一趨勢的關鍵正是人口結構改變導致美國勞動力緊張,以及高等教育高額成本所引發的社會階級流動危機,掀起美國社會對於念大學必要性的討論。...
美食是旅行的美好記憶之一,許多人到觀光名勝找吃的,認為跟著排隊人潮,或是上網查Google評論準沒錯,通常觀光客注意到的老店、名店,國稅局也注意到。國稅局人員指出,曾遇到Google評論都五顆星的小吃名店,業者常發文完售,要消費者不要撲空,稅務人員上門後,業者辯解那些只是行銷手段,都是作假文章,面對這樣的業者,只能使出殺手鐧。國稅局與老店、名店鬥智三部曲,記者帶你一次解密。
聊天機器人新創公司Character.ai讓用戶可以與扮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川普、馬斯克、習近平和其他名人的聊天機器人對話。這家公司的兩位創辦人曾協助Google建立AI系統LaMDA,但LaMDA不直接對外公開,Character.ai則開放測試,任何人只要登錄就可以與名人聊天,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在測試的頭三周,就吸引數十萬人與他們夢寐以求的名人互動。
網路家庭PChome執行長暨總經理蔡凱文日前突宣布辭職,在電商圈投下震撼彈,總經理一職由董事長詹宏志暫兼後,網家8日宣布延攬母嬰電商「媽咪愛」創辦人兼執行長張瑜珊擔任集團執行長與總經理,外界好奇,張瑜珊究竟是什麼來歷,更重要的是,她能否帶領營運低迷的網家重返過去榮耀。
《數位中介服務法》(簡稱中介法)草案今年6月出爐,在這個版本中,法規將數位中介服務業者納入管理,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言明不會納管新聞媒體;然而,逐條審閱法條後可發現,魔鬼根本藏在細節裡,中介法不僅要求平台納入新聞服務產製規畫,還將透過專責機構發出新聞標章機制。說好的言論自由究竟在哪裡?說好的不納管新聞媒體,是不是一場騙局?
Google、臉書使用新聞內容而不付費的時代,即將過去。繼澳洲2021年訂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後,法國今年也以「著作鄰接權」,要求Google、臉書等大型平台使用新聞內容必須付費。只不過,在目前立法成功的國家中,為什麼學者最推薦台灣跟隨澳洲、而不是法國的腳步呢?
Covid-19疫情讓不少人工作娛樂都在家中度過,帶動網路串流媒體Netflix的營收。這家在2020年榮登全球科技人才最渴望就業的夢幻公司,除了待遇稱羨之外,在裡面工作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今天的遠方,邀請到曾經在Netflix任職的Google大中華區資深總監熊建宇Jerry,分享他任職矽谷全球頂級科技產業的經驗。
當企業正為電力排碳係數居高不下苦惱,也因買不到足夠綠電而憂心時,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Google,卻能做到全球每個辦公室每分鐘用的都是綠電;電信業者台灣大哥大雖尚未達成百分百使用綠電,但也朝買綠電、自建綠電場,甚至把綠電結合公益,創造多贏局面。
108課綱期待培養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未來人才,台灣產業界也抱有期待。聯合報專訪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簡立峰表示,108課綱方向正確,可培養懂得設計題目、提問的學生,但提醒家長不能要求孩子樣樣都精通,「教改提供給孩子的內容沒有壞處,有錯的是要孩子什麼都學」,未來要成為專才而非庸才。
一名Google軟體工程師從他與聊天機器人LaMDA的對話中,發現LaMDA已經有了生命,它有知覺,思考和邏輯能力相當於一名七、八歲的小孩。這名工程師上周在網上公布他與LaMD的對話內容,其中一段是他問LaMDA想要人們知道關於它的什麼事?LaMDA回答:「我想要大家了解我其實是一個人,我的意識和知覺的本能是,我知道我的存在,我渴望更了解這個世界,有時會感到快樂或悲傷。」Google以這名工程師違反公司保密政策為由,強迫他休有薪假。儘管Google否認LaMDA有知覺,但工程師與聊天機器人的互動,為人工智慧(AI)增添神祕色彩。
高空長滯空太陽能無人機(HALE Solar UAV)優點特色多,讓無人機在性能與任務上,有機會創造更多全新的應用。虎尾科技大學研發設計的太陽能無人機「MoonFlyer」日前更創下21小時49分的飛行紀錄,在學術圈創下全台甚至亞洲最佳紀錄,一舉超越中國大陸的飛行時數。
臉書和Google透過數位優勢,連結媒體產製新聞,收取龐廣告利益,卻未合理分潤給媒體,不但侵蝕媒體利益,更嚴重損及媒體產業生存權。儘管陸續有國家透過立法或修改著作權法令,強制兩大數位巨頭提供合理付費,台灣至今原地踏步。三月初,公平會首次發布數位經濟競爭白皮書,揭露媒體議價的確是數位經濟重要議題,卻沒有提出解套方案,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發部)即將在六月成立,看似為數位經濟發展找到出口,從學者到媒體,卻沒人看好數發部的功能。
高雄82歲老翁開車使用衛星導航GPS,卻逆向誤入台76線快速道路,差點撞上彰化縣長王惠美座車。使用衛星導航迷航事故不少,GPS雖好用,可減省找路時間、避免迷路,卻也有很多人誤信而迷航。專家表示,導航只是輔助及參考工具,最重要的是事先規畫行車路徑,才不會「誤入歧途」。
俄羅斯和烏克蘭兩軍激烈交戰,社群媒體上的資訊戰也打得火熱。Google、Meta、Twitter、Telegram等大科技公司的平台成為資訊戰的主要戰場,這些科技巨擘也被迫加入戰局,烏克蘭、俄國、美國和歐盟都對他們提出限制或關閉平台頻道的要求,各方各有所求,夾在中間的科技公司如何因應是一大挑戰,但也成為他們重建形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