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部落

世界棒球12強賽中華隊奪冠,出身自台東的棒球隊員邱智呈老家貼上各種紅榜祝福。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12強奪冠紅榜獻滿滿祝福 「嚴重優秀」展現原民幽默

世界棒球12強中華隊以4比0完封日本隊,奪下冠軍,全隊28名隊員有13人名是原住民,各部落也同感榮耀,過往家有光耀門楣的喜事,家門口一定會被部落宗親貼上大大創意恭賀紅榜的儀式感,在這次12強更是發揮到淋漓盡致,「星星月亮太陽因你發光」、「 瑪查嗚(很厲害)!瑪嘎呀(很可以)!」、「拿麼厲害」、「嚴重優秀」等祝賀文,充分展現原民幽默與祝福和家族期待。

宜蘭縣大同鄉的泰雅青年莊家駿,喜歡用鏡頭欣賞家鄉的美,總是帶著單眼穿梭四季部落與群山之間,此為加羅湖。圖/莊家駿提供 生活

24歲被封部落攝影師 宜蘭泰雅青年首辦展分享家鄉美

「當人們不在後,我才發現照片這麼保值。」宜蘭縣大同鄉24歲泰雅青年莊家駿,喜歡用鏡頭欣賞家鄉的美,休假總是帶著單眼相機穿梭四季部落與群山之間,也會紀錄族人踏實生活、拚搏運動賽事的瞬間。今年他首度舉辦個人攝影故事展,集結3年拍攝精選之作,每幀畫面真情流露,而今他已然成為部落村民口中的「部落攝影師」。

政治

圖解奪命小米粽驗出劇毒 吃了托福松5分鐘就發作

台東縣賓茂部落曾姓老婦做的原住民傳統美食「阿粨」,造成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案,除曾婦等3人死亡,仍有6人在加護病房,衛福部昨驗出阿粨含有機磷農藥托福松,台東地檢署今將剖驗死者遺體釐清死因。

土坂部落Ladan家族的巫師林秀蘭(排灣名Muakayi),是典型從研究巫變成自己研究對象的例子。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從研究「巫」到變成「巫」 她們傳承部落巫師文化

一般人聽到「巫師」要不想到哈利波特電影,要不聯想神祕詭異畫面。但對原住民來說,巫師是部落文化乃至日常生活的必要存在,只是隨著時代變遷,巫師愈來愈少,台東達仁鄉公所為此在2007年開辦全台首屆東排灣族傳統祭祀文化人才培育研習,不少參與者都從研究「巫」到變成「巫」。

排灣族醫師徐超斌2002年棄高薪返台東達仁鄉服務至今,歷經中風、罹癌仍長年獨力看診,被稱為「超人醫師」、「台灣史懷哲」。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受巫醫外婆感召 「台灣史懷哲」推行動醫療守護部落

人稱「超人醫師」、「台灣史懷哲」的排灣族醫師徐超斌,去年成立「南迴診所」推動行動醫療,即使中風後左手腳不靈活,巡迴部落到宅醫治仍深受病患信任,關鍵是身為部落首席巫師的外婆傳授秘訣。

舊好茶是國定古蹟中唯一屬於原住民文化資產聚落,2016年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將其列入全球文物守護名單。圖/台邦提供 生活

舊好茶魯凱族石板屋 多虧祖先智慧幾百年未被災害打垮

「我回舊好茶,不是登山,不是工作,是回家。」成功大學考古研究所教授台邦撒沙勒每年都會回舊好茶3到4次,每次待2到3周,除了進行學術研究,更重要的是「回家」,但沒想到這次回家,正好遇到凱米颱風來襲,因空勤總隊直升機救援,上了新聞版面。 位於屏東縣霧台鄉的舊好茶是魯凱族部落,是國定古蹟中唯一屬於原住民文化資產聚落。在莫拉克風災後,因深感極端天氣對山區原住民的生活及文化所造成嚴重威脅,台邦10多年都在研究如何提升其防災能力,於是舊好茶成了最好的研究對象。他說,「祖先選擇居住地是很有智慧的」。...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2023年訂定為「國際小米年」,曾擁有200多種小米品系的台灣,栽種面積已從1952年的6736公頃遽減為2022年的91公頃,幸好近年略增。圖為石坂部落收藏的小米。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小米復興/痛心原住民文化消退 她走遍部落找到小米熱銷祕訣

小米與原住民部落文化息息相關,保種也是文化傳承。近年在保種人努力下,加上需求量趨增,小米市場逐漸穩定,不少小米辣椒、小米貝果等加工特色產品大受歡迎。 專家認為,要讓小米農產和部落文化永續,關鍵在必須持續創造需求、推廣食農教育。

來自排灣族土坂部落的藍保說從自己從嬰兒時期還背在父母背上時,就跟父母一起種小米。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小米復興/因思念父母意外成保種大戶 他們如何靠種小米傳承原住民文化

小米曾是原住民主要糧食作物,在祭典、部落文化也扮演重要角色,但如今漸式微。魯凱族的歐春香從屏東霧台嫁到台東金峰的排灣族部落後,因思念父母種起魯凱小米,意外成了文化傳承的「保種大戶」。 但小米難種、產量少,也難成單一經濟來源,有人還得兼做水泥、建築工。原住民「保種人」們,為何願意如此艱辛負起傳承使命?

昔日礦工林阿丁(中)手機內仍珍藏著昔日礦區生活照片。圖/林阿丁提供 專題

海山煤礦災變40年 老礦工返遺址憶:爬1.5小時才活著出坑

今年6月20日是土城海山煤礦災變40年,當天因為台車第七車和第八車的連結插哨鬆脫,導致台車滑落至卸底,撞擊高壓電,引發的火花讓瀰漫在空氣中的煤塵瞬間爆炸,坑道岩層大落盤,奪走74條人命,其中有一半是阿美族人。 「沒想到已經40年了……好快……」曾在礦場工作的阿美族原住民林阿丁、林生祥、林賢妹、江金達及漢人李重州相聚時都忍不住感嘆,林阿丁與林生祥均表示「腦中立刻浮現爆炸與搶救場景、歷歷在目,這是一段沒辦法忘記的記憶。」林阿丁與林生祥更在災變40年後重回海山煤礦遺址,面對已如廢墟的礦區,懷念過去的礦工生活點滴。

大武設計原生種「台灣阿嬤」蘭花造型的路燈,沒想到完工後,非但不像蘭花,反而像是「蒼蠅頭」,甚至被批最醜的路燈。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特色路燈成原民部落標配 這款蒼蠅頭造型卻變笑柄

路燈除了照明外,更可作為城市意象或鄉鎮特色的表徵,台東縣因原住民鄉鎮多,境內就有不少特色路燈,包括鹿頭、油帶魚、弓箭等造型設計吸引目光,讓人為之一亮,甚至成為新亮點。當然也有因維管及設計問題,路燈不但失去功能,還成為笑話。

台20甲線橫跨卑南溪的「初來橋」,乍聽之下就像是「出來喬」,有人就把這座橋拍下po上網,引來熱烈討論。記者尤聰光/攝影 生活

知名橋不知名、初來橋「出來喬」 台東橋梁喬命名眉角多

台東縣境內河川溪流多,橋梁也特別多,初來橋、知名橋、無名橋......這些橋是怎麼命名的呢?造橋的公部門有一套潛規則。

政治

花蓮淺山黑熊出沒 3年拍到79次 熊蹤熱點一次看

近年花蓮卓溪鄉偶有台灣黑熊出現,林保署12日公布卓溪鄉的黑熊生態監測調查成果,2021至2023年間,透過自動相機共拍攝到79隻次台灣黑熊,其中包括多組1帶2,甚至1帶3的母子熊,尤其夏季出現頻度更高。

「黑色特工隊」由5名排灣族、魯凱族青年組成,團隊成員左起為廖曉蓉、峇岦嵐偲・旮札涅灆、王雅蘭、顏裴晏與佬祖・魯魯安,致力以構樹纖維作為創作媒材。圖/黑色特工隊提供 生活

5位原住民組成「黑色特工隊」 用構樹找回認同、展現雋永工藝

由5名排灣族、魯凱族青年組成的「黑色特工隊」,致力以構樹纖維創作媒材,回歸部落文化母體,用新世代想法與傳統工藝碰撞激發新意,傳達原住民當代工藝內涵,而他們推出的工藝品牌「黑色雋永」,不久前還獲選為「2023台灣設計BEST100」傑出新銳,他們期望從生活實踐與創造,歌頌土地及文化精神。 他們笑說,5人的緣分從酒吧開始,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人從小跟著父母北漂,兜兜轉轉成為典型的「返鄉青年」,有人是原住民,卻連一句母語都不會說。究竟是什麼讓他們決定一起創作?又為何特別選擇構樹作為創作媒材?

司馬庫斯入口處的部落牌樓,在櫻花季時被盛開的櫻花圍繞。記者余承翰/攝影 專題

走進山中粉色仙境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櫻花盛開

新竹縣尖石鄉有「上帝的部落」之稱的司馬庫斯,每年2月起櫻花陸續盛開,將一路持續綻放到4月,雖然地處深山,群山環繞的美景搭上豔紅、粉紅與雪白色的櫻花,從觀景台上眺望被櫻花圍繞的司馬庫斯,就像是隱身在山中的粉色仙境,每年吸引許多旅客不遠千里朝聖,部落近年更在櫻花季實施總量管制,以維護旅遊品質,並保護生態環境。

神山部落發展神山瀑布部落生態旅遊,進入瀑布區要遵守相關規範,不能大聲喧嘩、呼喊姓名。記者劉星君/攝影 生活

深度旅遊/揭開霧台神山瀑布面紗 原民智慧水芋田 驚豔國際旅客

有「雲霧之鄉」美稱的屏東縣霧台鄉,全鄉都是魯凱族,霧台鄉阿禮、大武與神山瀑布在2020年7月畫設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必須有部落族人陪同才能進入。神山部落發展「神山瀑布部落生態旅遊」,吸引喜愛尋幽探秘的民眾前往。 族人表示,神山瀑布是族人禁忌之地,進入瀑布區必須遵守相關規範,不能大聲喧嘩、呼喊姓名,進入後,要以瀑布區各種原生植物稱呼對方,由族人帶領認識周邊環境多樣性。

出身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的㚸玏㺪・路菲力菲(左)與家人們一起打造「文樂1-2」莊園,盼將部落祖先的智慧傳承下去。記者劉星君/攝影 生活

深度旅遊/來「林學校」部落生態遊 在大武山下採藥草泡森林足浴

屏東縣潮州鎮「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座落在大武山下,有著二峰圳文化資產,透過「林學校」活動,串連周邊來義鄉、泰武鄉部落景點,非常適合一日遊,深入了解部落文化並品嘗美食 。 出身來義鄉文樂部落的㚸玏㺪・路菲力菲,將對家人的思念打造出「文樂1-2」莊園,透過林學校課程,善用祖先傳承的藥草,在莊園森林下提供藥草足浴,遊客可感受排灣文化的療癒力量,並聆聽山林的藥草故事。...

苗栗縣後龍新港社的道卡斯族開展文化復振運動,每年都進行牽田走鏢祭儀,圖為2018年牽田祭宣傳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平埔族正名/被說長相像才知自己是平埔族 她探究為何阿公祖籍填浙江

平埔族與目前法定原住民同屬南島語系族群,不少人卻從清朝起就被改姓名,在日治、戰後政府政策下更漸漸失去文化延續,甚至不知自己出身。有平埔族後裔表示,她一直以為自己祖籍如戶籍謄本所顯示是來自浙江,多年後調閱阿公在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才發現族別註記「熟」(番),也就是平埔族,「這是一個刻意被遺忘和隱藏的故事」。

還我馬遠布農族祖先遺骸自救會日前前往行政院陳情,抗議1960年台大醫學院體質人類學研究團隊擅自挖掘祖先遺骨,至今60年未歸還。記者蘇健忠/攝影 評論

台大的馬遠布農族遺骨案延宕6年 蔡政府別再用轉型正義哄騙

延宕六年的「馬遠布農族遺骸爭議」,近日又因馬遠族人到台大抗議引發討論。2017年時,台大校方面對族人的索還與各方呼籲,火速做出返還決定,然而為何六年過去,遺骨仍躺在台大醫學院?更何況2018年時監察院調查報告已做出「建議政府順應世界潮流,審慎研議賦予原住民族申請返還遺骸之權利機制」,請問民進黨政府進度到哪了?馬遠遺骨事件是「歷史不正義的又一事證」,不論是政府或大學,都應更積極、主動給個交代。

台東藝穗節近年名氣漸響,全縣山海都可當舞台,InTW舞影工作室與都歷部落合作,介紹部落、阿美族歌謠吟唱,再由舞者於族人在沙灘畫出的部落圖紋上起舞。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生活

全台最「長」藝穗節融合台東山海地景 打造成表演界瀨戶內海

台東縣政府舉辦的台東藝穗節近年名氣漸響,全縣山海都可當舞台的主旨,讓藝穗節演出場地北至長濱、南至大武,長達169公里。而實際打造這全台最「長」藝穗節的策展人,是身為鋼琴碩士的縣府約聘人員賴韋丞,來自台南的他期盼,有朝一日台東藝穗節可成為表演藝術界的瀨戶內海藝術祭。

芳療師鄭育慧也在台東聖母醫院經營的「芳心好美」芳療館服務。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不捨外婆當年痛苦癌逝 她成為芳療師撫慰太魯閣罹難者家屬傷痛

29歲的芳療師鄭育慧將芳香按摩油抹在患者的緊繃身軀,輕柔按摩,原本費力喘氣的安寧病房患者們,呼吸漸漸變得平穩,表情柔和、沉入睡眠。鄭育慧說,她總覺得自己無比榮幸,才能見證這神聖恩寵的一刻;而自己是到好幾年後,才明白自己投入芳療,是源自於對痛苦癌逝外婆的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