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不到2個月,高雄市接連有2名罕病兒因申請延緩升學遭駁回,家長只好寫信向總統陳情。特殊教育學者指出,特教觀點認為障礙程度再...
孩子的身心健全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當年我帶班時,這種感受特別深刻。老師能輔導學生,但對家長就完全使不上力,經常是白忙一場...
108課綱實施6年,文理補習班卻多了上千家,其中國小文理補習班就占了6成以上,坊間甚至出現「私小專班」。有家長透露,私中會分菁英班與一般班,如果想進入菁英班,基礎從小就要打好,小一開始補英語,小三補數學,到了國中補全科。補教業觀察,不少家長原以為讀私校能省下課後安親與補習費用,但讀私校反而補更兇。
康橋國際學校小學部每年學費高達35萬元;有私小錄取率更僅13%。但家長趨之若鶩,焦急打聽私小準備要訣,提前卡位就為進私中鋪路。而熱門私小辦說明會與闖關體驗,是對家長和學生的雙重面試。
選擇障礙這個症頭,從我年紀還小時就患上了。只是生活單純,彼時遇見的岔路,多半走哪邊都無傷大雅,稍稍猶豫,也就能繼續好好成...
每年3月「全台瘋私中」,國小六年級生拚命擠錄取率最低只有5%私中窄門,只為提前取得進入頂尖大學的門票。本該減輕升學壓力的「多元入學」,演變為「多元不確定」,近幾年私中小聯考報名人數屢創新高,正是家長和學生對教改、108課綱投下的不信任票。
和台灣相似,日本高社經地位家庭傾向孩子從小讀私校國際班或是國際學校,以前送美國學校、歐洲學校或中華學校,近年讀印度學校也很熱門。除了全英語環境,許多日本家長認為,孩子念了印度學校,就有機會成為厲害的IT工程師,學費還不到歐美國際學校的一半。在這種風氣下,某印度學校甚至超過半數都是日本小孩。 不過,日本小孩就讀印度學校會遇到什麼樣的適應挑戰?一名日本媽媽分享親身經歷。
有位學生數學很差,但國文成績優異,結果父親就幫兒子選填只看國文的私立大學電機系。老牌私立大學及部分國立大學數學系,個人申請門檻只有「數A底標」,底標生能應對這些高強度科系?實在讓人捏把冷汗。但有私大數學系主任說,他們連2年有研究生畢業後進聯發科當工程師,這些學生當初數學並非頂標或前標。
校園霸凌、升學壓力,私校成了家長首選,近2年,明星私立國中報考人數屢創新高。專家學者提醒,私校高壓課程、同儕競爭激烈,應先瞭解公校與私校差異,不要一窩蜂把孩子往私中送,且要注意「大魚小池效應」,事先做好3項評估,以免孩子學習自信被擊潰。
少子化,明星私立國中招生卻逆勢成長,今年「私校七雄」甚至出現比頂尖大學還難考的超低錄取率。升學輔導專家觀察,有些家長看好明星私中考取頂尖大學比例直逼建中、北一女,孩子小二就開始送私中班。但進入明星私中就代表取得頂尖大學門票嗎?
20多年前,期刊分級制產生「高退稿率=高品質」的迷思,但許多出版社會為了多賺一點而放水;近年學界投稿偏重英文期刊,導致台灣本土期刊面臨缺稿困境。教育領域資深學者表示,一樣的研究方向,投稿國外期刊一投就中,投國內期刊像擲筊,需連10次擲出「聖筊」才能成功發表。但幸運之神何時來到?
「現在男性才是被歧視的弱勢!」2024年歧視男性論特別醒目,在日本一名女主播甚至丟掉工作,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催出男性選票。在這個時代,居劣勢的到底是男性或女性?至少在日本從議員、主管比率到升學,女性明顯居下風。但為何日本男人們以被害者自居,展開反擊了呢?
想透過申請入學上大學,備審資料很重要,有大學教授指出,他們不吃軍備競賽這套,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重點應兼顧「基本盤」和「個人特色」,專家則指出,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歷程」,其實才是制度核心,學習感受脈絡化呈現很關鍵。
114學年大學學測落幕,農曆年後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等主要升學管道陸續開跑;台大學士班提供3489個名額,申請入學是最大入學管道,頂大分發入學名額減至二至三成;而熱門的資通訊科系擴充名額,今年再從5%減為3%,電機、資工、資管等外加人數放緩,想搶進理想校系,請看聯合報數位版推出的「大學考招教戰系列」,有升學趨勢最新解析。
少子化下,如何避免「踩雷」選讀到有退場危機的學校?教育部每年公布大專院校註冊率供家長參考,外界尤其關注未達6成「淹水線」的學校。但學界提醒,註冊率易被美化操弄,選填志願參考指標要看這些。
考招季近了,114學年技專甄選入學招生簡章日前出爐,不少科技大學都將學習歷程檔案(學檔)中的「專題實作」單列評分。但高職老師認為評量尺規不清,恐致學生沒動力製作學檔。專題實作究竟該如何備審?
日本私校熱度不衰,今年東京有四分之一的小學畢業生去念私立中學。日本教育專家指出,私校有老師的素質通常較高、容易聚集家庭背景相似的學生等優點,但準備過程的好壞,會影響孩子到成人階段。無法否認的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拚私中,家長要有判斷勇氣,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他從此討厭念書或害怕某個科目。
台大在世界大學排名衰退,充斥「溫情」主義的台灣高教,如何打造精英「海豹部隊」?學者認為,台大等頂大師生淘汰率均低,教育界逆淘汰沒有追求「頂尖」的欲望。 不過,若一定要「取捨」,大學究竟須提升淘汰率爭取高排名,還是應包容學者暫時的「帳面績效低落」?
YouTube影片現在不僅是娛樂,還是各年齡層的學習資源。科學證實結合「聽」與「看」的多媒體學習,比單靠聽覺的輸入更有效。台灣也有許多知識型頻道。日本線上教育專家提醒,即使如此,選擇及運用YouTube影片的時候要注意一些細節,否則導致大腦超載,帶來反效果。
免試升高中的完全中學(中高一貫校)制度1999年引進日本以來,爆發性成長。用6年深化學習、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是完全中學的精神所在,近年許多完中卻成為升學保證班。不只頂尖的私立完中,同樣是獨招考試的東京公立完中也不再收高中插班,怕插班生拖累升學成績。日本的教育格差擴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