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還可以邀讀者看戲!落成近四十年的國家圖書館,今天正式啟用多功能展演廳,將地下一樓的演講廳轉型為劇場;讓原本以演講活動為主的場地,變身為既可演講誦詩,也可舉辦戲劇演出與音樂會的劇場...
戲劇往往反映時代,不少作品也常直接描寫歷史。台灣戲劇界從1980年代末小劇場風起雲湧,奠下劇場勇於發聲的基礎,也有賴各級政府相關單位及場館補助、評選乃至委託製作,才能有今日百花齊放面貌。然而先不論戒...
1993年,來自馬來西亞的青年黃誌群離開雲門舞集,在加入優劇場前,決定先到印度旅遊。在恆河邊,他遇見一位雲遊僧,談起打坐感受,對方說他的打坐猶如只在糖罐外面打轉,「裡面的糖,你還沒嘗到」。這句話,改...
2012年,因病漸失視力的劇場人許家峰趁著還能感覺到光,進劇場看他喜愛的編舞家黃翊作品「黃翊與庫卡」第一階段。但他沮喪發現就算坐第一排,頂多只能感知眼前的閃光和舞者與機器聲響,完全無法建構畫面,自此...
農曆七月禁忌不少!台中國家歌劇院逆勢操作,以Q版創意破除「不能玩水、不能看老宅、不宜靠近榕樹、不要靠牆、不能走長廊、不宜拍前人肩膀」六大禁忌。其中,「不能靠牆」到歌劇院免驚最有創意,因為歌劇院是3D...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各種產業,名噪一時的表演團體「太陽馬戲」也受到嚴重影響,不僅全球44場劇場秀暫停演出,且因疫情前早有經營危機,在零營收情況下資遣95%員工。被視為「加拿大驕傲」的太陽馬戲積極尋求...
疫情席捲,表演藝術團體也窮盡所能自救,資源較少的中小型劇團、舞團,紛紛開課程、線上展演、創意募款,或趁演出取消改為下鄉教育推廣。表演藝術聯盟正進行OTT串流平台觀看和募資平台計畫,民眾捐款由平台轉交...
疫情蔓延、大型室內活動全面停擺,表演藝術團隊成為最大受災戶之一。雲門舞集、明華園等五大「台灣品牌團隊」因規模大,全職團員多,每年營運成本數千萬元起跳;如今無法演出、收入頓失,成本仍得照付,個個咬牙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