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議會

店家豬肉產地標示悄悄失守 消費者你怎麼看?

今年起萊豬開放進口,市面上中央、地方,甚至業者有各式各樣的豬肉標示,讓消費者眼花撩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起萊豬開放進口,市面上中央、地方,甚至業者有各式各樣的豬肉標示,讓消費者眼花撩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開放萊豬進口不到3個月,最初還雷厲風行的豬肉產地標示,最近悄悄開始鬆動…

不僅坊間有些餐廳、小吃攤的豬肉產地標示默默消失,還有商家一口氣標示多國豬肉來源,讓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吃下肚的是哪國豬肉,如果細問其中一種商品的豬肉來源是哪個國家,連業者自己可能都說不清。

對於這樣的現象,消基會表示,有可能是商家進口的豬肉產品來源改變,例如原本用的是台灣豬肉,後來改用便宜的加拿大或美豬,業者寧可不標,避免被檢舉標示不實受罰;另外,有些店家供應多項散裝食品(如貢丸、香腸、餃子、豬大腸等),來源可能包含台灣、加拿大、丹麥、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店家只好全部同時標示出來,但對消費者來說,反而形同「有標等於沒標」。

你怎麼看待目前的產地標示政策呢?你吃得安心嗎?

你也可以看:

吃得安心嗎?萊豬開放不到3個月 店家產地標示已悄悄失守

【感謝祭活動】訂戶限定,累積閱讀再享誠品禮券11抽,看越多賺越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