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上周降下一年份雨量引發毀滅性洪災,導致200多人死亡。今年9月波瑞斯風暴襲擊中歐與東歐,也引發百年一遇的大雨洪災,但有座城市卻能倖免於難。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在5天內,降下全月平均降雨量的二至五倍,不過全市只撤離15棟房屋,約10人受輕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來看看維也納號稱能應付「50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設計,有何值得借鏡之處。
強烈颱風康芮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達300公里,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海陸警,預期它明天中午至傍晚在花蓮以南陸地登陸,預期會帶來致災性強風豪雨。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的風雨預測,10縣市明天達到停班停課的標準。...
山陀兒颱風創下許多紀錄,對於颱風假標準的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說,這是地方政府衡量各種狀況所做決定,但他也點名氣象署,稱現在有更好的科技,希望氣象署再精進。一場颱風,讓號稱是AI行動內閣的卓內閣被發現毫無AI可言,中央官員居然還在排排坐開中央防災會議,至於雨量報不準就怪氣象署,這樣的閣揆可真好當。
山陀兒颱風造成北部、東半部及南部局部地區劇烈風雨,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今表示,基隆昨天更出現日雨量408毫米,創下歷史新紀錄。警報期間高雄汕尾、仁武最大陣風達15級,十分驚人。此外,山陀兒從南邊往西南部陸地登陸,行走路徑較罕見,也是第一個10月在高雄登陸的颱風,是較為特殊個案,且其也是登陸前警報時間最久的颱風,歷經4天4小時。 陳怡良表示,2017年起針對颱風近中心影響區域達平均風力12級、陣風14級,就會發布強風告警,2017年以來發布近20次,其中山陀兒就發布3次,這也是第一次針對高雄發布強風告警。山陀兒颱風此次對北東及南部局部地區影響最大,基隆昨天日雨量達408毫米,創下新紀錄,超過1980年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351毫米累積雨量;從29日累積至今早,累積雨量最多的是台東利嘉林道有1713.5毫米,其他像是屏東大漢山也有1570毫米、新北瑞芳1067.5毫米、花蓮清水林道970.5毫米。
.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強烈颱風山陀兒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根據氣象署今天上午10時最新風雨預測顯示,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今天下午2時至明天下午2時),有花蓮縣、台東縣、恆春半島、高雄市、屏東縣達雨量警戒值停班課標準。今天下午風力部分達標地區新增連江縣、澎湖縣。
台鐵台中站昨早有乘客疑似走錯月台,為搭乘對面月台的區間車,竟不顧危險,直接跨過軌道爬上對面月台,且約1分鐘後就有一輛普悠瑪進站,現場也沒見台鐵人員吹哨阻止,讓其他乘客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今年天災頻仍,4月時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蘇花公路多處遭落石中斷,7月凱米颱風直撲宜蘭,北橫、中橫、蘇花公路再次出現多處土石坍塌。每一次道路中斷,宜、花山區就有村落成為孤島,聯外交通受阻,物資、醫療都成大問題。 東部山區道路脆弱,遇到天災時成為孤島對居民而言,即使不是日常,也是不時就要面對的挑戰,多年下來,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孤島求生術」,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與颱風中,頑強堅韌地守住自己的家鄉。
1956年8月17日,台北市下午一陣亞熱帶夏天的陣雨,足足下了100毫米的雨量,不少下水道年久不能暢通導致排水不及,使市區成為一片澤國,許多條馬路積水盈尺。
這次凱米颱風讓高雄市淹水嚴重,也讓市長陳其邁的政治前途受創。過去幾年,陳其邁努力形塑高雄「脫胎換骨」的形象工程,包括演唱會經濟、引進台積電等,卻在一場颱風中被打回原形,專家直指,高雄前瞻治水資源耗費在滯洪池的經費太多,這些經費若積極運用在雨水下水道、箱涵改建上,也許不會淹這麼慘。過去在韓市府時代,把「路平燈亮水溝通」當成重要政績,卻屢遭綠營及側翼訕笑,但現在看起來,或許他們都該收回過去的輕蔑。
桃園前天有上萬用戶停電,昨又傳水情嚴峻,石門水庫蓄水率只剩24%,比3年前「百年大旱」同時期的27%還低,農民擔心已完成插秧的一期稻作等不到梅雨,恐要準備停耕,中央明天將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將水情燈號升級。
極端氣候頻繁,交通部指出,過去百年來,台灣地區溫度上升約1.5度C,未來天候整體趨勢,冬季變短、夏季變長、春雨減少、梅雨強降雨增加,極端降雨頻率、強度也增加,即便侵台颱風個數減少,但強度、降雨都增強。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蔡政府前瞻治水預算,完全沒補助台北市合理嗎?
卡努颱風「甩尾」,驚人雨量重創中南部,南投災情尤其慘烈,9部落遭困猶如孤島,重災區仁愛鄉民眾形容「危險性比921大地震還嚴重」。大水為患,多個縣市馳援南投,但政治口水卻沒少過,中央甚至不忘藉機修理在野黨執政的南投縣政府。
梅雨一年為台灣提供約三成降雨量,是僅次颱風的重要降水源,下周梅雨旺盛期,氣象專家提醒恐致災。梅雨的生成如同派系角力,「戰況」不明,而且翻臉跟翻書一樣,可能即刻變成致災暴雨,氣象從業人員直呼最麻煩、最難報,近年來中南部梅雨季縮短,雙北致災豪雨發生的時間增加,梅雨季期間,台北市午後雷雨愈來愈傾向發生在南區的文山區木柵、大安區一帶,新北則是在這兩區。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飛龍瀑布溯溪意外。
號稱近期威力最強春雨從昨天開始襲台,今天中部多個縣市因致災性降雨傳出多起災情。農業界人士表示,過去叫做「春雨綿綿」,現在則是長期乾旱,或者一下子驟降雨,對農業生產影響大,農業轉型因應氣候變遷,刻不容緩。...
每次旱情都有間隔,但近3年來旱象頻繁,氣候的變異也使雨水的豐枯周期縮短。專家統計,1949年起台灣「豐水年」間隔距離從18年縮短為個位數。「乾旱年」也同樣從相隔17年縮短至個位數,近10年來的乾旱年愈來愈短:2015、2020年僅間隔5年,2022年再出現南部的歷史性乾旱,可見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台灣乾旱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常見。近日南部水情頻拉警報,降雨量創下30年來新低,水利署9日更預警,南部2023年旱象恐怕比百年大旱還嚴峻,平地水情吃緊,農民心急,但聯合影音記者跟著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黃倬英團隊來到嘉義、宜蘭高山,也發現往年雨量較豐沛的山區,降雨量開始不穩定,長年維持濕度的雲霧帶也有開始上移的趨勢。
近日來降雨量創新低,隨著南部水情告急,中部地區的蓄水情況也逐漸吃緊,日月潭著名景點九蛙疊像近期浮出水面,部分潭底已露出,也出現乾涸,龜裂的現象。中央氣象局預估,3月上旬到4月沒有明顯降雨的跡象,最快要等到5月梅月季來臨,雨水挹注後,旱象才能適時紓解。
國防部長邱國正昨在立法院證實,我國正與美方磋商,美軍擬將東亞的軍備庫存,改存放到台灣。行政院長陳建仁上午在立法院受訪時表示,美國跟台灣一樣,都有維持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共同理念,所以會繼續合作;更重要的,不容許台海和平或台灣的主權受到任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