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國內每年因過敏就醫人數超過350萬人,主要症狀為發癢、氣喘、蕁麻疹、眼睛腫,但林口長庚研究發現,少部分幼兒患有食物蛋白誘發腸炎症候群,對於花生、雞蛋、牛奶等食物過敏,表現為腹瀉、嘔吐等非典型症狀,常被誤診為腸胃炎。
「別來無恙」,希望別離後至今一切順利平安,是句充滿祝福的問候語。何以說「無恙」?唐代歷史學家顏師古的代表作「匡謬正俗」中提到,「恙,噬人蟲也,善食人心,古者草居,多移此害,故相問,日無恙。」這應是「別來無恙」的緣由。不過生活在21世紀的現代人,恐怕對這種病症不怎麼瞭解,甚至可能不知道原來2016年,台灣仍有人因此而死亡。到底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這種病又有什麼主要症狀呢?
醫療一直是澎湖人的痛,關於醫師誤診、設備不足、空中後送不及所造成的遺憾,每個澎湖人都有故事可說。七美島曾有民眾因為胃出血,後送不及而致命,還有很多小離島的老人家一輩子幾乎都沒看過醫生,如果在潮間帶捕魚骨折、拉魚網挫傷,就讓它自然好,類似「醫療次等公民」的印記揮之不去。 不過,問澎湖人現在的醫療,多數人都會說相較10年前改善許多,而這就不能不提到背後的功臣之一——現任衛生局長陳淑娟過去任內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