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副總統賴清德動完腰椎顯微手術後,休息一天就能行動自如跑行程,不少民眾覺得很神奇。不過,看在外科醫師眼裡,這類顯微手術早就相當普及,甚至已成為醫師訓練過程中的「標配」。近年來愈來愈多醫師投入顯微及內視鏡手術,加上手術醫材進步,不少原本要開膛剖腹才能看清病灶的「大」手術,都已發展出顯微手術或微創手術,動完刀的恢復期大為縮短。
職業專科醫師經常得負責確認勞工是否適合擔任特定工作的「選配工」、以及傷病後何時適合回到職場的「復工」狀況,其中有很多眉角。例如當勞工被錄取後,做新進人員體檢發現不適合做預計的職位,勞資雙方怎麼協調?又如勞工發生骨折等意外,治療後傷口還有點痛,想再休息,卻被雇主要求快回到職場,都得靠職醫鑑定來裁決。...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百工百業,醫院統計發現,病患忌諱就醫,宅在家的結果造成上半年椎間盤突出患者倍增,有的病情加重,從輕症變成非動手術不可。醫師呼籲,未來若被迫要遠距上班,別忘了要保護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