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手語

美籍韓裔的失聰藝術家克里斯汀.孫.金(Christine Sun Kim)透過作品讓大眾反思他們聆聽和察覺世界的方式。圖/紐約時報 國際

真實人生/她聽不見卻「畫出聲音」 失聰藝術家尋找聲音的旅程

美籍韓裔的克里斯汀.孫.金(Christine Sun Kim)是聾人聲音藝術家,大家不免好奇,聽不見聲音的人,要如何成為一名聲音藝術家?對她而言,聲音不只能被聽見,還可以透過視覺、觸覺去感受,希望能讓大眾反思如何使用任何語言,來突破交流時所帶來的限制和誤解,並透過創作證明「聽不見不代表不能發聲」。克里斯汀2020年曾受邀在超級盃上以手語演出美國國歌,唱出無聲的震撼。...

不少聽障或手語團體都表示,手語是個自然存在的語言,不應該被貼上聽障限定的標籤。記者張哲郢/攝影 生活

台灣手語發展百年門派眾多 戒嚴時被當方言只能偷偷學

手語從日治時期引進台灣,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戒嚴時期,當時國民政府有意要統一手語,引發南北手語大戰,各自為彼此認同的手語爭執;解嚴後,教育部不再執意統一手語手勢,讓手語有更多發展空間,如今以過去日本手語為底的部分只剩三成左右,反而衍生出特有的台灣手語。

防疫期間人們戴上口罩,遮住了表情,讓聽障者讀不了唇語、看不到人們的表情,彷彿完全進入無聲世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聽障溝通路1】戴上口罩、少了唇型 他們進入無聲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人戴上口罩防疫自保,只剩一雙眼睛,看不到臉上表情。但對聽障者來說,口罩遮住的,不只是喜怒哀樂,更是交談溝通的重要線索,因為比手語必須看對方的表情,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的人,也需要讀對方的唇型輔助。人口一罩的疫情時代,阻擋了病毒,卻罩住聽障者的溝通路。

手譯員丘安曾在翻譯現場遇到要譯寶可夢的「淚眼蜥」,差點被考倒。圖/丘安提供 教育

【手語納課程2】手譯員甘苦談 差點被寶可夢「淚眼蜥」考倒在台上

日前在新冠肺炎疫情記者會上,BBC記者以英文提問,站衛福部長陳時中身旁的手語翻譯員李振輝即席手譯,「神級」表現讓他一夕爆紅。李振輝的手譯生涯中,最難忘一對犯搶奪罪的聾人兄弟,入獄後還託女兒致電感謝他「有溫度」的服務;也在指揮中心任手譯員的丘安,則曾被寶可夢「淚眼蜥」考倒,也難怪她說「每場翻譯都是考試」。

因中央疫情記者會爆紅的手語翻譯員李振輝(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手語納課程1】防疫手譯員爆紅 手語仍有「比手畫腳」刻板印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官員們身後即時翻譯英、客語的手語翻譯員意外爆紅。事實上,國家語言發展法已把台灣手語列為「國家語言」,111學年度起,將列為中小學部定課程。但有課綱委員認為,師資不足、加上家長擔心孩子被貼標籤,是推動手語的兩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