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凍卵

近年部分診所找來網紅,開箱「凍卵經驗」,讓民眾更理解凍卵的流程、風險,也讓更多女性願意投入「凍卵市場」。圖為醫師與民眾問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手術、保存至少20萬!凍卵4步驟全自費 不是越年輕越好

孩子愈生愈少,大幅衝擊兒科、婦產科,但近年婦產科在「不孕生殖」殺出一條血路,部分診所找來網紅,開箱「凍卵經驗」,讓民眾更理解凍卵的流程、風險,也讓更多女性願意投入「凍卵市場」。不過,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洲卻指出,這一類「社會性凍卵」反而延後女性生育年齡,惡化少子化困境。究竟什麼是社會性凍卵?什麼人才適合凍卵?聯合報數位版專文為讀者分析。

一對父母向台大醫院提告,要求返還已逝兒子預先冷凍的精子,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冷凍精子能繼承?父母告台大醫院討愛子「遺物」

人工生殖技術問世逾40年,冷凍精卵也越來越普遍,除了讓晚婚、晚生的人更有機會延續血脈,也讓必須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恐損傷生殖系統的癌症病患,未來仍能有生育機會,但相關爭議隨之而來。 一對父母在罹患白血病的兒子過世之後,向台大醫院要求拿回兒子生前冷凍的精子,父母認為身為繼承人,有權可以拿回屬於兒子的一切,院方則為了維護公序良俗而堅決不肯,雙方因此鬧上法院,一場涉及人工生殖的倫理、道德官司,法院該如何解決?

新北市長侯友宜去年競選總統期間提出政見,65歲以上長者及55至64歲原住民排富全額補助健保,約400萬人受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國會風雲/國民黨兌現承諾 藍委競相提案完成侯友宜競選政見

2024年總統大選結束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雖然敗選,但他在選戰中提出不少政見如老農津貼加碼、老人免健保、超過80歲取消巴氏量表、提高育嬰留職津貼等,藍委陸續提案修法兌現;但也有一些政見,藍委則認為時機不宜,暫且觀望中。 國民黨2月黨團大會上,國民黨團羅列32項優先法案與立委討論,就有藍委要求侯友宜競選時的總統政見也算是藍營對選民的承諾,應列入優先法案之中盡力推動。

婦女新知基金會提醒,全世界都知道「發津貼」不能催生,唯有做好「友善職場」和「公共托育」才有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你給我記者EP103|撒幣催生難!少子化國安危機 政府可以做些更有用的事

去年台灣初估平均一位適齡女性生育率為0.87,再創新低,跟韓國有得PK!但是韓國的生育政策已有改善跡象,台灣除了大撒幣外,尚提不出更有感的政策,撒幣越撒孩子生越少,難道政府還要繼續執迷不悟嗎? 全世界都知道「發津貼」無法有效催生,唯有做好「友善職場」和「公共托育」才有用。至於該怎麼做?來聽聽職場媽媽心聲與國外的有用做法吧。

受訪者坦言,不可能因為幾萬元的生育津貼或沒特別好用的公共托育,就扭轉她不想生子的意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撒幣催生難/性別刻板印象讓年輕人不敢生 解決少子化先推廣未婚同居生子

與男友交往多年的小妤,交往之初就明確告知男友自己不打算生育,既然不生,那就沒有結婚必要。在公司擔任小主管的她坦言,看了一些職場環境都對女性生育不友善,自己也沒有特別喜歡小孩,更不可能因為幾萬元的生育津貼或沒特別好用的公共托育,就扭轉她不想生子的意願。她認為,台灣應該比照歐洲一些國家,針對同居多年的伴侶訂定同居法。

今年選戰凍卵補助政見滿天飛,拉攏選民,市長、市議員候選人爭相提出。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凍卵補助」政見滿天飛 候選人挑「卵」柿子捏恐下錯藥

今年九合一選舉全台,許多縣市長、縣市議員候選人異口同聲,「凍卵補助」政見滿天飛,但這真的是要解決生育低迷?有醫師立委質疑,候選人挑「卵」柿子捏,恐怕是下錯藥了,這些候選人可能不知道,凍卵必須全身麻醉,原本在醫學上是很不得已的選擇,也有高度風險;民團也認為,這種政見也變相鼓勵女性非自然生育,想辦法讓育兒家庭兼顧就業與照顧兒女才是正辦。

在日本以幸福企業聞名的伊藤忠商事,希望員工能兼顧工作與育兒。 路透 國際

日企大肆宣揚員工高生育率 但生育該成為公司KPI嗎?

在日本以幸福企業聞名的伊藤忠商事公布去年正職女性員工的生育率,遠高於全國數字,有人稱羨。但員工生育率,該成為公司的KPI(績效指標)嗎?日本社會有正反不同的聲音。

學者認為,人工生殖法綁定已婚夫妻,女性即使未婚凍卵,沒有結婚就不能使用,這種在異性戀婚姻下設計與運作的法律,真的需要重新被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輕熟女瘋凍卵卻受限法律要結婚才能用 生子焦慮難解

「不買包、去凍卵!」近年來「凍卵」成為輕熟女間的熱議題,未婚者覺得如果暫時沒對象,似乎應趁年輕凍個卵;已婚女性忙著拚事業的,則把凍卵當成買生育保險,免得真的要生時卵子「太老」,但凍卵卻要結婚才能用。少子化年代下,政府催生政策成效有限,難以營造友善婚育環境,光靠個人保險式的凍卵,真能凍住愈來愈高漲的生子焦慮嗎?

根據統計,35歲以上的懷孕生子人數比10年前還多,反之,34歲以下的人數逐年遞減。示意圖。路透 生活

【高齡產子/上】高齡不等於不孕 林志玲、徐若瑄艱辛求子路戰勝3大魔王

47歲林志玲過年報喜產子,引發話題,不過高齡產子路艱辛,孕期得承受不少風險,生子更像是走一趟鬼門關。根據統計,35歲以上懷孕生子的人數較10年前多,反之,34歲以下的人數如雪崩式驟減,特別的是40歲以上、45歲以上懷孕生子人數,都比10年前多出2到4倍,顯示高齡產子的世代來臨。 這群大齡父母在40多歲時,正好面臨上有高堂要奉養、下有幼兒待養育,經濟開銷大、身體健康往下滑,三明治世代正背負著愈來愈沉重的責任。對於晚婚、晚生的世代,如何及早準備?成為大齡父母,要注意哪些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