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華府智庫CSIS最新兵推結果顯示,在美日介入的情況下,北京武力犯台行動終將失敗。但美國會不會介入,以及介入速度和程度,都將成影響最終戰局的關鍵,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各方都將會付出慘痛代價。 看點2: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日起陸續訪問歐美盟友,為今年5月的廣島G7峰會暖身,此行除了和英國簽署相互准入協定,還獲得美國再一次防衛保證。面對中國大陸步步進逼的威脅,美日在軍事上會如何擴大合作? 看點3:儘管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早已不情願地卸任,但支持者的憤怒還沒褪去,8日衝進國會大廈、總統府和最高法院,暴動一觸即發,沒想到卻扯出川普人馬陰謀論,美國政爭窘境再度浮上檯面。
加拿大人口老化,嬰兒潮代離開工作崗位,出生率又低,因此加國政府上月宣布一項大規模引進移民政策,計畫在2025年之前每年引進50萬移民,也就是說,未來3年將有150萬新移民湧入,人數之多,是英國每年接受移民占人口比率的八倍,是美國的四倍。但最近民調顯示,加拿大人民還沒有準備好接受大量移民,加拿大的新移民政策有何利弊?
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上月達成為俄國石油價格設限的協議,但業內人士與美國官員指出,俄國可利用「影子船隊」將石油運往G7限價令範圍外的地方。這凸顯示G7雖多方限制俄國戰爭收入,這項雄心勃勃的計畫仍有局限。
在曠日費時的俄烏戰爭中,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不遺餘力,對其原油價格設限是最新一招。但沒想到10月5日,油國組織OPEC+宣布削減產量每天200萬桶,一夕之間讓全球政治天平再現震動。觀察家認為,由沙國主導的OPEC決定集體減產,不僅代表沙國王儲穆罕默德對美國的蔑視,白宮也認為這是個人恩怨。而在2014/2016年油價大戰後,當時美國發現有兩種有效方法可提醒沙國。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領導世界孤立中俄,但力不從心。七大工業國(G7)制裁俄國侵略烏克蘭之際,占全球經濟產值85%的20大工業國(G20)卻僅半數成員加入制裁行列。美國及其盟友也想孤立中國大陸,但成果有限,今年11月主辦G20峰會的印尼持續與大陸國營企業簽訂大單,而且G20多數成員對大陸貿易依賴勝過對美。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前譯波洛西)訪台引發兩岸情勢緊張,中國大陸對台祭出軍事、經濟打壓作為,府院分別提出應對變局的三項態度、五大因應策略,蔡英文總統向民眾信心喊話,請大家如常生活。據了解,面對大陸文攻武嚇,蔡政府一方面展現捍衛主權,絕不退縮意志,也要極力凸顯中共軍演衝擊整個印太區域情勢,對全球民主陣營的威脅,將台海危機升級為國際危機。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陸方宣布今天中午起至8月7日中午,連續72小時要在台灣周邊6處海域展開實彈演習。金防部今天上午表示,金門、北碇地區昨晚均發現不明飛行器掠過上空,經比對研析應為大陸無人機,部隊依標準作業程序,射擊信號彈示警驅離,並保持戰備警戒及實施隱掩蔽作為。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執行長芬克曾表示,這場衝突已重塑世界經濟,進一步推升通膨,並讓企業退出全球供應鏈,等於終結了全球化。不過,其他專家認為,地緣政治因素正逼著各國選邊站,全球化受供應鏈重組影響正在重整但未終結,國際貿易正轉向區域化和集團化。
剛結束的G7峰會,原本有很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像是能源價格、通貨膨脹、氣候變遷,尤其是烏克蘭戰爭。然而最終除了口頭聲討俄羅斯外,由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和特殊成員歐盟組成的七國集團領導人集團,對高昂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第十四次金磚國家領導人視訊峰會已在24日結束,這場被大陸外長王毅稱為中共二十大之前「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會後最受注目的焦點是其能否順利推動擴充成員國,以及金磚國家是否足以跟西方主導的G7集團分庭抗禮?
俄烏戰開打進入第五個月,西方國家對俄祭出嚴厲經濟制裁及能源禁運,如今反倒是西方國家承受日益強烈的經濟痛苦。白宮發言人說,今起舉行的七大工業國峰會將討論進一步施壓俄國經濟的辦法。然而過去美國帶頭針對伊朗、敘利亞、北韓、委內瑞拉、古巴的制裁多半未能改變那些國家行為,已有專家指出,更多制裁可能不足以結束這場戰爭。那麼美方還有什麼選項?
電價費率審議會臨時會預計在周一(27日)召開,由於台電今年1至4月虧損469億元,累計虧損擴大為853億元,電價在連七凍之後恐難再凍,由近日釋出的各種訊息研判,電價調漲已勢在必行。 經濟部官員指出,今年上半年台電因為燃料價格居高不下而大幅虧損,台電希望按照電價公式規則,在成本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審議會有權利拍板電價單次調漲超過3%,而工作小組也同意「電價調整反映成本」;不過,工作小組中的學者要求不要影響民生物價,因此建議台電最好直接提出比較衡平的方案。 台電目前的腹案中包括漲超過3%的方案,也有漲幅與外傳的8%相近、甚至10%漲幅的方案,每種方案又分別計算只漲用電大戶、或是全體一起漲的版本。最終會提出哪一個版本,台電還沒有確定,但整體而言,最有可能提出的方案,仍是只漲用電大戶。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進入第17天,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七大工業國(G7)與歐盟聯手撤銷俄羅斯的貿易最惠國待遇;烏軍持續頑強抵抗,宣稱擊斃第三名俄軍將領;攻烏戰事陷入膠著,俄國對烏克蘭情報主管及副手則傳出遭到軟禁。聯合國安理會11日應俄羅斯要求開會,討論美國被控在烏克蘭進行軍事生物研究。
西方國家幾周以來一直警告,一旦俄羅斯入侵,會有空前的經濟制裁,美國總統拜登24日下午舉行記者會,指控普亭是侵略者,為了讓他付出代價,美國將會凍結俄羅斯在美國境內高達1兆美元的資產,封鎖相關銀行,切斷他們與美國金融體系的聯繫,將會影響俄羅斯境內80%的銀行資產,會給俄羅斯帶來史無前例的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召開民主峰會,邀集了上百個國家、政府與會,打算以維護自由世界的民主價值觀,遏制日益強大且獨裁的中國大陸挑戰。美國學者撰文稱,美國終於認識到那些戰略性國家和小國家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在聯合國同樣是「一國一票」。...
1991年12月25日,俄國克里姆林宮象徵蘇聯(Soviet Union)的紅旗最後一次降下,代表蘇聯走入歷史,由俄羅斯取而代之,同時宣告冷戰時代的結束。蘇聯解體今年屆滿30周年,聯合報數位版推出系列專題,回顧這段歷史並前瞻未來局勢可能的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打算在聯合國第76屆大會期間呼籲各國領袖合作,讓全球七成人口在明年聯合國大會前都打到新冠疫苗,但他在推動這項雄心勃勃目標的同時,美國疫苗接種計畫陷入停滯,接種率從全球前段班落後到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墊底。美國疫苗接種率停滯和政治有關,拜登及其盟友將責任全歸咎於一些共和黨政敵及右翼媒體,批評他們宣揚一些反疫苗訊息,阻礙大規模接種的努力。共和黨則指責拜登強迫民眾接種疫苗,違背美國民主與傳統價值。
法國17日大動作宣布召回駐美澳兩國大使,對英美澳新成立的「AUKUS」聯盟及澳洲棄單鉅額潛艦交易表達憤怒,其中召回駐美大使更是「史上首次」,形同讓美法關係一夕之間退回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去年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的菅義偉宣布要參選自民黨黨魁,日本媒體遇到大麻煩:要側寫未來的第一夫人,他們在圖庫中竟然找不到菅義偉妻子、真理子的照片。 後來令大家跌破眼鏡,過去30幾年鮮少露面、政治不沾鍋的菅真理子「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兩度伴菅義偉的首相出訪,夫人外交不含糊,現場記者證言,她的社交氣質比她老公還要傑出。
政治人物的伴侶通常會有發光發熱的時候,但對於約阿希姆·紹爾(Joachim Sauer)來說,這種時刻從不存在。他是誰?一位72歲的理論化學系教授,或許他的另一個身分會更令人有感,像是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丈夫、「德國鐵娘子」的另一半。 沒聽過他的名號也沒關係,因為就連德國人也覺得紹爾低調到沒有存在感。這要怪他長年不跟媒體打交道,也鮮少與妻子出席公開場合,是個連記者都放棄去訪問的男人。然而,這就是紹爾的全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