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是否有機會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次元首級會晤,是美國大選之外的熱議話題;從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到國務卿布林肯,這兩個月來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外交部長王毅會談後,傳遞的都是相同訊息--美方希望穩定對中關係,這也是拜登政府努力留下的政績。
中央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下午指出,中颱山陀兒過去3小時暴風圈稍擴大,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從上午150公里擴大為180公里,目前在鵝鑾鼻的東南方約430公里之處,以每小時9公里速度,向西北西移動,暴風圈正逐漸進入巴士海峽,未來強度有增強且暴風圈有擴大趨勢。倘若路徑、移動速度如預測,氣象署將在今晚到明天清晨會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台灣大選進入最後倒數,習近平在新年賀詞重提「祖國統一」引起各方關注,從五月天事件到經濟脅迫,中方此次文攻不斷,卻不見以往的大規模武嚇,除是舊金山拜習會共識之外,也與解放軍遭清洗有關。 看點2:新年伊始東亞不平靜。311福島地震後,日本大力改善應變機制及預警系統,孰料這次能登半島大地震卻遇上協調災難;至於鄰國南韓,在野黨魁李在明遇襲反映極端政治蠢蠢欲動,暴力正反覆出現。 看點3:以色列宣布從加薩部分撤軍之際,衝突因子正在中東地區醞釀,戰場有擴大風險,美國擊沉葉門叛軍船隻、以色列空襲黎巴嫩首都擊斃哈瑪斯二號人物後,中東是否將陷入大亂鬥局面?
對賴清德在辯論會上失言說「中華民國是災難」以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就是台獨的定義」,柯文哲說這會引起軒然大波,「很快AIT(美國在台協會)就會打電話問他是什麼意思?」 但是AIT或是美國官方,甚至可以代表美國官方意見的學者,目前沒有任何公開表示,這裡有表面原因,也有真正原因。
這幾年開始,在金融圈開始有人用「黑天鵝」與「灰犀牛」來形容未來的變化。黑天鵝是指低機率的未知意外風險,譬如又有一場未知的全球疫情;而灰犀牛則是比喻一種已知卻容易被忽略的風險,例如2011年的福島核災。不過對於2024年的全球變局,我們可以集中在幾項已知的事件與趨勢,包括幾場重要的國家選舉,以及俄烏戰爭、以巴衝突是否結束,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 2024年甚至有可能會被定義為新冷戰開始的一年,或稱冷戰2.0,同時也將是新科技發展與產業急劇轉型的一年。...
美中恢復軍事對話可視為落實拜習會共識的進展,不過拜登政府的目標是希望恢復全面、從上到下的軍事溝通,以應對各式各樣的情勢發展,包含可能影響台海局勢的台灣總統選舉、摩擦不斷的中菲南海交鋒,和蠢蠢欲動的北韓飛彈試射等。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CQ Brown Jr.)和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的視訊通話僅僅只是開端。
11月15日舊金山拜習會後,兩國緊張態勢趨緩,但並未改變雙方競爭的基本面,不少專家學者都不看好美中關係能長期維持。 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來談拜習會後的美中戰略妥協,以及2024年大選對兩岸局勢的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在APEC場邊拜習會前說「他們(中國)有真正的問題」,美國當然有中國大陸的情報,也因此判斷在美中領袖高峰會中,大陸態度會放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讓步;蔡英文總統近日也在訪談中提到,「中國領導層此刻正因內部難題而不知所措,或許這不是中國考慮對台灣發動大規模入侵的時機。」蔡不願特意強調是經濟問題,而是內部的經濟、財政及政治難題的綜合。 中國大陸究竟面對怎樣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共高層雖然出台許多經濟振興方案,但卻沒有明確的政治承諾,最近習近平到上海考察的發言、以及遲未公布的三中全會,都更加令人失望。面對現在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改革的油門、安全的煞車,都在習近平腳下…
對中國大陸來說,年年此時都在開會和準備開會,這些會議大多以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主題。但近日風向有變,中緬開打第一槍之說甚囂塵上,本周狀況卻急轉直下。而中美在拜習會後和緩了近半個月的氣氛,突然掉頭又敲鬥爭鐘聲。 在中方積極打擊緬甸電詐集團之際,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10月27日發起攻勢,鏟除控制果敢的四大家族及電信詐騙集團,卻其背後的軍政府打了起來。同盟軍聲稱在樹林中撿到先進武器,但被懷疑是中方送進,隨後解放軍南部戰區即時在中緬邊境演習,一時間情勢緊張,然而本周卻似乎有跡象顯示,北京要叫停中緬邊境戰。 另一方面,拜習會後中美間的戀愛只談了十餘天,11月25日,中共解放軍稱美國海軍艦艇非法闖入中國西沙領海,11月27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責美方多次以莫須有的安全理由破壞中國企業和其他國家開展合作。 中緬間要戰不戰,中美之間軍事溝通翻了船、經濟也很快翻船。然而中國大陸與緬甸、美國之間的情勢變化,竟可看出中共高層「救經濟」的思路是否轉彎?且看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如何解讀。
中共《人民日報》11月18日的頭版頭條新聞是「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東道主嘉賓非正式對話會暨工作午宴」,另外四則分別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袖高峰會發表書面演講、習近平會見墨西哥總統洛佩茲、 習近平會見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習近平會見汶萊蘇丹哈桑納爾,全版總共用了四張習近平的照片。 見報前一天,習近平也見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好歹日本也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新聞竟上不了《人民日報》頭版,...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11月15日舊金山拜習會後,不少專家學者都不看好美中關係能長期維持,不過在台灣、北韓、烏克蘭及以巴衝突等問題上,美中以往水火不容的立場,似乎開始走向趨合。 看點2:在俄羅斯的技術指導下,北韓第三次發射軍事偵察衛星成功進入軌道,但能否有效執行任務令人懷疑;與此同時,兩韓在2018年簽署的《九一九韓朝軍事協議》似乎也走到末路。 看點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達成休戰協議,是美國、埃及和卡達協助談判的成果,至少50名婦孺人質將獲釋,是自10月7日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釋放人質行動,但雙方對彼此猜疑仍深,恐怕讓協議充滿變數。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次拜習會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起兩軍的軍事溝通,美國總統拜登14日啟程赴舊金山前,被問及他將如何衡量拜習會的成功,他表示,目標是恢復美中正常的對話溝通,在危機發生時可以拿起電話就打通,確保軍方接觸暢通無虞。 對於美國而言,有了從國防部長以降,至戰區司令的溝通管道,就可以有效控管「擦槍走火」的意外,但是老實說,軍事溝通機制,對防止中美衝突是有作用,可是有限…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舊金山會談4小時。美國官員說,習近平在會中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對台動武的計畫,仍重申和平統一,但不排除使用武力;拜登則當面要求習近平尊重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選舉。
這兩天大新聞接踵而至,吵嚷大半年的藍白合終於成局,雖然侯柯誰為主還未定案,但賴清德「躺著選」的狀況已然變局。台灣選舉熱,國際角力也未曾稍停,美國忙了大半年,終於讓拜習會成真,兩大國鬥而不破,歧見再深,拜習能夠面對面溝通,確保兩國領袖能在疑慮時「直接拿起電話溝通」,降低直接衝突風險,當然是世界局勢趨穩的發展,而兩件事的連動,也說明了總統大選將進入關鍵的巷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