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院校將招生績效列為教師評鑑項目,已不稀奇,一名64歲私立科大教師,近日因評鑑沒過被資遣,他痛批資遣成了學校主管階層的「業績」,「評鑑治校」已經走火入魔。部分私立大學教評辦法「一年多修」,教師疲於轉變研究重心生涯規畫被打亂,如何避免評鑑制度成了權力鬥爭工具?教團提出一招。
時隔30年,主計總處4月底曾再次公布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不只反映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現實,最讓人心驚的地方在於從統計可看出中產階級正在消失中。有錢人不只將窮人遠遠拋在後面,也吃掉中產階級的財富,造成相對貧窮感。中國大陸所謂的「中產返貧」的現象,正在台灣出現,不少過去被視為中產階級的大學教授、企業中層主管、軍警,甚至工程師現在恐怕都排除在外...
據台大校方統計,台大教師因無法升等而離開的比率低於0.8%,有一說認為新陳代謝太低,進而影響大學世界排名,建議參考美國史丹福大學設定嚴格淘汰率,例如要求每門課要有10%修課學生拿F,同時淘汰同樣比例的不適任教師。 但也有教授認為,台大的環境沒優秀到讓人拚死拚活都要待下來。更有人提醒手段若太激烈,恐重蹈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2011年悲劇。
最近學界流行、去年創立的新科學家排名「ScholarGPS」,得以看出科學家的長期跟近期研究成果,然而上榜的台大教授卻對排名「不寒而慄」,感嘆一輩子的研究,是否就此「蓋棺論定」?到底要如何看待各式排名?資深學者指出,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的是持續力。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台大今年退步到第172名。台大醫學院教授直指國家帶頭壓榨高教,台大連提供像樣的高教基礎建設都做不到,連教師研究室、實驗室的冷氣都要老師自費裝,許多台大教授也抱怨台灣高教經費遠不及鄰近國家;難道就是台灣高教「CP值太高」,才讓台大一再與世界百大無緣?
中研院院士張益唐「30年磨一劍」,到了58歲發表一篇論文,解開數學界幾百年難題,一舉揚名世界,這類學者在台灣生存得下去嗎?有學者直言,台灣目前政策只會練出一群「學匠」;一名甫從國內私大退休的北京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曝,原本任職的學校曾請他發表文章時同時掛上其它私立醫學大學,都被他拒絕,也因此少賺很多錢。
史丹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終身影響力排行榜,以論文引用次數等做為評鑑指標,全球高被引學者、台灣唯一連五年位居全球「科學研究(Science studies)」領域科學家之首的何玉山,卻感嘆自己長年受台灣學術界羞辱,不斷提出升等正教授被退,自己與台灣有如平行時空,「我還有很多革命性的點子一直未能發表,要帶進棺材了」。
少子化,許多私立大學近年招生壓力大,經營困難,科系整併毫不留情,根據最新統計,淡江大學、文化大學專任教師均減少逾6%,少了數十名專任教師,部分私立科大震盪更劇烈,青壯派教授紛紛轉跳國立大學找出路。教團批,教育部既然補貼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不應讓學生受次等教育品質。
年輕教師過勞主因是7年限期升等,為衝「業績」拚命投稿,大學校長則發現,中後段國立大學的助理教授,已漸漸放棄研究。有校長建議年輕教師,教書前幾年不要兼職、不要兼行政,他傳授時間安排二分法,拚升等較有效率。
少子化下,大學教師發現,研究生素質降低,指導起來越來越辛苦,加上大學部教學負擔也增加,年輕教授過勞,研究成效卻有限。中央研究院院士葉均蔚直言,大學近年強調多元化及國際化,教師總工作量更大,世界排名卻退步。大學校長透露,雖然現在有多元升等管道,但對新進教師而言,走「這個」路徑升等比較有效。...
有助理教授時平均一天只睡4小時,更有私校要求新進教師四個學期內開出16門不一樣的課程。學者的犧牲奉獻配上「病態」的制度,爆肝、過勞,健康檢查幾乎都紅字;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提醒身體第一,沒了健康,任何研究卓越都是一場空,但許多學者總是將工作擺在健康前面,還有頂大教授自嘲是「頂級社畜」,彷彿享受「犧牲」,形成一股不健康的集體潛意識。
110學年就讀STEM領域的女大生約25%,而女性教授僅11%,女性人才流失嚴重。專家分析,大學理工科系幾乎未能落實性別友善招聘步驟,面試常出現NG問題,建立友善招聘流程是女性留才重要第一步。
國教院一份各國女性學術人才性別隔離現象研究,發現高教職涯男、女性在領導職位、高學術職位、薪資,以及研究和出版品數量等,至今仍未有「公平成果」。這道看不見但又真實存在的「玻璃牆」,能有因應策略?
高教職場從講師升等到教授過程,呈現職級愈高、女性占比愈低的「管漏現象」;聯合國則指女性領導者占逾3成的「臨界規模」意味組織初步實現性別平等,但我國大學女校長卻僅約1成。 聯合報數位版採訪數名現任大學女校長及專家學者,她們認為社會賦予女性責任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女性自我期待;台灣性平有進步,但高教環境「表面公平」,社會深層就難說了,仍是男性主導。
成大教授被檢舉涉嫌詐領助理費,其實十多年前就爆發過「台灣教授假發票案」,有近千名國立大學教授涉犯貪汙罪或偽造文書罪,後來修法除罪化,才免於血流成河。十多年後的今天,不少教授透露,在處理助理聘任上仍有很大困擾,協調不好便遭質疑老師把助理當「人頭」詐領薪資。試問,被威脅的教授該怎麼辦?
成功大學一名教授涉嫌利用研究計畫詐領助理費用,引發學界震撼。有教授透露人頭助理確實存在,會被檢舉的教授,都是牽扯權力鬥爭或人事傾軋,且多數是三多的「大老級」,或代代相傳、學生數多的「某師門」,但沒人敢當吹哨者。有教授感嘆,學術經費已經很少了,竟然還有錢可以洗,真羨慕!
公立大學教授退休轉任私校,遭教育團體詬病為二春教授或私校門神,阻擋年輕學者出路。「世代不正義」屢惹議,有教授觀察,私校近年少子化,招生、財務壓力大,退休教授無法協助爭取高教深耕計畫等大額經費,不會被聘用。一名轉任教授直言,「今天私校不聘我,缺也不會用來聘助理教授。」背後有其原因。
成功大學工學博士陳柏誠在博班後幾年,目睹掛名黑幕、學倫瑕疵、門神占缺等黑暗面,失望的出走產業界;一名大學戲劇學系教師說,有位讀「中字輩」私校資工所碩士生,研發替代役結束轉正後的年薪都比她當副教授高。中國大陸每年有100多萬人沒有大學念,她呼籲台灣別再鎖國了,大學要存活,博士要有工作,就要有學生。
當初赴美讀博士並留在當地擔任大學教授的學者何明昇說,他和妻子任教的商學院,教授薪資比台灣多3至5倍,甚至更多,台灣則是不分領域統一價;即將出國讀藝術領域博士的蔡侑霖,希望完成博士學位後,留在國外從事藝術管理工作。聯合報數位版採訪了數位「跟台灣說再見」的年輕人,談談他們選擇「出走」的心路歷程。...
「簽下去啦!」這句當兵時常用的調侃話,竟成為碩士生之間要不要繼續攻讀博士的玩笑話。台大日前調查指出,碩士班學生從未想要攻讀博士、放棄或考慮放棄攻讀博士,占比高達7成5,現今社會瀰漫唱衰博士氛圍,不過台大教授認為,年輕人對教授低薪和工作辛苦有很大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