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育

自今年8月起,具有合格教師證的代理教師,薪資將比照專任教師敘薪。此舉終結長期以來「萬年代理教師」月薪僅4萬多元的情況。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代理年資/代理教師月薪加到6萬 敘薪制恐掀人力大洗牌

今年8月起,有教師證的代理教師將採計年資敘薪,薪資告別每月4萬多元的死薪水,年輕正式教師薪水,可能反而不如資深代理教師;代理師擔心引反彈,要求資深代理教師扛下更多行政工作,也有校長憂心,會影響報考教甄意願,恐掀起教育人力大洗牌,教育現場兩樣情。

特殊兒愈來愈多,學前階段的融合教育資源仍相當不足,老師沒有足夠的能力資源,陪著孩子一起走下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特殊生早療補助有限 特教助理員加薪了照顧時數卻減

特殊兒愈來愈多,有幼教師透露,班上超過三分之一是特殊兒,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與照顧,教育部2024年推出月薪特教助理員制度、也提高時薪制薪資。但在早療經費有限下,特殊生的時數卻被刪減了,有的僅剩半小時、還有的歸零。零拒絕政策邁入30年,卻上演變相壓縮特殊照顧需求?

108課綱上路6年,國小補習班攀升,許多小學生為了拚私中,從小學就開始補習,周末假日都在補習班度過。記者楊惠琪/攝影 教育

私小卡位/108課綱失靈?為進精英班 小一就得補習英語

108課綱實施6年,文理補習班卻多了上千家,其中國小文理補習班就占了6成以上,坊間甚至出現「私小專班」。有家長透露,私中會分菁英班與一般班,如果想進入菁英班,基礎從小就要打好,小一開始補英語,小三補數學,到了國中補全科。補教業觀察,不少家長原以為讀私校能省下課後安親與補習費用,但讀私校反而補更兇。

3月瘋完私中,私立小學招生戰緊接著登場。新北市康橋國際學校林口校區,每學期學費高達35萬元,仍吸引大批家長報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私小卡位/家長備戰為私中鋪路 私小招生逆勢增3成

康橋國際學校小學部每年學費高達35萬元;有私小錄取率更僅13%。但家長趨之若鶩,焦急打聽私小準備要訣,提前卡位就為進私中鋪路。而熱門私小辦說明會與闖關體驗,是對家長和學生的雙重面試。

數間公立大學已公布申請入學甄試審查資料準備指引,其中課程學習成果一項以校內表現為主,鼓勵學生「不限成功或失敗」都可列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甄試失敗經驗能加分 教授看中學習歷程撰寫反思

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審將於5月開跑,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寫才吸睛?數間公立大學在甄試審查資料準備指引中的課程學習成果一項,鼓勵學生「不限成功或失敗」都可列入。大學教授指出,完美經歷很可能是人為加工,他們更希望從失敗經驗中看見學生反思與修正。參加營隊沒有加分?學者表示,不見得。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112學與107學年相比,私立幼兒園更是大幅減少了163所。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私幼被夾殺恐十年內絕跡?業者盼鬆綁學費回歸市場機制

過去幼兒園都以私立業者為主,近年受公共化幼兒園、準公共政策等影響,私立幼兒園漸成小眾。如今私幼面臨少子化、準公幼夾擊、學費調漲困難及師資難覓等多重經營關卡,未來10年數量恐怕再探底?

Netflix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播出後引起全球討論。圖/Netflix提供 評論

《混沌少年時》敲警鐘 台灣網路極端化正養成厭女世代

Netflix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播出後引起全球討論,一起青少年犯罪背後,牽扯出校園霸凌、網路極端化、父權下催生出的有毒男子氣概以及厭女文化等社會議題。英國首相施凱爾(Sir Keir Starmer)3月底曾公開呼籲,該部影集應該在校園及國會上播放,讓青少年理解厭女文化所帶來的影響、網路的危險性,還有到底如何建立健康的關係。 該劇的場景設定雖然是設定在英國,但其揭示的問題在台灣同樣存在共鳴,且在某些層面,台灣社會的表達方式,更為隱晦與難以察覺,甚至在網路發展的盛行下,這類的社會價值觀更走向地下化,平時人與人互動之下根本難以察覺,只有在走進網路世界,才能發現台灣的父權價值觀的攻擊變得更為顯著,不僅其價值觀橫行且難以溝通...

少子化海嘯持續襲來,連公立中小學都備感壓力,招生季節滿街都是學校招生布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就怕減班造成教師超額 公立國中小出招搶自由學區生源

少子化海嘯持續襲來,連公立中小學都備感壓力,紛紛在新生報到前積極電訪、甚至家訪爭搶「自由學區」生源,就怕學生報到人數若不足,恐會減班導致教師超額。教師多不願「被超額」,調降生師比能解?

洪敏勝(左)和妻子姚君錦(右)都是私立中學地理教師,長期被迫加班,承受過重的工作壓力,接連辭去教職。記者楊惠琪/攝影 教育

教師轉職/10萬粉專名師夫妻檔怒辭私校 揭職場過勞不公

明星私校招生大熱門,背後卻隱藏教師過勞、工時過長和薪資待遇不公的勞動處境。新竹一對私校教師夫妻檔,致力地理教育推廣,經營10萬人追蹤的人氣教學粉專,卻因長期承受過重工作壓力,接連辭去教職,控訴私校淪血汗工廠。他們的故事,只是私校體制的縮影,而且很少私校教師可以勇敢說「不」。

原任教一所公立國中的公費生阿凱(化名),因不滿教師薪資制度僵化與沉重行政負擔,甘願賠錢逃離教職,不惜重考大學且成功錄取牙醫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師轉職/公費生解約潮 他賠20萬從醫控訴「年資決定論」

114學年度中小學教師甄試起跑,但每年流失的正式教師也很驚人,公費生阿凱(化名)教書第二年就想離職,他賠了20萬元違約金後逃離教職,重考上大學牙醫系,如今薪水翻倍。為何穩定的教職鐵飯碗不再受年輕教師青睞?從教師轉職當牙醫的阿凱,親揭職場「年資決定論」,逼得年輕教師不如求去。

平價收費的準公共幼兒園很受家長歡迎,違規率卻偏高。115學年從今年8月開始,準公共幼兒園的師生比將從1:15改為1:12。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準公共幼兒園招生怎選?教保網公開師生比和裁罰資訊

115學年起,準公共幼兒園師生比將調為1:12,但過去準公幼雖因平價、課程多元而受家長喜愛,違規率卻也偏高,師生比不符、不當對待等情事時有所聞。招生季來臨,家長該如何獲取透明資訊,挑選幼兒照顧和服務品質有保證的園所?

隨著國際間興起「兒童博物館學」,徵求兒童策展人,台灣如今也開始跟上國際腳步。示意圖。記者邱德祥/攝影 教育

童樂逛展覽/博物館融入兒童設計 才是最好世代共融館

不少家長認為台灣有些博物館不夠友善兒童。隨著國際間興起「兒童博物館學」,徵求兒童策展人,台灣如今也開始跟上國際腳步。但博物館該如何不僅兒童友善,更要家庭友善、世代共融?

台灣正在規畫首座國立兒童博物館「兒童未來館」,讓不少家長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記者邱德祥/攝影 教育

童樂逛展覽/太深奧嚴肅 博物館如何成為兒童友善場所

今天是兒童節,也正值清明連假,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參觀博物館。但博物館設計常忽略兒童需求,展品也過於深奧、氛圍嚴肅,反讓親子活動過程變得枯燥,父母甚至還要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域的情緒挑戰,壓力山大。 台灣正規畫首座國立兒童博物館「兒童未來館」,它是否真能成為友善兒童的親子教育場所?

以往被認為教學品質掛保證的公幼,因少子化衝擊招生失利,縣市政府為了節省人事經費,竟將招生不足額的班級直接核給一名老師經營。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公幼半班一師看似合理實則衝擊照顧品質 老師求修法

以往被認為教學品質掛保證的公幼,因少子化衝擊招生失利;加上縣市政府撙節經費,出現招生不足額的班級,一班僅一名老師的狀況。教師、教保員雖力求自救,但公幼抽籤時節近了,「半班一師」亂象卻擴大。公幼師勞權和幼兒照顧品質誰來顧?

台南教育走在前衛,大力推動數位融入課中精準教學,老師調整策略透過特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力。記者鄭惠仁/攝影 教育

解密台南差異化教學 數位工具讓數學成績高於全國平均

有轉學生到台南市賢北國小,原本數學成績個位數,現在進步到近50分,學校是施了什麼魔法?學校老師透露,他們利用縱貫診斷測驗後,把學生分快、慢2組,進行精準教學,這方法不但不影響進度,進度反而超前,且結合數位工具差異化教學3年,數學平均高於全國平均5、6分。

「御上先生」描述文科省菁英官員被派到私立高中當老師,體驗教育第一線的感受。圖/取自御上先生官方X 國際

抓住不起眼的細節 看日劇也能學考進東大的祕訣

日本TBS每周日晚間播出的電視劇「御上先生」描述松坂桃李飾演的文科省精英官僚御上孝被派到私立高中當導師,當作教改示範的故事。3月下旬10集已經播畢,劇中的鄰德高中以學生考進東大升學率高而著稱。劇情帶到的學習方法,因為不是劇情主軸,沒有太多著墨,但本劇教育監修(顧問)、前岡山大學副教授中山芳一指出,不起眼的細節正是獲取高分,向頂大邁進的學習祕訣。

過去家長都希望孩子投入理工科領域,但如今科技業父母是否還希望小孩也當工程師?他們透露自己給下一代的建議是:人文、藝術或熟練技工可能是更安全的職涯選擇。路透/Alamy 國際

職涯十字路/迎戰AI不再盼兒念理工 科技業父母大轉向

生成式人工智慧正掀起工業革命4.0,置身第一線的科技業人士,可能已預見AI崛起將如何衝擊各行各業。過去家長都希望孩子投入理工科領域,但如今科技業父母是否還希望小孩當工程師?他們透露自己給下一代的建議是:人文、藝術或熟練技工可能是更安全的職涯選擇。來聽聽他們的理由。

升學專家提醒,讓孩子就讀私中前,先做好三大評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多元入學變多元不確定 「3月瘋私中」成教改不信任投票

每年3月「全台瘋私中」,國小六年級生拚命擠錄取率最低只有5%私中窄門,只為提前取得進入頂尖大學的門票。本該減輕升學壓力的「多元入學」,演變為「多元不確定」,近幾年私中小聯考報名人數屢創新高,正是家長和學生對教改、108課綱投下的不信任票。

都市區愈來愈常見托嬰中心結合幼兒園的一條龍服務,家長送托、小孩直升幼兒園都很方便,這類型的幼兒園也很搶手。示意圖。記者潘俊宏/攝影 教育

托嬰直升幼兒園受家長青睞 月收費3萬懷孕就得搶排隊

孩子好不容易進托嬰中心捱過適應期,不到1年又馬上要換學校;近年坊間出現托嬰中心直升幼兒園一條龍服務,每月收費2萬至3萬元,十分搶手,甚至有媽媽懷孕時就得排隊才搶得到名額;有托嬰中心業者嗅到這是公共化幼托機構沒有的商機,正著手籌備開設幼兒園。

台灣推動幼托整合卻未納入托嬰中心,造成許多嬰幼兒才剛進托嬰中心,兩歲後家長就得開始尋找幼兒園,幼兒也得在短時間內適應兩次環境,往往吃足苦頭。示意圖。記者潘俊宏/攝影 教育

歐美日韓托育服務一條龍 台灣幼托整合困境家長心累

日韓歐美等國家幼托一條龍,相關機構可見收托0至5歲的學前幼兒。台灣從2012年起採幼托整合,卻未納入收托0至2歲的托嬰中心,還分別由衛福部和教育部各自主管托嬰中心、幼兒園,當初雖有提升幼托品質美意,但如今卻是多頭馬車,家長、孩子都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