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烏克蘭指控俄羅斯21日以洲際彈道飛彈攻擊第聶伯羅市,俄國總統普亭表示,為回應烏克蘭以美英提供的武器攻擊俄本土,俄方在實戰條件下成功試射最新型極音速(高超音速)中程彈道飛彈「榛果樹」,打擊烏克蘭。
金正恩麾下的北韓人民軍浩浩蕩蕩前往俄國,最新情報顯示已經進入烏克蘭境內。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來說,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至少有三重算計,甚至涉及對美國大選結果押寶,連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都在算計之內。...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17日赴安徽考察火箭軍基地,研判就是東風-26。大陸軍事專家稱,東風-26飛彈將讓美國戰略重新洗牌調整。東風-26為核常兼備的遠程彈道飛彈,能精確打擊陸上固定目標和航空母艦等大型水面移動目標。 但中國大陸軍迷為何也將東風-26戲稱為「關島快遞」?資深記者陳言喬用這篇文章告訴你。
被日本軍武迷尊稱為「閣下」的日本新首相石破茂,日前出席東南亞國協寮國峰會,特別發新聞稿澄清,表示沒有在會中提及「亞洲版北約」的構想,反而更啟人疑竇。當過防衛廳長官和防衛大臣,安保資歷傲視群英,「亞洲版北約」是他的核心思想,似乎也符合華府的戰略。只不過,「亞洲版北約」內含一堆配套條件,觸及華府紅線,倘若操作不當,恐怕會促成另一個短命政權。察覺風向不對,石破開始三緘其口……
何塞.穆西卡(José Mujica)10年前擔任烏拉圭總統時,曾因為不搬進總統官邸,寧可住在自家鐵皮屋和妻子與缺了一條腿的狗狗同住,在貪瀆纏身的眾多拉美國家領袖中,獨特的清廉讓他被稱為全球最窮的總統。早年他參加左派游擊隊,搶過銀行,後來竟當選總統(2010-2015),推動大麻產銷和同婚合法化。高齡89歲的穆西卡,正在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纏鬥,紐約時報特地派員前往採訪這位傳奇人物。
即將成為日本新首相的石破茂提議創建「亞洲版北約」,卻被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大潑冷水,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認為此一想法太草率,小布希政府時期的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格林(Michael Green)更直言是「幻想」,美方為何認為「亞洲版北約」的構想不切實際?
以色列間諜幾乎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報機構莫薩德(Mossad)用盡各種手段,只為達成任務。直到1962年埃及公開展示勝利者飛彈,射程175哩,及另一款服者飛彈,射程350哩,讓以色列大吃一驚。 莫薩德為了解決埃及威脅,開始對納粹科學家下手,納粹科學家莫名其妙失蹤,埃及軍火廠收到來自德國與埃及境內的郵包炸彈,造成了許多傷亡。這段歷史精彩處在於,莫薩德如何扭轉劣勢,把一盤將輸的棋局,反敗為勝。至於手段嘛,不見得乾淨就是了。...
中共人民解放軍火箭軍25日上午8時44分朝太平洋公海海域發射一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並準確落入指定海域,這並不是如大陸國防部所說的是「例行性年度操演」,而是44年來首次公開朝太平洋試射的洲際彈道飛彈。 彈道飛彈試射,正是中方針對地區國家與美國合作部署中程導彈的警告,更是彼此的軍備競賽的鳴槍起跑…
法國在冷戰期間堅持軍事獨立性,不配合華府。也因此,1964年,幻象四交機,1966年攜帶核彈警戒。隨著自身建立核子嚇阻力量,戴高樂總統宣布法國退出北約指揮體系,堅持對核武器擁有完全控制權。 被誤會是戰鬥機的幻象四戰略轟炸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資深記者程嘉文帶你回顧這段歷史。
黎巴嫩連環爆炸案讓世人目光轉向中東之際,俄國與烏克蘭的戰況也出現微妙變化,其中以美、英是否提供長程武器讓烏克蘭打擊俄國內陸,最受矚目。俄國總統普亭動用核武的「紅線」再度被跨越,反應卻異常淡定,甚至被看笑話。其實,比較少被討論,但更為關鍵的是美國的紅線。華府的紅線不僅適用於俄烏戰爭,在印太區域也是同樣道理,台灣最好有正確認知,才能趨吉避凶。
美軍1950年代的水上飛機研發,想盡辦法發展核打擊兵力,於是水上轟炸機的思考方向逐漸成型,其中P6M海霸王(Sea Master)設計的野心與發展目的,就直接指向核彈投射需求。當時各國相信下場世界大戰,雙方競向敵人國土投擲核彈頭,如果沒有核打擊能力的部隊,勢必在未來的軍事架構中式微。 而水上轟炸機的航程未必趕得上空軍的洲際轟炸機,但飛機可在離蘇聯不遠的安全海域降落,由軍艦為其加滿油,便可由意想不到的方位,低空衝入蘇聯投彈。只是理想很美,這個想法在現實中卻成了大錢坑。...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中國大陸核武擴張速度超出預期引發美國高度關注,拜登政府同意調整核戰略計劃,以應對同時或接連發生綜合使用核武與非核武的國際性危機。 看點2:新任越共總書記蘇林選擇中國大陸作為首次外訪地點,除了政治及經濟利益考量外,也有外交戰略的盤算,讓外界再次關注兩個共產黨國家的關係。 看點3:在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光環加持下,副總統賀錦麗與搭擋華茲正式接受提名角逐白宮,不僅象徵世代傳承,還有民主黨人對「下一個黃金時代」的盼望。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3月批准一項「核武運用指導」的高機密戰略計畫,這項計畫約四年更新一次,這次調整旨在預作準備,以因應「來自中國、俄羅斯和北韓可能協調合作的核武挑戰」。值得注意的是,本來是極機密的核武戰略計畫,之所以洩漏給紐約時報與一周前的英國《經濟學人》,主要目的用以威嚇美國的戰略對手,是美國的「訊息戰」。
藉由發布「2025計畫」,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將自己定位為下一屆川普政府的政策智囊,而傳統基金會日前發布最新研究報告《下一屆政府的核武態勢檢討:建立21世紀的核武庫》,無疑是川普第一任的前朝官員提供下一任政府參考的藍圖。 報告建議華府為嚇阻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威脅,應強化兩大武器。
中華民國空軍35中隊為了偵察大陸內陸地區的核武設施,前仆後繼;另一方面,蔣中正總統指派宋美齡赴華府,要求美方支援台灣,協助台灣摧毀中共的核武設施。 為此,1965年9月20日,宋美齡與時任美國國防部長麥納瑪拉,針對如何應對中共核武設施展開激辯。宋美齡主張美國應該提供協助,使用傳統武力摧毀中共的核武設施,她並舉例,若兩個人面對面,一個人的武器有50顆子彈,另一個人只有2顆子彈,但武器較弱的那一個人,仍然可以在對方使用比較強大的武器前,將這個人摧毀。 然而,這場激辯最終仍以宋美齡失敗收場。究竟美國當時為何不願提供協助?麥納瑪拉的顧慮為何?
我們處在一個紅線(red line)無所不在的世界。北約部隊不進入烏克蘭,是美國總統拜登畫設的紅線。中國大陸總理李強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一條紅線」。美國退役官員則稱,北京最近的環台軍演比去年、前年距離台灣本土更近。中方這是在測試台灣、日本和美國的紅線在哪裡。 跨越紅線理應受罰,否則就不叫紅線了。如果罰得不痛不癢,紅線形同虛設。複雜的是,在地緣政治的博弈場上,紅線位置經常不斷漂移(shifting),讓人無所適從。另一個問題則是:誰有資格畫紅線?
AI武器比人為操控更精準,可以減少殃及無辜,但自主化武器同時也會帶來災難般的錯誤,尤其將對目標發動攻擊的決定,交給電腦運算,這是重大的倫理問題。請問,有哪些官員可以將決定生死的問題,交給機器來決定?若AI武器犯了錯誤,又該由誰來負責? 不過,美國、中國等大國對於立法約束AI武器化,如今卻莫衷一是。資深記者高凌雲這篇文章,將列出正反意見,同時提出現狀發展進度。...
俄烏戰局兩年來起起伏伏,俄軍吃癟時,總統普亭經常揚言不排除動用核武,最近普亭比較少提,反而換成法國總統馬克宏三天內兩度提及法國的核武嚇阻力與歐洲集體防禦。英國脫歐後,法國是歐盟唯一的核武國家,這話到底是說給誰聽?總不可能是5月初即將訪問的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吧……
瑞典從1814年以來就不曾參與戰爭,中立國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其實瑞典以前曾試圖秘密打造核武,只有少數人知道計畫,因為當時的領導者深信「有強大武裝才能維持中立」。 既然瑞典有原料也有生產設施,為何最終放棄了核武計畫?美國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在印度孟加拉灣口的卡蘭島上,3月11日的飛彈試射,在一般人眼中,跟1980年代起的歷次試射沒什麼不同;眼睛比較尖的觀察者來看,這是印度第10次試射射程可達中國大陸境內任何地區的「烈火-5」型(Agni-V)洲際彈道飛彈(ICBM)。但即使是觀察力最敏銳的飛彈專家,恐怕都沒看出這次試射的玄機,其實藏在飛彈鼻錐體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