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台灣山域事故不斷攀升,消防署統計去年已激增至513件創新高;國內缺乏專業救援單位,幾乎只能仰賴各縣市消防人員,增加消防工作負擔。基層感嘆平時要承擔轄區救護、救災,支援非本業捕蜂、捉蛇,一旦發生山域事故,還要全員投入數日救援,根本不堪重荷,期盼政府明確救援權責,並成立專業山域救難單位,緩解消防人員的疲於奔命。
政府開放山林,台灣登山運動大爆發,山難事故也頻傳。在擔任登山嚮導、山難搜救主力的原住民布農族傳統觀念中,山林是「神聖的獵場」更是祖靈的居所,部分登山遊客缺乏專業又不尊重山林,才是造成山難激增的原因。
因為疫情使然,2020年國內所有戶外活動都變得炙手可熱、人滿為患。然而當大量人潮帶來許多問題時,仍然很常聽到各家媒體不忘來一句「因為山林開放…」,實為因果倒置的說法,就讓我們稍微回顧一下近20年來台灣登山運動是如何走向自由開放,想想未來該何去何從吧!
行政院去年10月開放山林,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出國催化下,登山人數暴增,今年以來山難頻傳,登山界近來重啟催生山域嚮導證從現行「資格證」轉「執業證」,主張商業團需有嚮導證才可帶隊上山,藉此提供正確山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