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區,每月房租40,000元

BC

軟體工程師 28歲
中正區,每月房租40,000元 (兩人合租)

擔任軟體工程師的BC,收入是多數人認定的高薪,可以有較高租屋預算,「但即使薪水翻倍、住得起2萬元的房子,還是會覺得這種房子憑什麼租我2萬,有一種不平衡感。」居住品質差、租屋市場不透明、房價過高,都是BC認為台北做為首都,還可以更好的地方。

BC從台中來台北生活3年多,陸續換過4間租屋,每次看房都會感嘆:「天啊這種房屋品質,要租我這個價錢」。破舊又貴,是每一個台北租客幾乎都有的心得。

「不透明是很大的問題」。BC說,租房網站上放的資訊看似公開,但實際上房東會怎麼做,沒人知道。例如他現在的租屋處,房東為了不想繳稅、不留下交易紀錄,要求只能以現金交易,每月會固定派人來收租金,但對房客而言就相對沒有保障。

BC曾研究國外租房制度,以日本為例,日本租房都由房仲經手,租客不會直接與房東接觸,修繕、交易等都會留下紀錄,保障雙方權益。但台灣修繕常有糾紛,若房東想漲租金,多數房客也都會接受,因為找房成本和代價太高。「權力不對等很明顯,假如物件很好,你不要也是有別人等著要,租客就是弱勢。」

記者林澔一/攝影
記者林澔一/攝影

BC認為,市場透明,企業也能有更多空間提供補助,例如他所屬企業的東京分公司就有架設網站、和仲介合作蒐羅可靠房源,員工可以直接從中找房,公司也會提供補助,但台灣分公司就很難做這塊。日本房子非自住課稅高,房租雖也會連帶較高,但因多數企業都有提供租房補貼,一環扣一環,租客感受不會太差。

「有些人可能要放下手邊利益,來一起讓這個城市更進步」。BC說,台北無所不在的娛樂可以短暫麻痺疲累,但長期下來,年輕人感受到的是失落和壓抑,因為整體生活環境並不好。若每個人一輩子都被房子綁住,就沒辦法將所得貢獻給企業和商家,企業就給不起員工更好待遇,形成連鎖效應。居住是城市更好的重要第一步,他期待租房市場能徹底改革、房價能有效抑制,讓台北成為更宜居的首都。

記者林澔一/攝影
記者林澔一/攝影
松山區,每月房租13,000元

宋先生

NGO秘書長特助 35歲
松山區,每月房租13,000元 (單人雅房,整戶共42坪)

從大學就在台北生活的宋先生,儘管北漂已經將近20個年頭,卻仍找不到歸屬感,「台北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可以忍受的地方,一部份是不覺得自己屬於這裡,另一部分則是現在的生活模式還不是讓我感到最舒服的,必須一直想辦法讓自己降速。」

社會系畢業的他,曾在社福機構、政黨智庫任職,為了打破薪資天花板,決定出國唸書為自己創造條件,在歐洲兜兜轉轉幾年後,再度回到台北。相較傳統產業或工程師,人文社會領域的選擇相對有限,「要無中生有發展,南部基本上不會是一個適合的地方,這很現實」,對高雄囝仔宋先生來說,到台北工作、生活既是嚮往,也是不得不的選擇。

記者葉信菉/攝影
記者葉信菉/攝影

出社會後開始租屋至今,從鶯歌、中永和到台北市,這幾年的經驗讓他有感而發:台灣離友善租屋環境還很遙遠。「可以報稅跟拿租金補貼很重要」,宋先生認為,這不只牽涉租屋市場,也牽涉房地產買賣,有沒有出租過,出售時的土地增值稅會差很大,對房東來說不划算,當然寧願當黑戶。

當談到是否考慮在台北買房時,宋先生一想到驚人的房價馬上無奈地搖頭,光是基本的兩房一廳都破千萬,擔心通膨吃掉薪水漲幅,增加房貸負擔和風險,如果卡40年甚至可能連存款都被蠶食,「我覺得有點可怕,還是不希望資產被卡死。」

松山區,每月房租45,000元

Michael

影像工作者 41歲
松山區,每月房租45,000元 (約35坪)

Michael在台北生活已快17年,他喜歡台北,很希望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盡公民義務,但卻沒有房東願意讓他設戶籍,原因都是怕被政府發現房屋出租、被課租金收入。Michael說,「當居住在這裡的人沒辦法直接參與公共事務,政治人物也不會特別花心思在你身上,因為你沒有選票」,租屋族權益無人關心。

Michael現在的房子已租了7年,但Michael還是有很深的不穩定感,「還是會怕」,不知道房東下一次續租約時會不會漲房租,甚至不續約。Michael的不安全感其來有自,因為過去7年當中,不定期都會有房仲帶人來看房,平均一年至少有1次。

Michael也不常和房東要求修繕,燈泡或冷氣、馬桶壞了,Michael就想辦法自己修。一是不想頻繁見到愛過問私事的房東,二是怕被房東當成麻煩的房客。Michael有幾個朋友,都因為常要求房東修繕或維護,租約到了就被漲房租或不續約,原本該是房東要處理的事務,租客卻因怕被趕走不敢主張權利,「也是悲哀」。

「你們約了很多採訪,很多都不能去現場拍攝,就知道租屋族跟房東是不對等的關係」。Michael是不能入屋拍攝、採訪的租客之一,但他仍選擇站出來,是因為他對政府口口聲聲喊的居住正義感到失望。

Michael說,台北有太多像他一樣的外地人,都是買不起房、卻因工作不得不一直租房的北漂族。現在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動念離開台北,「他們不是單純離開而已,而是因為居住、就業,讓他們對未來沒有希望」,自己是一個小市民,能做的只有用力監督政府,希望有一天能有政治人物直面居住正義課題、真正幫租屋族解決困境。

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永和區,每月房租5,000元

人翔

台大物理系研究生 27歲
永和區,每月房租5,000元 (與房東一家同住)

剛從台大物理所畢業的人翔,當年北漂讀書時看了不少物件,「有些房子看起來真的很可憐」。目前與房東一家六口同住的他,每月房租5000元,雖然房間只有3坪大,不過包水包電,還能共享廚房、客廳、浴室、陽台等空間,社區頂樓能享受陽光和眺望101,在寸土寸金的雙北,「算很幸運了」。

人翔表示,現在住的地方不像一般租房,比較像寄人籬下。剛搬進租屋處時,他的「室友」僅三人:房東和另外兩名學生。直到學生退租後,房東的兒子們才陸續搬回家。「房東對我不錯,平時見面都會聊天、打招呼,這些年也不曾漲過房租」。

左上圖/記者葉信菉攝影;右上圖、下圖/人翔提供
左上圖/記者葉信菉攝影;右上圖、下圖/人翔提供

然而,並非所有北漂青年都像人翔一樣幸運,他也曾聽聞其他人抱怨糟糕的租房經驗。人翔說,台北的租金問題主要與政策有關,包括房東在內的每個人,都在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若法律沒規定不能漲價,那當然能漲就漲,現階段唯有透過法規的約束,才能確保大家合法行事、不損害租客權益。

記者葉信菉/攝影
記者葉信菉/攝影

*為保護個案,受訪者皆為暱稱或化名,職稱、年齡、租屋拍攝為採訪時個案狀態與居住處。

採訪記者
洪欣慈、林雨荷、
許珮絨、游昊耘
數位製作
洪欣慈、林雨荷
許珮絨
影像
曾原信、余承翰、
季相儒、葉信菉、
林澔一
視覺設計
薛羽涵、蘇韋豪
工程師
楊若榆
監製
蕭衡倩、林秀姿、
董谷音、陳易辰
製作單位
聯合報新聞部
2023.12.26
© 2024 United Dail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