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治標不治本
百萬租屋族困境如何解?

2018年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上路時,內政部統計,全台約有300萬租屋人口,占台灣人口8分之1,這些租屋族是房市亂象下的受害者,面臨租不好、租不起、租不到困境。政府近年陸續端出租金補貼、包租代管等政策,立法院也趕在選前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案(囤房稅2.0),以及牽涉租屋族報稅的所得稅法修正案,種種舉措看似落實居住正義,但民團及學者都認為「只做半套」,政策治標不治本,對租屋族而言,不僅無法解決黑市、供需失衡等核心問題,更可能產生租金轉嫁副作用。

《聯合報》採訪專家及NGO,歸納出台灣租房市場必須正視的三大核心問題,以及「治本」的三解方,盼在房價高漲的今日,就算無法買房,百萬租屋族也都能擁有好的居住品質,真正落實各政黨口中的「居住正義」。

問題一
供需失衡 租房像搶演唱會門票

目前住在台北市松山區的Hazel與Gore,當初為了找房,身為軟體工程師的Gore自己寫爬蟲程式,每半小時爬一次租屋網,符合條件的及時跳出通知、馬上約看,「好物件從上架到租出去,可能只要4小時」。許多租房族都感嘆租房像搶票,得隨身攜帶訂金、請假看房,喜歡就要馬上下訂,沒有猶豫期。

囤房成本、租金投報率雙低 屋主不願釋出空屋

「老一輩常說看房要謹慎、貨比三家,白天、晚上、下雨天都要看,現在哪有辦法」。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說,租客聯盟調查1千多位租屋族,有3成以上租客每月租金超過月薪30%,高於國際認定可負擔的合理租金收入比;37.6%認為合適的租屋選項過少。好房難尋、租金持續飆漲,凸顯台灣租房正面臨嚴重供需失衡問題。

廖庭輝表示,供需失衡與高房價有關,原本有能力購屋的中產階級,因房價高漲被迫轉向租房市場,但租房市場的供給卻未隨需求增加,供給未增加的關鍵在於台灣空屋持有成本過低,屋主「寧空不租」。據主計總處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全台899.3萬住宅中,有13.1%、117.4萬間住宅「目前沒有使用」,平均每8間住宅就有一間是空屋。

「囤房族是居住正義最大禍首」。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表示,依照內政部2021年統計,自然人囤房族(指本人、夫妻及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超過3戶)平均持有5.5戶房屋,法人、企業更高達25.4戶,導致台灣住宅數量明明已供過於求,租房族卻還是感覺供不應求,囤房亂象相當嚴重。

黃耀輝說,台灣的自住房屋稅率僅1.2%、非自住1.5%至3.6%,低於世界各國,稅基(房屋評定現值)更早已不符實際房價。他以文山區市價3千萬的房屋為例,稅基不到50萬、每年自住房屋稅僅約6千元,對資產龐大的囤房族而言不痛不癢。

立法院日前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俗稱囤房稅2.0),將非自住住家房屋稅率調高到2%至4.8%,並改採全國歸戶,地方政府須按全國持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採全數累進課徵,預計2024年7月1日上路,希望藉此增加房屋供給。但黃耀輝直言,囤房稅2.0在稅基過低現況下「效果有限」,不僅逼不出空屋,屋主多繳的稅更可能因此轉嫁到租金,「只是選舉使鬼推磨,為安撫選民敷衍了事」。

廖庭輝表示,地方政府理應每三年調整房屋稅基,但實際上許多縣市為避免紛爭、民間反彈,會議結論多是「決議今年不調」;此外,稅基屬全面性制度,不能針對特定行政區、路段調整,無法排除偏鄉,導致稅基難調、房屋稅無法反應市場現況,房產持有成本過低。

高房價下租金投資報酬率低,也是屋主不願將空屋出租的原因。全球生活成本數據庫Numbeo統計,台北市租金投報率僅有1.1%,廖庭輝說,除了買得早、低價購入、房貸已還完的房東,多數屋主難靠收租獲利,當收租賺不了錢,空屋又不用繳太多稅時,屋主當然寧可將房子空著等房價漲,是租屋市場供給端迫切待解的問題。

問題二
「不敢惹房東不開心」
租客、房東權力不對等

今年41歲的Michael在台北租屋10幾年,目前住的地方雖已住7年,但仍舊有很深的不穩定感,怕房東隨時要收回或轉租。房間燈泡或冷氣、馬桶壞了,Michael就想辦法自己修,怕頻繁修繕被房東當成麻煩的房客。

Michael有幾個朋友,都因為常要求房東修繕或維護,租約到了就被漲房租或不續約,原本該是房東要處理的事務,租客卻因怕被趕走不敢主張權利,「房客不敢惹房東不開心,很悲哀」,凸顯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權力不對等。

糾紛申請上萬件 終止租約最常見

崔媽媽基金會長期協助房客與房東處理租屋糾紛,根據基金會歷年租屋糾紛申請案件統計,從2017年間到2023年9月,申請總件數高達1萬4014件,其中終止租約、押租金返還,以及修繕問題是最常引發糾紛的導火線。

崔媽媽基金會研發推廣組長蔡亞芳表示,惡房東張淑晶案爆發後,台灣才在2017年通過第一部管理租屋的法案《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但由於該條例的罰則僅針對包租、租賃住宅服務業者,對一般房東沒有強制力,實務上仍存在許多不平等租約,房客常處於弱勢,缺乏保障。

目前房客若遇到房東違法,雖可尋求消保體系協助,但蔡亞芳說,敢走消保途徑的房客非常少,且在今年租賃條例修法前,房客若非透過業者租房,還須自行舉證房東有多次出租事實才能申請消保調解,門檻極高。

蔡亞芳表示,房客若決定透過透過消保申訴房東,多半已抱持破釜沉舟、準備找新租房的決心。對房東而言,換房客雖麻煩,但在供需失衡情況下,找房客太容易,多數房東心態是:「一旦房客忤逆我,一年後就可以把他趕走」。據崔媽媽基金會統計,2020年雙北租賃的消保調解案量僅113件,件數極低。

這也是為何「終止租約」、「押租金返還」是最常見糾紛類型。蔡亞芳表示,根據行政院的「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房客與房東可以議定雙方是否能提前終止租約,若議定「得」提前終止,房東就可以提前請房客「滾蛋」,且房東現在為了保留漲租或更換房客的彈性,租約多為一年一簽,房客很需要看房東臉色,對主張自身權益更加顧忌。

蔡亞芳認為,現階段台灣的租賃條例對一般房東沒有罰則,但非業者的房東才是市場多數,條例形同虛設,2017年立法至今已經5年,應落實罰則,一旦房東違法,才有強制約束力和執行力。

問題三
黑市沉痾 租客權益無保障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今年9月曾表示,內政部透過租金補貼、包租代管等,已掌握40.8萬件有效租屋契約,以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住宅租用戶數87.6萬來看,占比已達46%。但民團和學者都認為數字太樂觀,租屋族人數近年持續增加,且實務上會有分割出租、頂樓加蓋、違建等情形,「黑市」恐仍高達7至9成。

房東長年隱匿出租事實、逃漏稅,政府無法掌握確切租賃狀況,更造成房客難以申請租金補貼、申報抵稅、設籍等,居住上也面臨安全風險,租客在居住市場中宛如「二等公民」。

不透明惡果:租金補貼吃不到、安全像賭注

行政院2022年拍板租金補貼(以下簡稱租補)金額總規模由57億元提高至300億元,並放寬補貼申請資格,補貼戶數目標增加至50萬戶,稱可照顧全國近6成租屋民眾,但對大部分租屋族而言,這些政府的好意卻是看得到吃不到。

蔡亞芳表示,房客申請租金補貼常見兩種情況,一是房客詢問過房東遭拒,房客怕得罪房東,會直接放棄,「找房、搬家成本可能高於租補」;另一種則是未告知便申請,因為政府宣傳說不用問房東,只要檢附資料和租約即可。這些房客錢是拿到了,但房東事後發現房客申請且沒有提前商量,恐直接叫房客滾蛋或不續約,或者調漲租金,糾紛最後都會回到房客身上。

蔡亞芳說,多數房東手上不只一間房子在出租,一旦讓其中一位房客申請,房東名下所有出租的房產都可能曝光,但不會每位房客都符合租補條件、能讓房東享有公益出租人稅賦優惠,房東仍可能得多繳房屋稅、地價稅和所得稅。更長遠來看,若房東未來想出售,出租房和自用房的土地增值稅可能相差上百萬,都是房東敵視租補、不想公開租屋的原因。

此外,租金補貼目前僅規劃至2025年,之後是否延續仍是未知數,但因租金補貼而調漲的房租不會再調降,長期下來不但無法真正解決租屋黑市,還恐推高租房價格,形同變相懲罰租屋族。

黑市之下更嚴重的問題是房客安全無保障。蔡亞芳舉例,許多老舊公寓的配電系統已無法因應現在的電器使用,尤其雙北很多屋齡超過4、50年,用電安全堪憂。此外,房東常任意將房間隔間分租,隔間建材是否防火、消防和逃生是否符合規範,這些都無人把關。

許多租客每月付出高昂租金,卻未能享受應有的生活品質,甚至連最基本的安全防護都難被保障。記者曾原信、余承翰、季相儒、林澔一/攝影
許多租客每月付出高昂租金,卻未能享受應有的生活品質,甚至連最基本的安全防護都難被保障。記者曾原信、余承翰、季相儒、林澔一/攝影

「政府到現在都不敢直球對決房東」。黃耀輝表示,當年租賃條例立法時,曾討論強制房東登錄租約、揭露出租事實,但在各方角力下,法條東刪西刪,租賃條例淪為紙老虎。政府該落實的透明化沒做到,僅一味稱房客可以和房東提出需求,「根本不食人間煙火」。

黃耀輝說,以近期立院修所得稅法為例,雖將房租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額度從12萬調到18萬,但據財政部2019年資料,有列舉申報「租金支出扣抵綜所稅」的房客僅約2.7萬戶,佔全體租屋族人數比率極低。若租屋市場不透明,房東照樣不准房客遷戶籍和報稅,對許多房客而言,抵稅恐跟租金補貼一樣看得到吃不到。

蔡亞芳直言,租房像台灣這麼黑市的國家不多,華人對居住的觀念是有土斯有財,演變至今,房屋變成是商品,而非用來居住,房東早已習慣不用繳稅。現在政府包租代管、租金補貼等政策,都試圖用稅賦優惠等「公益出租人」措施獎勵房東參與,希望依此掌握租約,但成效很有限,「我們已經給房東糖吃很多年了,棍棒該拿出來就要拿出來」。

解方一
胡蘿蔔與棍棒齊下
落實市場透明化

要解決租屋黑市、供需失衡問題,透明化是第一步,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指出,政府必須先確實掌握有多少租客和房東、多少房屋在出租,所有補貼政策才有依據。現在包租代管、租金補貼等措施成效有限,與市場不透明有很大關係,健全市場是改善租屋問題的優先目標。

修改租賃條例 強制要求租約申報

張金鶚建議,透明化可先從修訂《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做起,強制要求租賃雙方「必須」簽訂政府提供的定型化契約,並將契約登錄進政府系統。此外,目前條例中應針對非業者的房東新增罰則,並訂定「吹哨人」條款、提供檢舉獎金,增加房東不登錄的風險和成本。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表示,租屋黑市難革除的關鍵在於違法風險低,但合法風險高,房東擔心申報後被追稅,乾脆選擇隱匿。要解決此問題,政府可制定「大赦條款」,免除房東公開租屋後的追稅疑慮,但要設定期限,期限後仍未申報就要嚴懲,讓房東不能再抱持僥倖心態,政府才能真正做好管理。

政府有了切實的登錄資料後,下一步應推動資訊完整揭露和有效納管。蔡亞芳說,揭露不只揭露租金,與房屋品質、安全相關的資訊都該清楚揭露,如屋齡、建物細節、管線何時汰換、外牆是否曾維護、有沒有提供消防安全器材等,讓租客能在有充分資訊的情況下比價和選擇,當房客有參考依據,房東較不敢漫天開價,政府也才能依此定期查核消防等安全設施。

「租金補貼花了這麼多資源,政府好不容易掌握到資訊,其實是很好的實驗工具。」蔡亞芳表示,台灣的租屋黑市幾十年了,確實很難一下走到終點,既然目前政府稱手上已掌握40多萬件有效租約,可以先小規模施行,藉此調整政策,待穩定後再擴大到整個租屋市場。

解方二
改革稅制 引導空屋釋出

囤房稅2.0雖已在立院通過,但民團及學者皆認為,要逼出空屋、擴大房屋供給,讓租金和房價能有效下降,稅制改革目前只做了半套,還須搭配「空屋稅」並行。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指出,許多國家都透過空屋稅來引導空屋釋出、解決居住課題,以加拿大和法國為例,加拿大溫哥華2017年至2021年間透過空屋稅減少36%空屋;法國開徵空屋稅的城市,空屋率也下降12.5%至48%不等,作法值得同樣面臨租房困難的台灣借鏡。

囤房稅2.0、空屋稅雙管齊下 才能促使屋主出租

行政院推出「囤房稅2.0」,但專家認為,調整稅率之外,稅基也須因應調整,並須搭配空屋稅一起推行,才能發揮解少囤房、引導空屋釋出的成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推出「囤房稅2.0」,但專家認為,調整稅率之外,稅基也須因應調整,並須搭配空屋稅一起推行,才能發揮解少囤房、引導空屋釋出的成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加拿大溫哥華自2017年起,針對閒置6個月以上的房產,依房產價值的1%課徵空屋稅,若屋主謊報,每日罰1萬加元,相當於新台幣22萬元。截至2021年,溫哥華減少36%空屋、增加5920間租屋,市政府累積取得1.15億空屋稅收,用於社會住宅、合作住宅專案資金。2021年,溫哥華進一步將稅率提升至3%,並於隔年推展至全國實施。

法國則是從1998年起就實施住宅空屋稅,鎖定5萬人以上、租金過高、住房供需明顯失衡的8個城鎮,依「應稅住宅租金價值」課稅,稅率會因空置時間增加而遞增,第一年稅率為12.5%,第二年起稅率為25%。1999至2005年開徵空屋稅的城市,空屋率降幅達12.5至48%,該稅制目前已適用於法國28個城鎮。

廖庭輝表示,租客聯盟現力推「中央囤(空)屋稅」,概念為特別稅,與囤房稅2.0並非互斥,而是相輔相成。空屋稅針對對象為持有4戶以上屋主,稅額為當年度房屋稅的5倍,排除偏鄉、都更或裝修等特殊情況,屋主若將房屋出租,向政府申報後即可免徵,目標以高額稅金,增加屋主釋出空屋的意願,稅金則可專款專用,用於興建社會住宅或發放租金補貼。

廖庭輝以國民黨立委吳怡玎提供的文山區案例為例,一間文山區28坪、屋齡9年華廈,房地市價約2000萬、房屋稅基為32.4萬,以北市最高稅率3.6%計算,每年房屋稅約1萬1664元;囤房稅2.0通過、適用4.8%稅率,每年也僅需繳1萬5552元。但若推行空屋稅,屋主每年除須支付1萬5552元的房屋稅,還需額外繳納7萬7760元空屋稅,「只有這種力道,才能讓房東考慮出租」。

黃耀輝說,空屋稅和囤房稅2.0一定要搭配推動,才能發揮成效。效果雖不一定立竿見影,但一定能逼出部分空屋,遏止房價和房租飆漲,實施後若還不夠有力,可以繼續「加碼」、調整稅率或倍數。政府現在幫囤房族考量許多,擔憂重稅會殃及無辜,如偏鄉房產、家族共同持有等,但都可以透過細緻立法避免,「幫囤房族設想得無微不至,最弱勢的租屋族誰來保障?」

解方三
導入民間力量 增加租屋供給

除了透過空屋稅引導空屋出租,廖庭輝表示,目前社會住宅興建速度緩慢,政府勢必得導入民間力量,具體可採取的措施包括停止標售公有土地,以及透過增加容積獎勵,提升建商投資意願等,結合都市開發、大眾運輸建設,鼓勵民間興辦、新增租賃住宅。

data

張金鶚指出,台灣社會住宅興建環境與國外不同,台灣公有地少,大部分土地握在私人身上,土地取得就會遇到很大瓶頸,政府蓋房子也要花時間、效率很低,導致社宅進度緩慢,若希望民間投入,就需設立誘因。

廖庭輝表示,長期以來政府標售公有土地是高房價元兇之一,建商以高價搶標,再透過哄抬房價將成本轉嫁消費者,進而造成地價、房價水漲船高。政府若想解決土地取得問題,應設法與建商合作,由政府提供土地、建商負責興建,房屋最終分配給雙方。政府可透過出售部分房屋,作為馬路、公園等公共設施的建設資金,其餘則可作為租賃住宅或社會住宅使用,進一步擴大住宅供給。

專家認為,興建社宅不能單靠政府力量,應透過相關政策獎勵,引導民間興辦、投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專家認為,興建社宅不能單靠政府力量,應透過相關政策獎勵,引導民間興辦、投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以紐約為例,紐約實施容積獎勵政策,雖然產權仍屬建商所有,但政府在提供獎勵同時也制定條件,如建商須在年限內提供一定比例的租賃住宅,並在此期間管控租金,租戶的薪資水平也必須低於特定標準,落實照顧弱勢。約定年限結束後,建商才可按市價出租。

「政策不能只是為了達成KPI,要能真的幫助到房客」。崔媽媽基金會研發推廣組長蔡亞芳表示,台灣現在物價、居住成本都很高,吃飯、交通還有可能省,但居住開銷很難省,不可能下班後每天去睡橋下,終究還是要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好好休息,隔天才有力氣好好工作,盼政府正視租屋核心問題,積極健全租屋市場。



25個租客故事 被剝奪的生存尊嚴

閱讀文章

採訪團隊 / 洪欣慈、林雨荷、許珮絨、游昊耘
數位製作 / 洪欣慈、林雨荷、許珮絨
視覺設計 / 薛羽涵、蘇韋豪
影像 / 曾原信、余承翰、季相儒、林澔一、葉信菉、聯合報系資料照
監製 / 蕭衡倩、林秀姿、董谷音、陳易辰
製作單位 / 聯合報新聞部

2023.12.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