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區,每月房租26,500元

Wei wei

工程師兼音樂人 31歲
信義區,每月房租26,500元 (三人合租)

Wei租屋處的客廳角落擺放著幾座音樂獎獎盃,小小的房間裡高掛著三把吉他、電腦螢幕是他上傳到街聲(StreetVoice)的自創曲<我拿時間跟你換>。清大資工研究所畢業的他,選擇留在台北並非為了走進南港、內湖科技園區,而是嚮往台北坐擁最豐富的音樂資源與人脈,他想認真玩音樂。

Wei從小生活在不那麼幸福的家庭裡,他說,小時候聽到爸媽的吵架聲,只有音樂能帶給他一絲寬慰;在成功嶺服役時的沉悶壓抑,也因為宿舍室友一首《大風吹》而有了依靠。

Wei從高中開始彈吉他、學作曲作詞,大學得了幾座音樂競賽獎盃,靠著科技業工作養活自己,從未放棄音樂夢,工作之餘仍持續創作。曾與樂團夥伴在海洋音樂祭、春吶、巨獸等知名音樂祭表演,每月有1至2場LIVE演出。

因演出機會穩定,Wei在2019年毅然決然辭去工程師工作,想全心玩音樂,沒想到2020年就遇到新冠肺炎,表演邀約一夕間全數取消,不只音樂沒有玩出成果,還燒光30萬積蓄,Wei的媽媽更突因心肌梗塞驟逝,人生陷入低潮。

記者葉信菉/攝影
記者葉信菉/攝影

媽媽離開後,Wei曾陷入長期憂鬱,「我一度覺得我是不是哪一步走錯了,我媽怎麼突然就走了?是不是我不該離職?」幸好音樂讓他遇到現在的伴侶,能繼續堅定音樂這條路。

他說,「人類最寶貴的東西是時間,如果可以找到一個目標、夢想,你願意為了它把最寶貴的時間拿去換,這件事就是最美好的。」<我拿時間跟你換>,就是Wei寫給音樂的情歌。

信義區,每月房租30,000~35,000元

宛青

數據分析師 29歲
信義區,每月房租30,000~35,000元 (四人合租)

來自高雄的宛青在台北租房4年多,從小喜愛運動的她,房間地板散落著自由潛水配備、運動用品,書櫃裡是整套的《排球少年》漫畫、鑰匙圈上繫著一顆迷你排球吊飾。來台北工作後,運動對宛青而言已不只是喜愛,更是她在快節奏生活中,「為自己而活」的小小快樂。

「來台北上班第一天,傍晚回到家,突然驚覺我以後生活就是這樣了,上班、下班,沒什麼事做的話就洗澡睡覺,沒有為自己而活的感覺,乾脆去運動。」於是,宛青來台北的第二天就積極在租屋處附近找游泳池,重拾游泳習慣,現在每周最多會去泳池3天。

宛青也在喜愛的漫畫《排球少年》鼓舞下開始學習排球。她加入臉書社團、從零開始學習,現在每周六固定從早上7點一路打到下午1點,結識許多志同道合的球友,成為宛青在台北生活的重要動力。「上禮拜和球友報了一個比賽,從下午4點一路打到半夜3點半,超瘋狂」,採訪時宛青興奮地分享「戰果」,臉上滿是喜悅。

記者曾原信/攝影
記者曾原信/攝影

宛青說,自己很幸運,租到一間舒服的租屋處,疫情期間可以安心在家工作,「如果太小、採光不佳,我對住台北就會有疑慮」。台北更有許多球館和排球課程,讓她可以維繫對排球的熱愛,「我回高雄時曾想去打球,要騎40分鐘的車」。雖然台北物價高、吃東西很貴,但都可以透過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快樂一點。

記者曾原信/攝影
記者曾原信/攝影
萬華區,每月租金12,000元

Lucy

平面設計 30歲
萬華區,每月租金12,000元 (約15坪)

在台北生活12年的Lucy,住過陽明山、天母、士林、西湖、東湖等地區,搬家多次的她,在臉書社團找到目前居住4年的租屋處。身為自由接案的平面設計師,Lucy待在租屋處的時間很長,索性把老舊空間改造的像咖啡廳一樣,親自油漆、擺設裝飾,就連花瓶裡的乾燥花都是她的傑作。

牆上的畫是Lucy藝術家朋友的作品,「每個人的解讀都不太一樣」,Lucy說,在她眼裡,湖邊精靈正低頭俯視水中倒影,倒影中的她傷痕累累、殘缺不堪,甚至流出綠色的膿,這讓Lucy想起過去的瘡疤,「這幅畫看起來就像是我在看以前的自己,算是一個紀念,紀念自己走過這些路」。

更衣室的窗邊擺設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把貼滿標籤貼紙、充滿時代感的貝斯,乘載著Lucy與樂團好友的故事。她回憶,「這把貝斯非常爛,當時大家都很窮,會去超商買6折的食物,再把標籤全部貼到這把貝斯上」,一張張標籤是許多年輕人的日常寫照:為了理想來到台北,即使生活拮据也要拼命苦撐。

記者余承翰/攝影
記者余承翰/攝影

「之前進行寵物溝通時,布蕾說牠覺得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家」,Lucy看著養了9年的貓咪、有感而發地說,她清楚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搬走,這裡對她而言並不是「永遠的家」。

Lucy坦言,平面設計付出的心力與薪水不成正比,這件事讓她難以忍受,她積極規劃副業、努力找尋出路,目前靠著兼職工作維持生活品質,她希望自己不會在混濁的環境裡迷失自我,期盼在不久的將來能到加拿大打工遊學,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

中山區,每月房租13,000元

小徐

科技業產品經理 26歲
中山區,每月房租13,000元 (約20坪)

小徐從大學開始,幾乎一年換一間租屋,她不以搬家為苦,可以因為不想花錢請搬家公司,就自己搭公車來回15趟搬運所有家當。對她來說,每個新住處都是一個新開始,有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店面與生活環境,「我喜歡住不同的地方,期待每一個新生活。」

「我一直走在一個不是很正軌的路上,忠於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小徐就讀台大期間曾在升大四時休學,讓父母和周遭朋友震驚困惑。但小徐認為,在辦過校內大型活動、上了幾年課之後,她在學校可以看到的成長已有限,她想嘗試直接進入職場,「看看有什麼收穫後再回來念書」。

對小徐來說,搬家、休學、換工作,都是更認識自己的過程。小徐說,以前以為自己會想把喜愛的剪輯當工作,但實際做過剪輯後,發現喜愛的事一旦變成工作就會變質;以前租屋只要有窗、有床就可以,但她出國留學後發現她習慣下廚,也想要像新竹老家一樣有隻貓咪陪伴自己,就會希望租屋處能煮飯、養寵物。

記者曾原信/攝影
記者曾原信/攝影

「未來也不知道會怎樣,如果要變化我也都OK。」小徐對未來各種可能性都抱持開放態度,但唯有一件事她很確定:「想做的事都一定都會要花錢,我不追求財富自由,在現有能力下慢慢賺、有基本投資,這樣就好。」

萬華區,每月房租14,000元

孟群

研究生 25歲
萬華區,每月房租14,000元 (兩人合租)

「當初看到房間照片有點訝異,就是租一個床位的概念,不過我一個人旅行的時候幾乎都住背包客棧,很快就習慣了」,剛從台大生物科技研究所畢業的孟群是淡水人,為減少往返實驗室的通勤時間,選擇和朋友在萬華合租青年旅館改建的雅房。

孟群說,這樣的空間對學生而言很足夠了,他對住的要求不高,有一個地方可以睡覺、不要太潮濕就好。

除了冬天登山、夏天潛水,攝影也是孟群的興趣之一,用來隔出個人空間的掛布就是他在彰化王功拍的得意之作;床架右側則擺了一個引人注意的綠色外送箱,「碩一時偶爾會跑外送,一天跑個兩三單」,孟群笑說他是送兜風的,做實驗做到很悶的時候出去透透氣,順便賺一些外快。

記者曾原信/攝影
記者曾原信/攝影

身為生技所畢業生,孟群對未來不若其他同儕那麼迷惘,「我是屬於走一步算一步的人,不太會做長遠規劃,因為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他坦言,台灣生技業普遍低薪是產業結構問題,相較國外有落差,所以很多人都往外跑,但現階段沒有這個打算,關鍵還是經濟狀況,「近期目標還是得先養活自己,大家起跑點不太一樣,社會是現實的」,不過未來如果有機會也不排斥出國念博班或工作,到世界其他地方看看。

士林區,每月房租10,500元

小潁

東吳大學政治系學生 20歲
士林區,每月房租10,500元(約12坪)

20歲的小潁,離鄉背井來台北讀書,在大家庭成長的她,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房間。她笑說,「在外面生活,被我爸媽塑造成一件可怕的事」,小小的房間裡,塞滿家人對小潁滿滿的關心與愛。

小潁是家中最大的孩子,當年北上讀書時,爸爸出現「分離焦慮」症狀。小潁說,「當時我爸一放下行李,馬上到附近的五金行扛電風扇回來,下樓晃了一圈、擔心晚上太暗,又說要買手電筒給我」,就連書桌上的Matika牧田音箱也是小潁爸爸最愛的收藏,「這已經是我爸幫我換的第二個音箱了」。

小潁自稱「實用主義者」,一想到退租後要把空間復原,她幾乎只留下必需品。此外,物品擺設也以日常動線為優先考量,「或許這種習慣來自媽媽的教育,她總是喜歡一次完成所有事情」,即便遠在他方,仍能在小小的空間裡,感受到家人對小潁滿溢的愛。

記者曾原信/攝影
記者曾原信/攝影

「剛搬出來的時候,那種房間只剩下自己、沒有人能對話的感覺特別強烈」,小潁說,這些日子裡,每個大大小小的決定,都代表自己必須更加獨立且學會負責。

對小潁而言,台中之於一切美好事物,即使想家的無力感,有時仍會如巨浪般席捲而來,但就讀政治相關科系、熱愛公民倡議的她礙於就業機會與現實考量,未來仍考慮留在台北工作,在台北的漂流日記,未完待續。

*為保護個案,受訪者皆為暱稱或化名,職稱、年齡、租屋拍攝為採訪時個案狀態與居住處。

採訪記者
洪欣慈、林雨荷、
許珮絨、游昊耘
數位製作
洪欣慈、林雨荷
許珮絨
影像
曾原信、余承翰、
季相儒、葉信菉、
林澔一
視覺設計
薛羽涵、蘇韋豪
工程師
楊若榆
監製
蕭衡倩、林秀姿、
董谷音、陳易辰
製作單位
聯合報新聞部
2023.12.26
© 2024 United Dail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