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經濟」太難破?為何中國大陸還不是個統一的市場

2025國際洞察展 訂閱抽萬元行李箱7/20前,訂閱年方案抽韓星同款行李箱,解任務再抽3重好禮! ☛立即行動
中美關稅戰開打後,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提出,要以「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為應對當前「國際經貿鬥爭」的策略之一。自1950年解放軍進入西藏後,政治和地理上,中共就已基本統一了整個中國大陸,但經濟上,為何今天中國大陸還不是統一的市場?
早年經常去中國大陸的人大概會發現,大陸各地出租車(計程車)往往會有不同的主流汽車品牌,例如過去北京出租車主要汽車品牌曾是北京現代、上海是上汽大眾、深圳則是比亞迪。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簡單說就是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 關照本地企業形成市場壁壘
以北京為例,2001年10月,由北京市政府出面,北汽與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初步合作意向。2002年5月28日,北汽控股集團和現代汽車集團在漢城(首爾)簽約,雙方以50:50的股比合資成立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這也是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第一個獲批的汽車製造領域中外合資項目。
2005年1月15日,北京現代首批出租車交付運營,這批在北京合資生產的新型出租車,當時還被北京媒體譽為「首都名片」。由於北京市政府給予的「政策傾斜」,北京有段時間出租車超過七成都是北京現代所生產的「伊蘭特」(Elantra)。
近年來,隨著大陸本土新能源汽車與網約車崛起,目前北京出租車品牌已無單一車種壟斷局面,但北汽的EU300、EU5等電動汽車依舊是較為常見的車型。
然而,地方政府以各種手段給予本地企業特別關照,自然就會構成對外地企業的市場壁壘。這種現象不只存在於汽車這種產業鏈長的龍頭行業,而是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表示,1990年代初,他就注意到世界銀行一份報告顯示,當時中國各省之間的內部貿易占GDP的22%,低於歐洲共同體成員間內部貿易的28%,也低於蘇聯時期各加盟共和國之間貿易的27%。
當時,世界銀行警告,隨著對外貿易的增加,以及相互貿易的相對減少,中國各省產生了一種傾向:他們做出的行為都好像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
中國大陸的GDP已相當於整個歐盟,若能形成統一大市場,將能一定程度對沖美國關稅衝擊。圖為廣西梧州「騎樓城」今年五一連假期間湧現的人潮。新華社
諸侯經濟 兩省間談判比兩國談判還艱難
上海解放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華東局》曾報導,「這是從1980年代初就出現的一個現象:中國的企業喜歡跟海外的企業打交道,中國企業之間互相做生意的不多;中國的地方政府也喜歡和海外打交道,而不善於和其他地方政府打交道。而且,越是相鄰的省,越是競爭激烈。」
文章表示,當時有些經濟學家將之稱其為「諸侯經濟」,也就是將地方政府比作大大小小的諸侯,這些「諸侯」有自己的領地和組織,都在尋求獨立的發展。這一現象在1980年代中期甚至引發了一場關於「新權威主義」的討論,呼籲打破地方諸侯經濟,建立全國統一市場。
鄭永年指出,經過了這麼多年,老問題依然存在。前幾年,他曾跟中國某東部省份的商務代表團去西北某省訪問,發現兩個省之間的談判甚至比兩個國家的談判還艱難,行政阻隔非常嚴重。
稅收、土地等規則不統一 各省、市都有自己的一套
之所以如此,鄭永年認為,問題出在規則沒有統一。他解釋說,中國各個城市的稅收返回體制、稅收補貼標準、土地標準、勞動標準都不統一,導致在招商引資時,地方政府就是在這些方面挖空心思降低標準,形成惡性競爭,結果是平白增加了營商成本,誰也沒有撈到實惠。
政治上的統一容易,市場的統一卻很難。鄭永年說,歐洲也曾出現過「城堡經濟」,各個城堡有自己的規則,互相不統一。而解決這一問題靠的是強悍的外力,火藥的發明就成為蕩平歐洲封建城堡的銳利武器。
關於中國並非統一的大市場,鄭永年早前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演講時還曾表示,假如到德國做生意,有一個德國的團隊就夠了,因為德國國內的規則是統一的,不管走到哪一個州都是一樣的。
鄭永年說,反過來,德國人來中國做生意的話,他可能要在廣州設一個分部,在深圳設一個分部,就更不用說還需要山東有分部,河南有分部了,因為每一個省、每個市的規則都不一樣。規則不統一,這就造成企業的經營成本過高。
![]()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對中國發動關稅戰,讓北京當局更加重視自身的內需市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市場資源是中國的巨大優勢,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新華社
統一全國市場 北京當局提「五統一、一破除」
美國總統川普第一個任期於2018年3月首度發動針對中國的關稅戰後,北京當局才又回頭重視起自己的內需市場。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他表示,「大國經濟的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
之後習近平又在不同場合進一步闡述,「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2022年4月,北京當局正式公布頂層設計:《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系統部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並提出「五統一、一破除」的重點任務: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聯通市場設施、統一要素和資源市場、統一商品和服務市場、統一市場監管,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區域壁壘。
「五統一、一破除」所提及的問題,也正是當前中國大陸無法形成統一大市場的關鍵之所在。前述這份《意見》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不折不扣落實《意見》各項要求。
美中貿易戰 或許成消除諸侯經濟助力
然而,3年過去了,隨著美中貿易戰升級,5月15日,大陸國務院召開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推進會,總理李強依舊在強調要進一步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由此就不難看出,中國要統一自己的國內市場有多麼的難。
川普這次針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比起前一次更加兇猛,或許川普關稅戰能像當年蕩平歐洲封建城堡的火藥一樣,成為大幅掃除中國地區間商業壁壘的重要外力,讓中國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統一大市場。
2024年中國大陸的GDP約18.9兆美元,雖然仍不及美國的29.2兆美元,但與歐盟的19.4兆美元已相去不遠。若中國真能成為一個統一大市場,不僅能一定程度對沖美國高關稅衝擊,也將讓中國市場成為各國在美國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選擇。
【你也可以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