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要聞

兩岸觀策/對陸政策持續收緊 賴十七條進入「深水區」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3月端出的「賴十七條」,即使後來在520就職周年前後,對北京的態度有所放緩,但持續收緊的政策仍未改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3月端出的「賴十七條」,即使後來在520就職周年前後,對北京的態度有所放緩,但持續收緊的政策仍未改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即使賴清德總統在就職周年前後,對北京的態度有所放緩,不僅未在周年談話提及兩岸,甚至於還先行拋出「併購論」,各界高度聚焦其兩岸立場是否「鬆動」?但這更偏向論述上的微調,政策的持續收緊並未改變。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7/20前訂閱享優惠$880/13個月
抽韓星同款萬元行李箱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7/20前訂閱享優惠$880/13個月
抽韓星同款萬元行李箱

系列文章

民進黨政府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贏得2024年總統大選,也開啟兩岸新一論外交競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觀策/賴蕭分進合擊宣講 不如回歸憲法和兩岸條例

最近,賴清德總統和副總統蕭美琴都很忙。賴總統忙著「團結國家十講」,每講必有驚奇;蕭副則接連接受外媒訪問,拋出台灣是「獨立社會」(independent society)說法。賴蕭分進合擊,內外分工,但若執政黨真有心訴求團結台灣和穩定現狀,不如回歸憲法和兩岸條例。

民主化後歷任總統中,賴清德絕對是最積極備戰的一位。但賴政府上任這一年多只一個勁備戰而不思避戰,完全無意緩和兩岸關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觀策/賴清德強推兩岸脫鉤斷鏈 加速台海戰爭風險

民主國家間較不會發生戰爭是著名的國際關係理論之一,但這是否意味「民主」就能與「和平」畫上等號?這個問題美國就是最好的回答。二戰後對外發動戰爭或軍事行動次數最多的國家正是美國。 民主化後歷任總統中,賴清德絕對是最積極備戰的一位。但賴政府上任這一年多只一個勁備戰而不思避戰,完全無意緩和兩岸關係,當家者如此戰鼓頻催,或許我們與砲火的距離,並沒有很多人以為的那麼遙遠。

「館長」陳之漢日前訪陸後返台,他當時憤怒地表示「台灣是台灣人的,不民進黨的」。記者黃仲明/攝影

兩岸觀策/館長訪陸側翼轟 賴17條百日兩岸如何重定位?

「賴17條」發布已逾百日,各種公開的、不公開的兩岸交流幾乎都大受衝擊,不僅大陸團客來台無望、數百位人員來台參加旅展也受阻,我方縣市長或政治人物赴陸則是驟然萎縮。值此之際,網紅館長訪問大陸,讓台灣社會有了重新省思「賴17條」的契機。

6月10日,人民日報罕見在頭版登出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右)專訪。任正非在專訪中坦言,華為的晶片仍落後美國一個世代。示意圖。中新社

兩岸觀策/任正非罕見登頭版 揭中美科技戰的真實力量

6月10日,中國大陸和美國代表在倫敦經貿磋商的第二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罕見在頭版登出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專訪。北京透過這篇專訪,向外宣示不會對美中科技戰存有幻想,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的大門也不會關閉。 這會成為北京在美中角力上,最終勝出的關鍵嗎?聯合報大陸中心主任羅印沖為讀者解析,任正非的專訪透露出什麼深刻含意。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