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要聞

兩岸觀策/從如何紀念抗戰勝利80年 看兩岸史觀對撞

當地時間5月9日,俄羅斯舉行盛大慶典,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二戰歐洲戰役結束)80周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左2)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前右2)共同出席慶典。 新華社
當地時間5月9日,俄羅斯舉行盛大慶典,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二戰歐洲戰役結束)80周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左2)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前右2)共同出席慶典。 新華社

今年是二戰勝利80周年,亞洲與歐洲戰場的紀念慶典,可謂互別苗頭,極具政治味。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甫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也將在9月迎來俄國總統普亭對北京的訪問。

二戰勝利奠定了當前國際格局的基礎,二戰史觀當然也牽涉當代國際秩序甚巨。因德日投降、簽訂降書日期、時區等差異,所以同盟國陣營連紀念日的計算都有所不同,從5月初到9月初不等。而各國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上偏好紀念「哪個」日子,亦折射出對二戰史觀的側重。...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館長」陳之漢日前訪陸後返台,他當時憤怒地表示「台灣是台灣人的,不民進黨的」。記者黃仲明/攝影

兩岸觀策/館長訪陸側翼轟 賴17條百日兩岸如何重定位?

「賴17條」發布已逾百日,各種公開的、不公開的兩岸交流幾乎都大受衝擊,不僅大陸團客來台無望、數百位人員來台參加旅展也受阻,我方縣市長或政治人物赴陸則是驟然萎縮。值此之際,網紅館長訪問大陸,讓台灣社會有了重新省思「賴17條」的契機。

6月10日,人民日報罕見在頭版登出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右)專訪。任正非在專訪中坦言,華為的晶片仍落後美國一個世代。示意圖。中新社

兩岸觀策/任正非罕見登頭版 揭中美科技戰的真實力量

6月10日,中國大陸和美國代表在倫敦經貿磋商的第二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罕見在頭版登出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專訪。北京透過這篇專訪,向外宣示不會對美中科技戰存有幻想,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的大門也不會關閉。 這會成為北京在美中角力上,最終勝出的關鍵嗎?聯合報大陸中心主任羅印沖為讀者解析,任正非的專訪透露出什麼深刻含意。

在民主運動人士長期抗爭下,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100條修正案,讓「思想罪」在台灣實質上已無存在空間。圖為1991年由「知識界反政治迫害聯盟」發起的遊行,要求廢止刑法100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觀策/從兩岸條例33條之1遭濫用 看見台灣民主退化

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100條修正案,刑法100條修正也被視為是台灣民主運動、言論自由及推動人權保障的關鍵一步。在歷史洪流中,台灣的民主化與兩岸交流合作的啟動,巧妙地同步在進行。然而30多年後的今天,賴政府卻開始透過濫用兩岸條例33條之1,借屍還魂原刑法100條的「思想罪」,意圖以阻絕兩岸的交流合作……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3月端出的「賴十七條」,即使後來在520就職周年前後,對北京的態度有所放緩,但持續收緊的政策仍未改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觀策/對陸政策持續收緊 賴十七條進入「深水區」

即使賴清德總統在就職周年前後,對北京的態度有所放緩,不僅未在周年談話提及兩岸,甚至於還先行拋出「併購論」,各界高度聚焦其兩岸立場是否「鬆動」?但這更偏向論述上的微調,政策的持續收緊並未改變。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