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醫聲

元氣醫聲EP12|吃藥發生嚴重副作用怎麼辦?原來藥害救濟管藥物不管疫苗 這6種情況也不行

藥害救濟基金會企劃宣導組組長吳宛倫說明,能申請藥害救濟的條件。記者葉信菉/攝影
藥害救濟基金會企劃宣導組組長吳宛倫說明,能申請藥害救濟的條件。記者葉信菉/攝影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可不只是一句廣告用語,它實際上是表示身體出現過敏警訊。台灣是少數國家有藥害救濟制度的,只要正常合法使用醫師開的藥物或詢問藥師後使用的藥物,導致嚴重過敏至住院等重度障礙的情形下都可以申請救濟,最高金額有300萬,20多年來救濟金額總數累計已有5億7千多萬。

但救濟制度也有不能申請的條件,你自己亂吃藥、從國外買來的藥、正在實驗中的藥物等等6種情況都不行。另外,藥害救濟只管藥物嚴重不良反應,打疫苗出現副作用,不在申請行列,民眾電話不要再打錯了!!

想知道怎麼樣才算是藥害嗎?真的發生後,應該怎麼辦?趕快來收聽!

📣本集重點

  • 02:25:吃藥發生嚴重副作用,就可以申請救濟嗎?

  • 08:00:過了幾天才出現藥物過敏反應,該做哪些事申請救濟?

  • 13:20:只有吃藥丸才符合救濟條件嗎?眼藥水也保障?

  • 18:00:接種新冠疫苗引發不良反應,我可以申請救濟嗎?

  • 20:00:皮膚紅疹、發癢?竟然也是一種藥物過敏反應!

📣更多收聽平台

📣推薦閱讀

吃藥發生嚴重副作用怎麼辦?原來藥害救濟管藥物不管疫苗 「這6種情況」也不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系列文章

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教授謝松蒼表示,台灣腦庫起步雖晚,卻有一併保存患者器官、使用電腦斷層儀器檢測,這2項領先國際的創舉。記者陳正興/攝影

元氣醫聲EP23|專訪腦庫推手謝松蒼:研究大腦找失智、罕病解方,病患捐大腦造福世人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巴金森病、部分罕病等等源自於大腦的疾病,至今仍充斥許多謎團,若能解開,將為預防、治療帶來曙光。 等了22年,台灣首座腦庫終於成立,腦庫中的2台冰箱,恆溫攝氏零下80度,未來將是存放無數自願捐腦的病友、健康人的大愛。肉體雖逝,卻留下解開疾病密碼的珍貴線索。 本集榮幸邀請到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松蒼,分享這一路走來的艱辛,研究大腦對防治疾病的潛力,捐腦流程,以及大愛捐腦的感動故事!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柯宏彥表示,聽心音真的能找出心病。記者曾吉松/攝影

元氣醫聲EP22|主動脈瓣膜狹窄一定要開刀嗎?心臟權威醫師教你護心祕訣

心臟噗通噗通跳很正常,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心雜音」呢? 年輕女性朋友常見的二尖瓣脫垂,以及對於65歲以上長輩致命,且死亡率高於新冠病毒、癌症的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瓣膜狹窄」,都會有很明顯的心雜音,所以都可以透過「聽心音」來揪出疾病。 日前,一名90歲爺爺因為走路喘,沒變法接送曾孫上下課,被醫師「聽」出問題來,接受免開胸、開心的微創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置換新的瓣膜,人生沒有黑白,繼續過著彩色的生活。本集邀請到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柯宏彥,與我們分享如何「聽心音找心病,遠離瓣膜性心臟病」!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分享,與癌友相處該注意的事情。記者陳柏亨/攝影

元氣醫聲EP21|對癌症病人說加油有用嗎?家人、陪伴者該學會的一件事

您的身邊,也有癌症患者嗎? 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罹癌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近年新藥、新治療的出現,癌症患者存活率有所上升。然而,癌症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生理的痛苦、治療的副作用,患者還要面對身心靈的折磨,生死之間的焦慮,以及無人理解的孤獨。 「你可以不要再用制式化的『加油』、『抗癌鬥士』等詞語。」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建議,陪伴癌症患者時,重要的是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成為患者的後盾,適度同理他們的負面情緒,才能降低患者孤獨的感受。 他還透露,透過心理支持,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機會提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邀請您點擊收聽本集節目,與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呼籲民眾麻醉前須告知「三史」, 共同制定適合的麻醉方案。記者鄭超文/攝影

元氣醫聲EP20|兒不明原因猝死竟意外保她一命?麻醉權威:一定要告知醫師「這三史」

有時檢查、手術會用到麻醉,但你知道麻醉高風險族群不只有慢性病患及老人,年輕人容易罹患的甲狀腺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嗎?麻醉前,又要告知醫師哪「三史」,才能保障安全?麻醉安全和舒適只能二擇一嗎? 本集榮幸邀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陳坤堡醫師,來為我們一一解答!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