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副刊

昨日之書/80歲出首本台語散文 劉靜娟小日子見真心

昨日之書:作家劉靜娟專訪。記者林俊良/攝影
昨日之書:作家劉靜娟專訪。記者林俊良/攝影

劉靜娟款步在住家附近公園,一身繡花白衣、藍牛仔7分褲休閒裝扮,小女孩般興奮訴說她為這公園命名的兩季:3、4月是大葉欖仁季,樹葉紅得像寶石,「太漂亮、我太喜歡,雖然撿回家都很快就乾了,我還是要撿」;5月的第倫桃季,她覺得那名字漂亮,也把大得像梨的果實撿回家,「它看起來很像外星人,我就直接在上面畫外星人。」

他人眼裡的尋常事物,劉靜娟總敏於其中的美與妙趣;對人間難免的黑暗困頓,她則自謙比較遲鈍。「有人說,妳的生活就那麼完美嗎?我說沒有啦,但我不寫那些,寫了自己不好受。」語畢,劉靜娟嫣然一笑,輕盈笑容完全看不出她已八旬。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何政廣卅六歲創辦《藝術家》雜誌至今半世紀,86歲的他手持50周年特輯,精神奕奕。記者曾吉松/攝影

昨日之書/《藝術家》挺過半世紀風雨 何政廣讓純藝術發光

一大清早,何政廣一如往常走進《藝術家》雜誌辦公室,開亮室內的燈,開始埋首浩瀚藝術訊息。從36歲到86歲,他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人,不在乎比別人多做,也不介意外界風浪,只管好好耕耘手中這片藝術園子,每天每天。

作家廖輝英不信媽媽說查某囡仔就是油麻菜籽命,好似女人婚後一切只能隨先生,認為自己什麼局面都可以扭轉。記者余承翰/攝影

昨日之書/ 把痛苦化為珍珠 廖輝英親揭油麻菜籽的真相

2年前,廖輝英賣掉敦化南路大宅搬來台北盆地邊緣低調生活,「我過去的人生牽涉太多人,現在覺得時間要自己控制。」但自由日子的另一面是孤獨,廖輝英有想過也寫銀髮族女性故事,但77歲的她,沒想到要寫像現在這麼老,「這麼老其實就是寂寞」。

作家蕭颯作品中常寫台北,2015年《逆光的台北》是她至今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記者邱德祥/攝影

昨日之書/歷經養女與婚變 蕭颯體認人生不全然是喜劇

蕭颯站在工作室大樓騎樓下,隨著攝影記者引導揚起頭、轉角度,連身裙下雙腳在快門聲中不自覺一踮一踮,滿盈17歲的羞澀與靦腆。那麼纖細的踮晃韻律,彷彿疊合了逾半世紀前那位初寫作的少女,以及那愛情初綻的歡喜青春。

作家、畫家劉墉文名與畫名都盛,畫作常登蘇富比拍賣會。記者曾原信/攝影

昨日之書/天天克服憂鬱 作家劉墉:不甘被傷就寫出來

作家劉墉每早醒來,都覺得埋在地底深坑。痼疾氣喘讓他總感缺氧,每每得躺著繼續睡,直到中午被喚起床,才想盡辦法爬出深坑,強迫自己站好。他一面敘述這些日日努力,一面喊向坐在畫室另端的管家:「我每天中午起來都跟妳說什麼?」女聲悠悠回了:「不—高—興—」。 不高興,depressed。環顧滿室的畫作與著作,劉墉說得一派輕鬆:「不depressed怎麼寫作?廚川白村說了,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啊。」他知道,自己再怎麼depressed,到了下午3點,就會滿血回歸,精神抖擻走向今日目標,就像訪問這天下午3點,他飛奔出現我們眼前,動作敏捷得大夥都追不上。...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